閱讀292 返回首頁    go 小米 go 小米6


我國量子科研獲重要進展:首次實現可擴展量子中繼器的光學演示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教授潘建偉及同事陳宇翱、趙博等人近期利用參量下轉換光源,實現了基於線性光學的量子中繼器中的嵌套糾纏純化和二級糾纏交換過程,為將來實現基於原子係綜的可擴展線性光量子中繼器提供了前瞻性技術指引。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光子學》和《物理評論快報》日前分別發表了這兩項成果。

在地麵進行量子通信會受到鏈路衰減和噪聲等影響,需要利用量子中繼器才能實現遠距離通信。自1998年提出概念以來,科學家一直在搭建實用化量子中繼器的道路上努力。

潘建偉團隊在多光子糾纏製備和操縱方麵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近期他們基於八體糾纏光源,首次演示了嵌套量子糾纏純化和級聯量子糾纏交換。通過巧妙設置貝爾態測量裝置,不僅能完全消除糾纏交換過程中雙光子幹擾項,同時還保留了分發量子態進一步可操縱性。結合使用光纖模擬量子存儲以及測量反饋裝置,成功實現了可擴展量子中繼器的光學演示。

這兩項工作突破了以往隻能演示量子中繼器中單次糾纏操縱的技術障礙,首次實現了對量子態的連續糾纏操控,基於線性光學係統發展了可擴展量子中繼器技術。《自然·光子學》和《物理評論快報》審稿人對這兩項成果給予高度評價,其中嵌套純化的實驗實現被稱讚為“英雄實驗”。

最後更新:2017-10-31 23:05:31

  上一篇:go 國內鋼鐵PMI指數“兩連降” 行業高景氣格局依然延續
  下一篇:go 創業板成立8年市值達5.5萬億元 深交所將加快推進創業板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