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招!指定停車地點、微信群即時溝通……本市多部門聯合執法規範共享單車!
共享單車無序投放、亂停亂放、車輛損壞、車輛積壓擠占道路,占用了有限的城市公共空間,反而給市民帶來了一定的不便。結合正在開展的行人和非機動車交通違法整治行動,目前上海市正開展共享單車集中整治清理行動。
現場:指定區域停放,違停者搬離
今年7月以來,浦東小陸家嘴地區“禁止非機動車騎行、停放”的範圍,首次由“黃浦江-浦東南路-東昌路-黃浦江邊線”圍合區域,縮小至“以陸家嘴環路圍成的小陸家嘴區域”。
一時之間,大量共享單車湧入投放,在一定程度上也催生了違停亂放、擠占道路等現象的產生。比如富城路、陸家嘴西路一帶,就曾是各色共享單車紮堆的地方。
不過,今天周到君探訪時,發現曾經紮堆人行道的自行車大幅減少。指定停放區域內的自行車排列整齊,藍色的停放指示牌清楚標識,上麵有“請將車輛停放在製定區域,違者搬離”等字樣。一旁的工作人員,身著陸家嘴綜管辦服裝,正在來回巡視。
原來,日前,浦東新區建交委、公安分局、環保市容局、城管執法局等部門會同各街鎮聯合開展了互聯網租賃自行車集中清運專項行動,行動將持續至2017年底。小陸家嘴地區正是首批集中清運的區域之一。
此次重點區域共涉及12個街道和3個鎮,即濰坊新村街道、陸家嘴街道、周家渡街道、塘橋街道、上鋼新村街道、南碼頭路街道、滬東新村街道、金楊新村街道、洋涇街道、浦興路街道、東明路街道、花木街道,張江鎮、北蔡鎮、三林鎮。包括“禁非”路段、軌交和公交站點、大型商圈周邊等互聯網租賃自行車亂停放現象嚴重、投訴較多的區域。
先約談,後清運
據介紹,8月底,浦東建交委牽頭召開浦東新區促進互聯網租賃自行車健康發展聯席會議辦公室第一次會議,明確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的職責,對即將開展的集中規範專項行動方案進行了部署,對下一步長效管理機製進行了研究。
9月初,浦東建交委向各互聯網租賃自行車企業發出《告知書》,明確以下情況的車輛重點開展集中清運:
一、無牌互聯網租賃電動自行車;
二、停放在道路非機動車停放點(白線)外的車輛,主要包括軌交站點、公交站點、小區、醫院、商業中心、行政與商務辦公區、主要街道等重點區域的違停和積壓車輛。
《告知書》明確,各互聯網租賃自行車企業應暫停新增投放車輛,一旦發現,相關管理部門將委托第三方立即予以清運。並對相關企業進行曝光,作為企業違規、不誠信行為記錄在案。
六項舉措並舉建長效管理機製
整治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浦東新區還將多措並舉,建立長效的管理機製,讓共享單車能夠有序地為市民提供服務。
主管部門首先會對各街鎮現有非機動車停放點及承載量進行全麵梳理,在此基礎上,確定新增停放點的方案,增設一批道路非機動車停放點。
“隻管投放、不管維護”曾經是不少共享單車運營企業被市民所詬病的一點,不少市民認為,這是將企業運營行為造成的無序後果由全體市民埋單的直接原因。
為此,浦東主管部門將督促推進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建立健全企業報備、處置、約談等機製,實現數據清晰、管理及時、監督有效。同時,研究擬定行業測評標準,委托社會第三方單位對互聯網租賃自行車投放數量、使用頻次、分布、運維等情況進行評估,對各企業進行打分。
此外,針對用戶等不文明現象,將探索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用戶信用管理機製,督促企業加大對用戶文明騎行的提示、告知,探索把騎行人的信用分納入信用體係。同時,積極推進“電子圍欄”技術應用,對非機動車停放點位進行全麵梳理,並著手進行經緯度測量,為建立電子圍欄做好數據準備。
最後,將健全政府部門多方協同機製,進一步細化優化各政府部門職責分工,做到每一項工作牽頭部門明確、配合部門到位、分工不分家。
事實上,在8月初,浦東塘橋街道就曾率先嚐試推出了共享單車管理方案,提出“定點”“定量”“定責”的“三定”管理要求。
從今年5月起,塘橋街道全麵梳理了街道範圍內公共非機動車停放點位,並繪製點位圖,根據實際需求新增部分點位,最終劃定點位430餘處。這些點位遍布塘橋各條大小馬路,麵積大的能夠容納80輛單車,小的也至少能停放十餘輛,位於各大超市、寫字樓、居民小區出入口附近。其中,浦建路、東方路、峨山路三條重要路段,停車區域總長度達1800米。
