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最強旗艦發展史,華為Mate 曆代盤點 始於2013年
旗艦機型的定義,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觀點。
但有兩個關鍵指標值得注意,一是廠商對產品的定位,二是這款產品的銷量。
從這兩方麵看,華為的Mate係列是國產僅有的在較高價位還取得了高銷量的。
那麼華為Mate係列是如何成長到今天的地位呢?
本文來自ZOL
在過去的九月裏,蘋果與三星接連而來的兩場發布會讓關注手機行業的朋友們大唿過癮,畢竟這種兩大旗艦對標的場麵一年也看不到幾次。
不過這場大戲雖然精彩,但總感覺少了那麼些味道:雖然三星和蘋果打的火熱,可是這個比拚卻缺少了那麼點“中國味兒”。
所幸這個“兩超”對決的場麵可能馬上就要隨著10月16日華為Mate 10的發布變成“三國鼎立”了,手機圈規格最高一場“拚殺”似乎近在眼前。
而最早作為運營商合作夥伴而走進我們視野的華為是如何躋身為全球第三大手機廠商的?華為的成長之路,其實也可以從它的拳頭產品Mate係列的發展中窺得幾分端倪。
今天,我們不妨在華為Mate 10發布之前,回憶一下這個自2013年開始的Mate係列發展史,看看其中誕生過多少款經典機型。
初生的華為Mate尚顯青澀
第一款華為Mate手機發布於2013年初,彼時iPhone剛剛突破3.5英寸屏幕的桎梏,正在熱銷的機型是第一款4英寸的蘋果手機——iPhone5,而三星也發布了一代經典的Galaxy II。
無論是iPhone5還是Galaxy Note II,比起前代產品來說屏幕尺寸都有了不小的提升,而且也都是當時非常熱銷的機型,消費者對於大屏產品的追求似乎初露端倪。
當年經典的iPhone5與Galaxy II
華為Mate的誕生也正是在這個時代,6.1英寸的屏幕、4050mAh的電池在今天都算得上的十分驚人,更不要說在2013年。
從屏幕和續航上可以看出,Mate係列一開始的定位可能是專注影音的移動設備。不過華為Mate的魅力不止於此,大氣簡潔的造型設計,當時已經稱得上窄的邊框都讓它充滿了競爭力。
誕生於2013年的初代華為Mate手機
還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3年,華為就已不滿足於做一個單純的“組裝工”,華為Mate身上的“芯”就是由華為所研發的,4核1.5GHz的海思K3V2雖然還很年輕但已經初露崢嶸。
修整改良的華為Mate2
Mate係列的第二款產品與2014年初發布,對比上代產品並沒有非常大的改變。更多的是細節的完善和質感的提升。在屏幕尺寸與電池容量保持不變的情況下,Mate 2的邊框更窄,機身更薄。
相機參數也從前代的前置100萬像素、後置800萬像素提升到了前置500萬像素、後置1300萬像素的水平。
華為Mate 2在質感上比前代產品提高了不少
與此同時,華為Mate 2使用了新的處理器海思麒麟910,28nm製程取代了原來40nm的工藝帶來了更高的性能。同時過去飽受詬病的兼容問題在這一代也差不多得到了解決,華為芯片開始逐漸發力。
羽化蛻變的華為Mate 7
華為Mate 7是Mate係列中影響深遠的一代,對比前兩代產品Mate 7做了巨大的調整和改變。全金屬機身、後置指紋識別和超高的屏占比都成為了根植於Mate係列血脈裏的基因。
當然,高續航的大容量電池以及6英寸大屏也依然得到了保留,外觀設計也保持著華為一貫的水準。而諸如NFC、OTG等功能的加入也是華為Mate 7的亮點。
Mate 7改變的不僅是外表,新的海思麒麟925處理采用了4大核加4小核的八核心設計。
在i3智能感知處理器的幫助下可以更加細致的針對不同場景進行多核開啟關閉以及工作頻率劃分,讓華為Mate 7在擁有旗艦級別性能表現的同時依然保留了超強的續航能力。華為在手機芯片上的耕耘終於結出了豐碩的果實。
在當時大多數國產廠商還在打價格戰,連2000元都是售價都要麵臨不小的壓力,而華為Mate 7卻用2999元起的售價證明國產手機也有做高端的實力。而當時火爆的銷售場麵和一度加價都未必能買到的市場都從側麵印證了這款手機的素質。
銳意革新的華為Mate S
除了以數字開頭的Mate係列之外,華為還在2015年的9月發布會一款略顯“另類”的手機:Mate S。
