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2018年:投資者結構還會改善 回歸價值投資才是賺錢之道

價值投資在2016年下半年就漸漸興起,有的白馬股已連續兩年走強,強者恒強的走勢特征明顯。價值投資的崛起,使具有業績增長穩定、估值低、股息率高、流動性好等優勢的白馬股成為寵兒。
2017年,上證指數和深證成指分別站上3300點及11000點整數位,全年累計漲幅達6.56%、8.48%;中小板指全年上漲16.73%,創業板指則下跌10.67%。
A股走勢分化特征明顯,白馬股大盤股得寵,而高估值的中小盤股跌跌不休。上證50指數2017年漲幅達25.08%。由深市具有穩定分紅曆史、較高分紅比例且流動性較有保證的40隻成分股組成的深證紅利指數,2017年漲幅更是高達46.80%。
上證50指數與創業板指2017年漲跌幅相差35個百分點以上,白馬股與小盤股強弱如此懸殊,出乎多數散戶投資者的意料。以往A股市場上,雖有過大盤股走強的“二八行情”,但並不持久,上漲行情的主角是中小盤股。“權重股搭台,題材股唱戲”“大盤股炒不動”等觀念,在散戶投資者中根深蒂固。然而,2017年A股投資理念發生質變。隨著市場生態環境明顯淨化,炒新、炒差、炒小等投機炒作逐漸得到抑製,投資風格向價值投資轉換。若炒短陋習難改,在2017年即便買過白馬股也難以獲得高收益。
價值投資的崛起,使具有業績增長穩定、估值低、股息率高、流動性好等優勢的白馬股成為寵兒。一大批白馬股2017年大幅跑贏大盤甚至股價翻倍,創出曆史新高不稀奇。例如,貴州茅台、五糧液、中興通訊、海康威視、小天鵝A等2017年股價翻倍;格力電器、美的集團、伊利股份、青島海爾、複星醫藥等2017年漲幅超過80%。
價值投資在2016年下半年就漸漸興起,有的白馬股已連續兩年走強,強者恒強的走勢特征明顯。例如,貴州茅台、小天鵝A過去兩年累計上漲219.67%、182.71%。相比之下,上證指數兩年來累計下跌6.56%,創業板指跌幅高達35.42%。貴州茅台、小天鵝A的股價較2015年6月上證指數5178點時翻番有餘,而上證指數目前的回落幅度超過35%,創業板指跌幅超過55%。
2017年,近1600隻A股下跌超過20%。其中,近200隻股票跌幅逾50%。較之白馬股由估值修複到估值溢價,中小盤股的流動性溢價不再,連續陰跌甚至閃崩的個股不斷出現。2017年,少數投資者特別是機構收獲了牛市,但多數投資者繼續被熊市困擾,散戶投資者尤其套牢多、賠錢多。散戶投資者一直對中小盤股情有獨鍾,熱衷於炒作題材概念。然而,2017年A股從講故事變為講價值、講估值,高估值的題材股與小盤股成為燙手山芋,甚至淪為流動性極差的“僵屍股”。大部分昔日因題材概念被大肆炒作的中小盤股,在2017年連跌不止。前幾年股價超越貴州茅台的“第一高價股”,在2017年多數遭遇大跌。其中,神州泰嶽和飛天誠信全年跌幅超過30%,中文在線、安碩信息、網宿科技等跌幅超過40%,全通教育跌幅更是超過50%。
不少散戶投資者對價值投資存在懷疑,認為價值投資隻是機構抱團取暖的另類投機。但需要看到,價值投資不是一時興起,正逐漸在A股市場生根發芽。價值投資漸成A股主導,與從嚴監管、投資者結構改善等市場環境的變化有很大關係。特別是隨著滬港通與深港通先後啟動,內地資金與境外資金相互融合,帶來投資理念不斷成熟。高送轉、忽悠式重組、大股東減持、次新股炒作等方麵的亂象被抑製與打擊,使中小盤股失去了滋生過度投機炒作的“溫床”。展望2018年A股,“價值為王”幾乎成為機構的一致預期,估值與業績相匹配越來越受到重視。
2018年投資者結構還會改善,6月A股將被納入MSCI指數。喜歡炒概念的散戶投資者須看到,公司基本麵已成為A股投資決策的重要依據,回歸價值投資才是賺錢之道。
(原標題:A股2018年:投資者結構還會改善)
最後更新:2018-01-01 08:0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