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342 返回首页    go 小米 go 小米MIX


小米MIX 2消费者报告

MIX含义不是米10,命名初衷是探索未知的X系列,iPhone X发布的前一天,全面屏的小米MIX2在国人期待中亮相。首发三个配置,金属中框加陶瓷后盖的64G、128G和256G,以及11月份上市、陶瓷一体化机身(Unibody)的8GB+128GB尊享版。我拿到的是首发中不那么尊享的256G标准版,作为主力机深度使用一周后,有不少欣喜,也发现一些问题。

陶瓷高大上的形象是不是皇帝新衣?因为表面的釉层,摸起来几乎分辨不出陶瓷与玻璃的区别,同样是一摔就碎,耐磨性通过我的小米5一年实践下来,只能说相同造法下比玻璃好点有限。我回想了下,有三种场景会意识到后壳是『高贵』的陶瓷:一是比玻璃的反射光线要轻柔,二是拿起来陶瓷手感更重,三是冬天的户外抓到它时,比印像中的玻璃更温暖,这就是有人一提陶瓷就用『宛若琼玉』代过的具化实感吧。这是由陶瓷材料的相组成,密度和热传导性所决定的。

另外从材料生产角度上说,金属屏蔽无线充电、减弱信号强度,将被抛弃,金属中框加玻璃的组合结合处又会产生缝隙,能做成一体化的只有陶瓷和塑料,所以陶瓷更上档次还算有些依据。

转移或压缩正面上、下区域的元器件,扩充显示面积,就成了全面屏,相同尺寸及握感下有更大视野,这种视觉上的冲击让传统手机显得落伍和老土,甚至有一天再也拿不出手。以MIX2和iPhone X发布的这两天为节点,我建议大家把全面屏作为手机购买的第一参考量。

但怎样才算『全面屏』?雷军为争这事还几乎哽咽落泪,就影响力而言,『小米科普和引领了全面屏风潮』这点毋庸置疑。不过对随之鱼目混珠跟风碰瓷的手机,我们有必要定义一下『全面屏』,已有的屏占比和18:9比例等指标都不靠谱,在我们编辑部有两种尺度,一是看四边中有几个边实现了几乎没有元器件仅剩边框厚度。

全面屏2.0、全面屏3.0、全面屏2.8、全面屏3.5,总有一天会有全面屏4.0。

这种方式不足以定量,需要再引进一个尺度——平均边框宽度。四边框面积除以屏幕周长,得出四边框的平均宽度。全面屏没有临界,而是一个度,我们建议以『平均边框』来衡量屏幕的全面程度。

iPhone 7 Plus 9.6mm,全面度不高,普通国产手机都能到七点几毫米,当小米拿出平均边框4.7的MIX时,给了我们如此大的震撼,S8平均边框更是只有4.2,iPhone X因为4.3较粗的侧边框以及刘海儿,平均边框4.8。MIX2亮相后没有给大家像上一代那样惊艳,主要是尽管收窄了下巴,但侧边框3.7mm,平均边框5.1mm,都比上一代有所退步。这让MIX2参加透明照拍照大赛时并没有那么沉浸,套上后壳后更显平庸,还没发售前我在地铁上拿出,也没有MIX1时那么吸引目光了。

全面屏是必然趋势,它给手机带来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

首先屏幕比例,拉伸后如果还保持16:9,手机就会过宽,MIX1仅增加了一条虚拟按键条达到17:9,也遇到了太宽难以握持的问题,如果未来能去掉下巴的话,左右已经足够,而上下 似乎还有余量,经过三星18.5:9等短暂混乱后,行业迅速达成一致——18:9,这也正是很多传统手机外边框以及iPhone X的比例。原因不是什么Univisium宽银幕的未来标准,仅仅是因为它维持了我们现在已经握习惯了的手机外形的尺寸,再长拿着像砍刀,再短像指尖陀螺。由此可见,当初说什么16:9是人眼艺术视觉最佳黄金比例的理论全是扯淡,最终我们还是向人人都爱的人民币比例看齐了。MIX2的5.99寸和传统5.5寸的宽度和握感一致,这也是为什么叫18:9而不约分成2:1原因,强调的是以宽为基,重点在长上做了变化。

其次是屏幕圆角,手机四角无论从用户体验还是生产工序上来说,都不可能做到90度直角,如果屏幕不随之做圆角切割,边框就会变宽,目前各全面屏厂商也都火速上马皮秒、飞秒激光设备,应对马上爆发的各种C角、R角、U角等异形全面屏切割。

MIX2圆角损失的那几个像素使用中影响不大,一般应用不会在边缘处显示关键信息,MIUI也把上方状态栏信息向内缩了。横屏看视频时,16:9还碰不到四角,哪怕看全屏18:9时,对主体内容也没什么影响,比如本期视频就故意加了四个圆角,估计看到现在发现的人也不多。

被全屏幕抢占的正面四大件:听筒、摄像头、指纹和功能键如何安置?

