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族PRO 7拆解:内部构造接近iPhone的安卓手机
最近,不少网友给我们留言、评论,说希望可以看到魅族PRO 7的拆解,实际上在刚发布的时候,小伙伴们就心心念着,考拉理解大家急迫的心情,也谢谢兄弟们如此看得起,一直还等着。其实我心里也着急,但还是要先保证测评完成,毕竟如果先拆解的话,虽说能完美复原,但仍有影响手机测试数据的几率存在,所以我们最终决定先把测评素材和数据采集完,希望大家多多理解。好啦,下面正式开始拆解,来看看这个前有屏、后有窗的家伙内部究竟是什么样的。
说实话,拆了那么多手机,在面对PRO 7的时候,心里还是有些没底,不是说拆不开,而是因为想做到无损拆解,完美复原。第一次上手的时候就觉得这货非常实诚,而且外壳、屏幕方方面面的接缝都很细致,感觉没那么容易打开。然而,结果跟想象的恰恰相反,在取出SIM卡槽,拧下底部固定螺丝之后,用吸盘一下子就打开了屏幕,几乎没费什么劲儿。屏幕总成顶部有一圈不干胶,拆的时候需要注意。
分离瞬间的第一感觉就是:“太像iPhone了。”这种像不是说手机的外观长得像iPhone,而是整机结构与iPhone类似,相信大家看过之前我们拆的很多Android手机,绝大多数都是主板和元器件位于屏幕总成一侧,外壳那一面什么都没有,最多就是个指纹识别。而魅族PRO 7则完全相反,主副板、电池以及元器件都嵌在了金属后盖内,跟iPhone一样。第二个相似之处,就是后盖与屏幕总成之间连着两条排线,分别为Home键和屏幕排线,也就是说不能像大多数手机那样直接打开后盖就分离两部分,这里需要小心谨慎,以免拽断排线。第三点是打开之后,内部同样呈左右布局,看到了那既熟悉,又在Android手机中不多见的长条电池,以及L型主板,要不是因为机身略显方正,还真会有种拆iPhone的错觉。这次散热也下了不少功夫,总成内侧中间大面积的黑色区域,就是石墨散热层,如此大面积也可以保证对主板和电池的全面覆盖。
既然里面有了新花样,那么套路必然要换一换,不管怎么样都得先断电,电池和指纹识别排线的连接器上方有一个金属挡板,通过螺丝固定,先把挡板拆下,然后分别断开两条排线。接着是屏幕排线,同样有金属挡板,螺丝则多了一个。与多数Home键不可按压的手机相比,PRO 7的Home键可以单独拆卸,这样的好处是便于维修,一旦按键或者指纹识别出现问题,都可以很快完成维修或者更换。
之前三段式手机多数遵循主板、副板、电池的顺序,而PRO 7这种特殊结构我们只能按照经验一步步来,我更喜欢叫它抽丝剥茧。还是选择从上面入手,依次处理左上角和右上角的塑料挡板固定螺丝,接着是主摄像头金属挡板固定螺丝。与以往不同的是,断开连接器后,主摄像头不能直接取下,要等主板拆卸完成才可以。这里有个小发现,主摄像头高于主板很多,为此在屏幕总成对应位置还专门预留了凹槽,这样做主要是为了防止摄像头凸出太多,影响美观度,所以只能让它尽量向内收缩。
这部分做一个小结:1、PRO 7大量使用金属挡板,主要还是为了保证内部稳固,另一个原因是BTB较多,别的不说,多了一个画屏,就要比其他手机多一个屏幕连接BTB,而特殊的L形主板,致使这些BTB过于分散,金属挡板使用的数量也随之增多;2、螺丝数量和型号有很多,位置相对复杂,增加了记忆和复原的难度,这都需要精心的设计;3、主摄像头周围的三颗是无磁螺丝,避免影响主相机的对焦马达工作。
前面说过,PRO 7主板给人的感觉非常像iPhone,一是因为特殊的L形,另外就是屏蔽罩上的黑色散热层。不过,由于SIM卡槽位置的原因,导致主板顶部尺寸比iPhone略宽一些。
纵观PRO 7内部,只有一块主板,你可以理解为三段式的主板集成在了一起,相较通过柔性印刷电路传输数据连接两端,这种集成更加稳定。这也需要投入更多设计精力,制造成本更高,内部给电池预留的空间更少,所以PRO 7才是现在的电池容量。而且维修成本高,例如USB接口损坏,更换难度非常大。另外,由于加入了画屏,为了保证后盖平整不突出,内部空间被再度压缩,画屏的厚度算在了主板上,正好与主板契合,做法类似前面的双摄和屏幕总成,其对应位置光秃秃的,导致这一侧元器件相对稀疏,集成度并不高。这便是外观创新之后,内部ID设计上的妥协和平衡。