劃定停放區域內,街道對運營企業提出了“三定”管理要求:共享單車要在停車區域內“定點”停放;投放數量要根據轄區承載能力“定量”;共享單車企業要按照區域投放車輛總量千分之五的比例配備運維人員,對線下運維“定責”。於是,街道與摩拜、ofo等7家運營企業簽訂了《共享單車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承諾書》,就車輛投放、線下運維、文明停放等事宜作出約定。
承諾書簽訂後,每天晚高峰時,企業都會派來轉運車,將超出區域停車點位承載能力的車輛及時運走,防止車輛積壓;早高峰時,則適當補充車輛,滿足市民需求。
這一措施也讓塘橋地區的共享單車數量由最高峰的1.6萬輛,降低至1.2萬輛左右。
進入9月,街道配合交警、城管等部門,對峨山路、東方路、浦建路開展巡查,轉運超容車輛至指定轉運場地,並要求各企業自行前往處理。
目前,包括軌交藍村路等站點在內的共享單車停放秩序已經有所改觀,行人的通行安全得到了保障。
今天上午9時30分許,普陀交警支隊民警在新會路常德路一帶對共享單車交通違法行為進行現場查處,警方還通過網絡直播平台介紹了在管理共享單車違法停放過程中,探索總結出的新方法和新模式。
“兩個多月以來,效果還不錯。”普陀交警支隊一大隊民警徐欣告訴周到君,為綜合治理共享單車違法亂象,2個多月前,交警支隊與轄區各街道辦事處以及綜合治理委員會、區建設和交通委員會、各共享單車公司合作,建立了聯動機製,相關人員都在一個微信群中。運營機製是巡查人員一旦發現共享單車亂停放現象,會馬上拍照上傳至微信群,對應的共享單車公司運維負責人就會派專人專車趕至現場把單車拖走。
徐欣說,除了通過微信群實施對接,處理亂停放問題,交警部門還會定期和交通委、街道辦、共享單車公司開聯動會議,詢問共享單車投放數量,是否按標準配備運維人員,進一步加強對違規停放車輛的整治,加快運營調度等。
今天上午9時45分,徐欣在新會路371號附近,發現非機動車道上違法停放了一排共享單車,徐欣立即拍照並把位置發送至“長壽路街道共享單車管理群”中,涉及到的摩拜、ofo共享單車運營負責人回應後,10分鍾左右兩部車輛趕到,企業工作人員將亂停放的單車搬到車內,清出路麵。
摩拜公司的運維人員稱,他們在市區多個商場、地鐵站附近的停放點都有專人維護,但人手還是相對不夠,運維人員也通過微信等工具與交警等部門實時互動,盡量第一時間解決巡查人員反饋的問題。如果發現少量的違法停放,工作人員會把車推至附近可停區域;如果是大批量違停車輛,工作人員就會直接清走。
“共享單車必須停在上街沿劃定的白色停車區域。”徐欣說,以前對停車區域沒有具體要求,最嚴重時共享單車都停了三排,侵占了人行道和盲道,行人通過都困難,怨聲不斷,“交警應該多點時間疏導交通,而不是大部分時間耗在整治共享單車上。借助各部門之間的聯動,交警工作才會提高效率。共建才能共享,通過信息共享,問題能得到及時發現與處置。”
對於本市加大對共享單車亂像的整治行動,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副主任王浩表示,政府依靠大量人力監控的辦法去督促企業落實線下服務的能力,“也是一種無奈之舉。”而要想達到單車與這座城市兼容發展的效果,主要還要從政府和企業兩方麵共同著手。
王浩表示,首先,對企業而言,要多發揮線下車輛管理的職責,用一些技術手段去監測車輛的數量,像電子圍欄就是一種技術手段,但是王浩強調:“隻有技術手段是沒有辦法解決單車亂停亂放的問題的。”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企業或許可以使用一些技術窗口使得所有的企業共享共用電子圍欄,但是現在很多地鐵、景區、重點街道的周邊,單車堆積、亂停亂放,“這些地方的問題不是電子圍欄可以解決的。而是應該加強維護,配備人員。”因此,企業必須同時加強線下人員的配置,及時地把車輛調配走,“這是比電子圍欄更重要的事情。”王浩表示,“尤其是一些想要長久發展的企業,例如摩拜、ofo小黃車,要做到自律,應當有一些作為未來大企業的情懷,有共同跟政府、跟整座城市友好發展的心態去做這件事。”
另外,王浩表示,當企業要製定好了自己的規則,政府也要製定一些懲罰性措施,“畢竟現在政府可以懲罰的手段比較少。”像之前上海市交通委下發的《告知書》可以視作為政府的一種態度表述,明確告訴企業這座城市已經達到了飽和階段,但是具體怎樣約束企業又是一個問題。王浩說道,現在經濟上的懲罰手段對企業的約束作用甚微,“目前這個階段,企業大量投放之後,扣車之類的懲罰或許有些治標不治本。”而通過行政手段去懲罰的話,“現在又沒有相關的法律依據。”因此,如果政府想要做一些懲罰性措施,還是應該加快對共享單車的立法工作,用法律去規範行為。
最後更新:2017-10-08 05: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