在保持Mate 7的商務風和全金屬的設計之外,華為Mate S將屏幕縮小為5.5英寸,屏幕變小,弧度增大後的Mate S更加纖薄,最薄處僅2.65毫米,最厚的地方也隻有7.2毫米,手感提升明顯。
不過將手機做小做薄也不全是優點,為了保證輕薄Mate S的電池容量由過去產品的4000mAh變為了2700mAh。在電池和屏幕這兩項Mate係列標誌性的特點作出改動的Mate S更像是P係列與Mate係列相結合的產物。
華為第一次在手機上應用壓感屏幕
不過Mate S的經典之處不在於此,Mate S的128GB版本先iPhone6s/6s Plus一步用上了壓感屏幕,而且在係統層麵對此進行了深度的集成和應用。
如果說Mate 7是一款配置均衡的商務機型,那麼Mate S則是一個驚豔出彩的時尚手機。
臻至完善的華為Mate 8
2015年是Mate係列爆發的一年,從1月份的Mate 7到9月份的Mate S兩台機器之後,華為又在2017年底發布了最新的旗艦手機,華為Mate 8。
一如既往的6.0英寸大屏幕和4000mAh的大容量電池依然好評。Mate 8的後置相機也新添了光學防抖功能,拍照上有了長足的進步,而在外觀上Mate 8依舊保持著商務風的設計,風格簡潔硬朗大方。
Mate 8最讓人驚豔的是首發的海思麒麟 950處理器。16nm製程的使用,首發的A72架構和新的GPU都給了我們足夠多的驚喜。
全新的處理器配合3GB/4GB LDDR4的運行內存讓華為Mate 8在性能上絲毫不弱於同時期的頂尖旗艦手機,可以說華為憑借著麒麟950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彎道超車的華為Mate 9
在一年的等待之後,我們終於迎來了新一代的Mate 9。或者稱之為Mate 9們,因為這一次華為為我們帶來了兩款完全不一樣的手機:Mate 9和Mate 9 Pro(Mate 9保時捷版與Mate 9 Pro設計相似,視為一類)。
華為Mate 9是Mate係列的常規升級版,使用了5.9英寸的1080P負向液晶TFT屏幕,而Mate 9 Pro則采用了5.5英寸的雙曲麵AMOLED屏幕,並且將分辨率提升到了2K,屏幕像素密度約為534ppi。Mate 9沿襲傳統設計依然采用了後置指紋識別的模塊,而Mate 9 Pro則使用了正麵指紋識別的設計。
諸如處理器性能,GPU性能,更大更快的運存還有更快的充電功率這些新特性都讓人欣喜。但是最令人驚喜的還是徠卡加持的1200萬彩色+2000萬黑白的雙攝組合。
過硬的相機參數配合麒麟960對雙攝的優化讓一部原本定位商務的手機也擁有了絕佳的拍照體驗。
至此,華為Mate 9作為目前華為工藝和技術的集大成之作,稱得上是最有誠意的一代升級。不過有保時捷設計溢價加成的華為Mate 9保時捷版也成了當之無愧最貴的一款Mate手機。
Mate 10?Mate X?留給我們的還有什麼驚喜
至此,我們一起回憶了關於Mate係列的前世今生。從最初定位的大屏影音到高端商務再到如今的全麵旗艦,Mate係列的成長與蛻變也同樣是華為成長史的一個縮影。
那麼幾代Mate手機中,你最喜歡的是哪一款呢?你對於即將發布的Mate 10又有著怎樣的期望呢?更強的性能,更美的拍照還是更高的屏占比或者是傳說中的人工智能?
最後更新:2017-10-14 00:18:41
上一篇:
5.9寸全麵屏 華為Mate 10青春版再曝光
下一篇:
iPhone上最賺錢和最受歡迎的ARKit應用是遊戲類AR應用
屏占比有望超iPhoneX 華為Mate10Pro外形曝光
達美航空計劃明年棄用微軟產品 轉投iPad/iPhone
vivoX20下了血本,性價比和成本都很高,需要多少銷量才夠本呢?
華為Mate10與iphoneX之戰已經打響,到底誰更技高一籌?
vivo X20發布倒計時3天 粉絲做了件大事!
iphone8成本僅1638,在國內市場遭“無視”,都在等iPhone X?
嗨翻天!iPhone8免費拿,宜賓金秋音樂節,狂送1000張門票!
iPhoneX國行首次確認,售價“良心”,網友:這次買國產手機吧!
iPhone8大量拒收退貨;小米直唿:我今年有點寂寞!
iPhone8要上市啦,關櫻桃小丸子和她姐什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