MIX1去掉听筒改成悬臂梁压电陶瓷发声后,打电话跑音,这次MIX2采用超薄传导听筒,开始感觉耳朵覆盖不完整,还是有一点跑音,但经过对比发现是MIX2的听筒音量太大,关小点后保密性和iPhone差不多,公共场合使用没有问题,上代毛病得以根除。但听筒结构导致上边框宽度增加,而两侧略窄,发现这种不协调后会感觉设计上有点别扭。

MIX前置摄像头由上移下,启动瞬间一定是正好被手挡住或看到自己的大鼻孔,小米推荐你翻转过来。但在微信视频时,一旦开启浮窗或切出到桌面和其它应用,会发现别的应用不这么想,非常不便,其实摄像头下置是不能头重脚轻的设计枷锁和被夏普带的节奏,如果真就放在上面我感觉也没什么不妥。

正面已没有指纹的容身之地,但放背面也不是最佳方案。MIX2的指纹离手指更近且多了凹槽,更便于触碰和定位,但三种场景下背部指纹很不方便:一是放桌面时想看下时间、微信或计算器,还要拿起后才能解锁,二是置于汽车手机架上时,想亮屏手指会被严重阻挡。三是正面没了按键作视觉定位,息屏时分不清上下,每次拿起后解锁,半天摸不到才发现是拿反了。传说中的屏下指纹方案技术上困难重重,而且需要亮屏后二次触摸识别,效率降低。人脸识别是大势所趋,但最好是支付级别的3D结构光,而不只是单摄所得到的平面识别,并且MIX2由于摄像头下置,拍脸难看,估计永远不会采用。各种方案排除,只能用后置指纹权宜之计。

谷歌多年前就推屏内虚拟按键,似乎对全面屏早有准备,但当这天突然到来时,我对它挤占了显示空间仍然耿耿于怀,开始我用MIUI的悬浮球来享受全景视野,但它常在不需要时阻挡触控,需要时又得仔细寻找,以前闭着眼睛按返回的定位感全失。两天后只得把虚拟按键条重新启用。几天下来感觉还能慢慢适应,就是全屏游戏和视频时需要先划动呼出再操作略麻烦。

MIX2对于听筒、摄像头、指纹和功能键重新安置并不完美,但这些也是未来所有全面屏的手机都会遇到的问题,小米第一个交卷很有勇气。牺牲这些换来的是全面屏显示上的绝对优势。

我们知道显示内容多少不因屏幕大小,而是因分辨率的变化,MIX2 2160 x 1080(18:9)的分辨率纵向比1920多出240像素,确实能多容纳一些内容:

王者荣耀能显示更多的地图范围,和朋友联机时,在相对横向某个位置时他看不到我,我能看到他,看来物理外挂是存在的。

我的世界左右也会多一点视野。

对于多数非全屏应用来说,有125个像素是被虚拟按键条占据,还剩115像素的多出内容,这大概是半条新闻、一条半微信、一两行网页文字、半条微博、三分之一条宝贝、半条弹幕、导航多几百米的内容。这就是全面屏最大的优势和欣慰吧。分屏功能在全面屏上也会表现更好,但我不太常用。当然也有一些代码没考虑分辨率自适应的游戏和应用,在MIX2上会出现留黑边、拉伸变形或长边适配短边剪裁的情况,但我相信有责任感的应该会很快适配。

具体硬件上,MIX2用的是JDI的LCD屏,还是没有自动色彩管理,亮度和对比度比前代略低,但采用了行业未来趋势的P3色域,色准有所精进,优劣抵消最终原谅。

相较去年手机,色域覆盖提升,色彩进一步丰富,你看网易红、百度蓝、微信绿都更加饱和,我的股票也更加的翠。不过在使用中发现,MIX2屏幕边缘触控似乎有问题,划动时有很偶尔的卡顿和跳跃。

MIX2保留了NFC,刷公交卡很方便,只是换手机还要重新交30元开卡费;没有红外遥控,失去了在家掌控雷电的感觉;振动马达振感极次。下巴缩小了天线净空区面积,在信号较弱的地方信号WIFI强度还好,但下载速率相比米6有较大程度的下降。

