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6 返回首頁    go 小米 go MIUI米柚


微信啟動頁換了個新 “新地球” 就瘋狂刷屏?然而聽完背後的故事才最震撼

這兩天,打開微信的時候,你發現有什麼變化了嗎?

有沒有注意到,啟動畫麵裏依舊是那個熟悉的小人的背影,而他仰望的地球卻“變臉”啦?

點擊播放 GIF/2022K

(沒看到的趕緊退出微信,重新打開看下。)

話說,這可是微信誕生6年以來,首次改變啟動畫麵。

再放兩張靜圖給大家,左邊是舊圖,右邊是新圖,大家來找不同~

或許,你以前根本沒留意過舊圖裏這個“老地球”。

這張照片其實大有來頭,還有個好聽的名字——“藍色彈珠”(Blue Marble)。它是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於1972年拍攝的,在全世界範圍公開的第一張完整的地球照片,也是人類曆史中反複使用最多次的圖片之一。

當年,阿波羅17號(Apollo 17)太空船船員,在距離地球表麵2.9萬千米處拍攝了這張“地球靚照”,畫麵中所顯示的是非洲大陸。

(“藍色彈珠”原圖如上,微信啟動畫麵裏,是經過ps的)

The Blue Marble is an image of the Earth made on December 7, 1972, by the crew of the Apollo 17 spacecraft at a distance of about 29,000 kilometers from the surface. It is one of the most reproduced images in human history.

現在,微信啟動畫麵“變臉”後的“新地球”,畫麵中心是中國

這張以中國為視角的“地球照”,是國產“攝影師”——我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四號”A星(Fengyun 4A)從太空拍攝的祖國全景。

高清圖長這樣

(圖片來源:國家衛星氣象中心)

動態效果很美很震撼

點擊播放 GIF/1221K

(圖片來源:國家衛星氣象中心)

在9月25日到28日期間,微信啟動畫麵都會使用這張新的地球衛星圖。

WeChat, the most popular instant messaging application in China, replaced its composite logon picture-which uses an image of Earth taken in 1972 by the crew of NASA s Apollo 17 spacecraft-on Monday. It will use an image recently taken by the Fengyun 4A satellite until Thursday.

微信團隊也說明了這次更換的初衷:

“非洲大陸是人類文明的起源地,我們將非洲上空的雲圖作為啟動頁的背景圖,也希望將‘起源’之意賦予啟動頁麵。因為人類的出現,才有了溝通的存在和意義。而此次展示‘風雲四號’拍攝畫麵,也是寓意從‘人類起源’到‘華夏文明’的曆史發展,旨在向億萬微信用戶展示華夏大地的河山風貌。”

“The African continent is the origin of human civilization. Only with the emergence of humankind does the ability to communicate exist and have meaning. The FY-4A’s photo is meant along the same vein, to evoke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since humanity’s origins by showcasing China’s natural scenery to our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users.”

對於隻暫時更換四天的原因,微信團隊表示:“起源、溝通是微信采用它作為啟動頁麵最重要的涵義,這個會堅持不變。”

(還沒欣賞夠“國產地球”的小夥伴抓緊了,趁最後兩天多重啟幾次微信……)

“風雲四號”到底有多牛?

9月25日,也就是微信更換啟動畫麵的這一天,是“風雲四號”A星正式投入使用的日子。

“風雲四號”A星是我國第二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的首發星,由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於2016年12月11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圖片來源:新華社)

“風雲四號”A星可以說是目前最牛的“地球攝影師”

據新華社報道,“風雲四號”A星整星研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實現了我國靜止軌道氣象衛星從“並跑”向“領跑”的跨越。

Fengyun-4A satellite, the first of China s second-generation geostationary orbiting weather satellites, was put into operation Monday, said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for National Defence.

“風四”的主要任務有哪些?

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稱,風雲四號A星可以對台風、沙塵、暴雨、霾等環境生態問題進行探測和監測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for National Defense said the Fengyun 4A can be used to detect and monitor typhoons, sandstorms, rainstorms and smog.

它的覆蓋區域包括中國、整個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它將監測該區域的大氣、雲層和空間環境。

It will monitor the atmosphere, clouds and the space environment above China and the entire Western Pacific and Indian oceans.

“風四”到底有多先進?

這顆衛星裝載了多種有效載荷,包括“四大神器”——先進的多通道掃描成像輻射計(multi-channel scanning imaging radiometer)、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atmospheric sounding interferometer)、閃電成像儀(lightning imager)及空間環境監測儀器包(space environment package)。

這些“神器”,讓它具備了高時間分辨率(high time resolution)、高空間分辨率(high spatial resolution)、高定位精度(high accuracy of positioning)、高輻射精度(high radiometric accuracy)、高光譜精度(high spectra precision),可實時補償姿態、軌道、熱變形誤差,實時對星上數據進行處理。

點擊播放 GIF/1062K

點擊播放 GIF/876K

點擊播放 GIF/888K

“風四”是如何領跑國際的?

