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集中度持续提升 房企前三季业绩分化明显
近年来,房企对市场规模的诉求愈发强烈,打响了一场你追我赶的规模竞逐赛。
日前,2017年前三季度房企销售百强榜出炉,各大房企也陆续发布了相关业绩公告。《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在房企销售业绩不断攀升的背后,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百强房企的市场份额在不断扩大。此外,房企业绩分化凸显,不少房企的销售规模或净利润遭遇大幅下滑。
需要注意的是,在调控趋严的形势下,未来市场前景难言乐观。业内认为,楼市调控短期没有放松迹象,若是升温,不排除会出台更加严厉的政策,而近期市场火热的三四线城市将是未来调控加码的重点区域。
百强房企销售额破5万亿
克而瑞研究中心发布的《2017年前三季度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TOP100》显示,在2017年前三季度,百强房企销售规模已突破5万亿大关,与2016年同期相比,增幅达36.7%。
记者发现,市场集中度持续上升的势头依然强劲。TOP100房企销售金额的市场占比,在2015年仅为40%,2016年达到44.85%,同比上升了近5个百分点。在2017年前三季度,这一数据为53.2%,较2016年增长了8.4个百分点,占据市场份额已过半。
此外,房企销售规模竞争激烈,各梯队房企进入门槛也在大幅提高。其中,TOP10房企的门槛高达1010亿元,在2016年仅为783亿元,增长了29%。TOP20和TOP30房企的门槛增幅也分别达到了37.6%和51.2%。
记者了解到,碧桂园、恒大、万科三大龙头房企的销售规模呈现出“强者愈强”的市场局面,2017年的销售规模将突破5000亿大关。具体而言,碧桂园2017年1~9月销售金额约4282亿元,涨幅达90%,万科同比增长50%至3961亿元,两者均已超过各自2016年全年销售金额。目前,恒大前三季度销售金额约3660亿元,超越2016年全年的3734亿元也仅有一步之遥。
值得关注的是,不少实力房企的销售规模亦有高增长的抢眼表现。上述榜单显示,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已有11家房企的销售规模突破千亿元。克而瑞研究中心指出,目前提出千亿目标的房企已多达六七十家,对市场份额的争夺即将进入白热化阶段。
克而瑞研究中心认为,随着楼市调控压力持续和规模房企竞争优势的体现,未来TOP100房企的整体业绩规模将继续增长,各梯队房企的行业集中度也将进一步上升。
其预计,2017年末,TOP3、TOP10、TOP20和TOP30房企的金额集中度或将分别达到13%、25%、35%和40%。到2020年,TOP10和TOP30房企的金额集中度或将分别达到47%和70%。
业绩分化利润下滑明显
房企整体业绩亮眼的另一面,是逐渐突显的市场分化。
记者梳理发现,在前三季度,合生创展、深圳控股、瑞安房地产、朗诗绿色地产等多家房企的销售业绩出现了大幅下跌。此外,净利润方面,大名城、广宇集团、中房股份等房企也遭遇了下滑甚至亏损的情况。
作为昔日龙头房企,合生创展近年来的销售业绩并无起色。2017 年1~9 月,其销售金额仅60亿元,较2016年同期的75亿元下跌了19.9%。在其他房企的竞逐下,早已不在“华南五虎”之列的合生创展甚至掉出了上述的百强榜单。
另外,瑞安房地产的下降幅度较为显着,前三季度销售金额为74.8亿元,同比下降幅度高达62%。深圳控股、朗诗绿色地产前三季度的销售金额也并不如意,同比分别下降了43%、30%。花样年前三季度的销售金额仅为88.4亿元,同比下降7%,仅完成年度目标150亿元的59%。
需要注意的是,在房企利润率持续下滑的大背景下,盈利也是房企分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数据显示,截至10月26日,A股共有40家房地产上市公司公布三季报。其中,26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实现增长,占比65%;14家净利润同比出现下滑,4家公司净利润亏损。
记者了解到,广宇集团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1.29亿元,同比下跌19.53%。大名城的净利润为6.57亿元,同比下降17.34%。中航地产和中房股份则出现了亏损,分别亏损7174万元、2561万元。
不排除出台更严厉调控政策
市场行情持续上行的同时,与其密切关联的调控形势也趋向收紧。
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对此,业内普遍认为这是楼市调控将持续收紧的信号。
事实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近日也明确表态,将坚持调控目标不动摇、力度不松劲,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近期,新一轮楼市调控热潮掀起,多个城市接连出台新政加码楼市调控。中原地产数据显示,9月多达45个城市(含央行等部门)发布了有关房地产政策52次,政策密集程度超过了2016年10月。记者梳理发现,进入10月,绍兴、昆明、海口、太原、三亚等城市也陆续加入了升级调控队伍,其中海口、三亚的新购买住房限售时间更是提升至5年。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向记者提供的相关资料显示,截至日前,2017年以来出台的楼市调控政策已经接近200次。张大伟认为,房价上涨居前的城市都会继续收紧调控,目前各地楼市调控仍在“打补丁”,全方位封堵任何炒房的可能性,从而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方圆地产首席市场分析师邓浩志指出,之前收紧调控的一二线城市,可能会以维持现状为主,因为市场已经基本保持平稳,进一步加码或放松的可能性不大。“承载了一二线城市外溢需求的三四线城市,最近市场较为火热,这些区域接下来有可能升级楼市调控。”邓浩志表示。
此外,同策研究院分析,从十九大来看,楼市调控政策短期内没有松懈的迹象。根据全国历年政策,时效期主要集中在5~7个月,调控政策的时效性逐步降低,需要加大力度的楼市调控措施为楼市降温,巩固楼市调控的阶段性成果。另外,在2018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之前,调控政策不会放松,楼市要稳定的基调不会变。如果楼市升温,不排除更严厉的调控政策出台。
最后更新:2017-11-04 13:0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