主板上所有屏蔽罩都是焊死的,不能打开,这点在Android手机中还是比较少见的,不过倒还真是像足了iPhone,连这点细节都没放过。PRO 7绝大多数核心器件都位于印有LOGO的一面,也就是打开屏幕时看到的那面。
底部区域包括CS43130音频解码芯片,这是一颗今年刚刚发布的HiFi DAC产品,按照型号命名规律,再结合拆解后的实际情况,考拉猜测它应该是一颗集成芯片,集成了DAC和耳放。CS43130最大的特点就是体积小,只有同类产品的四分之一,支持NOS滤波器、高解析度,最高DSD128的文件解码,以及DSD转PCM,拥有130dB的动态范围、32bit/384kHz(千赫兹)音频回放特性。同时,这块芯片的功耗只有23毫瓦,是同类型产品的四分之一。并且,PRO 7应该是第一款采用CS43130的智能手机。
中间位置是PRO 7的内存组合,128GB ROM+4GB RAM,均来自于三星。存储的旁边便是整机核心—Helio X30处理器,跟高通一样,联发科的手机也都会集成一套全家桶,包括MT6355W电源管理芯片,MT6625四合一无线连接芯片,它整合了包括FM收音机、WiFi、GPS、蓝牙四个模块,支持2.4GHz和5GHz WiFi,该芯片共有两个版本,N和LN,标准版PRO 7装配的是MT6625LN,缺少对802.11ac的支持,而高配版则支持,之前魅蓝Note3和魅蓝E2上使用的也是MT6625LN。射频收发芯片为MT6176V,这货同样是老相识,巧了,它曾经也在魅蓝Note 3和魅蓝E2上出现过,不算什么新鲜物。射频功放IC均来自于Skywork,型号为77673-11和77928-11。
一直以来,网上对于魅族用联发科芯片有着不小的争议,MTK的问题不仅仅在于旗舰处理器性能落后高通一代,同时也来自于它的配套方案,这点从PRO 7身上就能感受到,处理器是最新的X30,但是配套的电源管理芯片、无线连接芯片、射频收发芯片均是之前魅蓝手机上用的,并没有什么更新,如果比作一辆汽车的话,就好像发动机是新的,其他像变速箱、轮胎、中控都是之前的。相反,高通在发布骁龙835之后,也更新了全家桶配套芯片,之前的小米6、一加5都用了多个新款辅助芯片。
最后,归纳分享一下拆解过程中的几点感受:1、魅族PRO 7做工一如从前,有着魅族的精细,尤其是对画屏和双摄部分的处理很到位;2、内部结构的改变,L型主板的设计,画屏与其他部件的协调配合,都给研发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制造成本相应提升,这也是高价的原因之一;3、从拆解角度来看,PRO 7跟iPhone有着太多相似之处,但与OV那种外观模仿不同,内部的构造是普通消费者看不到的,如果只为了销售,魅族没必要做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儿,可能这就是魅族与其他品牌的差别吧,算得上内外兼修;4、从复杂程度来说,与锤子T1不相上下,换一个角度看,要更加复杂,水准高于T2;5、散热部分比较实诚,屏幕总成和主板上大面积覆盖散热层,可以说是双重加持;6、画屏跟后盖契合度非常高,如果拆卸的话容易损坏且无法复原;7、扬声器尺寸并不大;8、画屏是影响机身厚度的重要因素,而且画屏和双摄占据了不小的位置,一定程度上压缩了电池的空间,否则电池可以再大一点。
凡事有利必有弊,独特的画屏令PRO 7在内部结构上不得不做出让步和妥协,而相对精密的构造,也提高的生产难度,至少量产速度会低于常规手机。正如我测评中说的那样,PRO 7在性能上要逊于主流的骁龙835手机,但是在工艺上,算得上一款精品,如果不追求极限性能,注重品质的话,PRO 7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至于拆解相关的评价,大家直接看评分就好。
拆解难度:★★★☆
拆解用时:30分钟
装机难度:★★★★
装机用时:35分钟
可修复指数:9
维修成本:高
推荐购买指数:★★★☆
更多魅族PRO 7高清拆解图片
最后更新:2017-08-24 11:3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