“風雲四號”A星填補了3項國際空白,實現了全球首次靜止軌道幹涉式高光譜大氣探測,全球首次輻射計、探測儀、閃電儀共平台裝載、全天時工作,全球首次靜止軌道微波探測技術驗證、首次425GHz頻段探測。

它還取得了國內首次星上實時補償導航配準、首次高靈敏儀器多重微振動抑製和測量、首次高精度光譜定標與全譜段在軌輻射定標等7項第一。

嗯,已經被這麼多專業術語搞懵了……總之,“風四”超級牛就對了~

點擊播放 GIF/991K

另外,"風雲四號"A星極為靈敏,可以探測到地麵0.1℃的溫度變化,還可以監測霧霾的時空變化計算PM10和PM2.5的濃度

Dong Yaohai, chief designer of the satellite at the Shanghai Academy of Spaceflight Technology, said it has four instrument groups-an advanced geosynchronous radiation imager, a geostationary interferometric infrared sounder, a lightning mapping imager and a space environment package.

He said the Fengyun 4A can calculate the density of PM10 and PM2.5-particulate matter that is harmful to human health-and is so sensitive that it can detect a temperature change of 0.1 ℃ on theground.

“風雲四號”A星將大幅度提高我國天氣預報、氣象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生態環境監測和空間天氣監測預警能力,並廣泛應用於氣象、水利、農業、林業、環境、能源、航空和海洋等領域。

It will greatly improve China s capabilities in weather forecasting,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lief. It is also expected to help China s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2017年2月20日5:15(世界時)青藏高原上的湖泊在風雲四號圖像上清晰可見,白皚皚的積雪覆蓋在喜馬拉雅山脈上,紋理清楚,空間分布範圍一目了然。”(圖片文字來源: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官網)

“2017年2月20日5:15(世界時)風雲四號氣象衛星觀測範圍的西南端可以看到南半球最大的國家澳大利亞的全境,此時澳大利亞北部正受到氣旋風暴雲係影響。”(圖片及文字來源: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官網)

2017年2月20日5:15(世界時)風雲四號氣象衛星可以觀測到地球的最南端——南極周邊區域,南極大陸被冰雪覆蓋,同時可以看到南印度洋上空多個渦旋雲係。(圖片及文字來源: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官網)

不僅造福祖國,“風四”也要為世界其他國家提供氣象數據造福於全人類

國際上,“風雲四號”也被給予了高度重視和評價。

“國際氣象界都在迫切盼望使用這種新型數據……如果最終這類探測數據的價值得到確認,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將成為氣象衛星的重大突破,而中國氣象部門將在這一領域走在前列。”

中央氣象台首席預報員許映龍表示,風雲四號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像孟加拉到阿拉伯,到南亞,印度、沙特,換言之,風雲四號衛星的發射成功,對整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天氣預報的精準水平,也將起到很好的提升作用

科普了這麼多,然而,這顆“超牛”衛星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嗎?

風雲四號“雄霸天下”的背後,是我國科學家15年的心血

風雲四號從2001年開始預研,整個研製花了15年的時間,可謂曆盡艱辛。

15年的堅持與付出,首席科學家華建文說:這輩子能夠啃下這塊讓美國、歐洲都知難而退的硬骨頭,值了!

(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團隊送正樣產品出所)

1997年風雲二號衛星剛上天,下一代風雲衛星就已開始規劃。中科院院士匡定波提出,應該發展幹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

這種利用傅立葉變換原理的探測儀,可以為大氣做“超級CT”——把大氣從地麵開始“切片”,將100公裏大氣切成上千層,測出每一層的溫度、濕度等數值,為災害性天氣監視和大氣化學成分探測服務。

這是遙感領域紅外光譜技術的一場革命。早先,美國、歐洲都在朝這個方向努力,但到2006年,由於技術難度過大、所需經費太多,美國放棄了,歐洲也大幅調整了計劃。

美國放棄,我們堅持

2001年回國來到技物所的華建文,在2005年底已帶領團隊調出了紅外幹涉信號,原理樣機初步成功。匡定波說:“盡管這塊骨頭很難啃,但隻要把儀器送上天,就是邁出成功的第一步。”

如今,當中國的探測儀開始提供全球獨家的數據時,美國的研發隊伍尚未重新聚集,歐洲的儀器還要等到2022年才能發射升空

“當別人放棄時,我們堅持;做成功了,就領先世界。”華建文說,過去中國向國外衛星要數據,現在是國際氣象界迫切需要中國的衛星數據了

(風雲四號A星第一幅彩色合成圖像)

一輩子,隻為一顆星

一般衛星的研發周期是4-6年,但具備高精度定量應用特征的氣象衛星的研發周期卻長達十幾年。

一代氣象衛星往往要先後發射好幾顆,從第一顆到最後一顆上天,又有好幾年,再加上在軌運行的維護任務———這輩子真的就隻夠做這一批星了。

雖然項目推進困難重重,團隊裏的年輕人來了又走了,卻仍有不少人一直堅持著。探測儀團隊的“元老”之一王占虎動過離開的念頭,甚至還去應聘新工作,可想到做夢都想調出的第一束紅外幹涉信號,最後一刻還是留了下來。“去年探測儀隨風四升空,從此感覺天空中多了一個親戚。”他說,“為一顆星做一輩子,我願意。”

點擊播放 GIF/291K

這麼多年來,我們的征途,仍舊是那浩瀚星辰。

為中國科學家們“打call”,為風雲四號點讚!

最英國征稿啦:

最後更新:2017-10-08 10:42:35

  上一篇:go 微信啟動頁變臉,“風雲”牌地球全身照上線!
  下一篇:go 微信轉賬錯轉1000元,上百度查追回方法又被騙3W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