MIX1为了美形,坚决不让摄像头突出,只好选小像素的OV传感器,也没有配光学防抖,效果扑街。MIX2改用主流1.25微米的IMX386,f/2.0,同时配备四轴光学防抖,也不再追求纯平。

艳阳天拍黑板可以让相机解析力发挥到极致。这道送分题上,MIX1却迷之跑焦,一加5凭两千万像素优势本轮领跑。小米Note 3抗干扰能力相对较差,魅族Pro 7的锐化也过力过猛,MIX2和小米6居中表现相当,iPhone 7P锐化痕迹最少,贴近自然的风格独成一派。

这张的边角处,Pro 7锐化力度依然最大,文字边缘已经出现了锯齿,非常不自然,甚至出现了噪点爆炸。MIX1边缘出现了明显的劣化,MIX2和Note3表现仍是居中。

动态范围上MIX2不会在遇到大光比时自动开启 HDR,我们就在默认参数下对比。

在桥的栏杆部分,只有 iPhone 没有过曝——这还是在没有触发自动 HDR 的情况下。剩下的手机全部在这里白色溢出。

从测光倾向上也能看出,小米的手机会更喜欢让画面亮一些,比如这张,小米的三手机的阴影部分最亮,但是狮子脸上的纹理已经过曝消失。

这一张大逆光现实是这样的,但拍出来连 iPhone 也跪了。

硬要比较,无疑MIX1最差;相对还行的是自动开启了 HDR的一加5。MIX2表现仍然中等偏下。

白平衡上我们经常讽刺小米祖传绿,但是这些样张里天空最绿的却是一加 5。MIX2可能通过18K金圈中和了祖传绿,天空看起来非常自然。

一加5拍天空不行,但花朵的颜色最浓郁,色温偏暖,焦外也最柔和,最讨好眼球。其它都有或多或少的偏差,等等,MIX1根本没有对上焦。最痛快的是一加 5,根本不用手点,秒合。Note 3 和 Pro 7对焦也有点困难,但是好在最后都对上了。

我们拍的 25 组样张中,小米MIX有7组都跑了焦,这个问题在 MIX2 上大有改善,但并没有根除。夜晚场景中有点光源的时候,MIX2仍有小几率跑焦,而且是即使人为点击也修正不回来。

拍夜景,我们来到全球最大的照相馆,星巴克。

这张 MIX1不但跑焦,还压不住噪点。Note3 画面最亮;米6和Note3在暗光下自动开启了多张合成模式,拍照速度会变慢,但噪点控制很好。MIX2可能觉得场景没那么暗,自己能处理好,所以——它没能处理好。Pro 7 压抑曝光,噪点不多,但是颜色有明显的偏紫。

到了变态黑场景,iPhone画面最亮的同时居然还做到了解析力最高。Pro 7 的亮度紧随其后,但是天空的显现出猩红血色,MIX1拍了一张纯黑的图片出来,剩下的小米手机都自动开启了暗光多张合成模式,但是无济于事,画面还是又黑又糊。

最后看一下镜组的素质。七台手机或多或少都有炫光问题,其中 Note3控制最好,需要指出的是这种逆光平时用户遇到炫光只需要稍微扭一下角度就可以规避。边缘色散俗称紫边也是很常见的镜头问题,MIX1的紫边最差,Pro 7最好,其他的几台水平相当,只要不放大 200% 看,不会影响画面质量。

我很奇怪MIX2为什么没有采用主流双摄,问询小米,回复竟然是为了美观,难以服众呀。别人拍人像,如漆黑中的萤火虫一样,那样的鲜明,那样的出众,你的就很平庸。我很少拍照发朋友圈影响不大,但对有些人来说可能就很遗憾了吧。

总的来说。MIX2的拍照水平相比MIX1有着质的飞跃,主要是因为前代底子太差。但MIX2 的拍照水平放在相似价位的手机中并不突出,尤其是对焦的准确度还需要很大的提升。

MIX2充电是9V2A的QC3.0,但电池由前代的4400降到3400mAh,在循环网络弹幕视频的播放中,相比MIX1续航成绩有所下降,甚至不如米6,一加五反复测了三次都是长得过份。

系统方面有人说MIUI难看,其实界面可定制性非常强,主题市场也是国内最快最丰富的,仿iPhone X刘海主题早在第一时间上线。有人说MIUI广告多,其实多数界面都可以关闭,而有一些帮还信用卡、手机充值和出国落地后问你要不要流量的广告,并不会反感,完备的黑名单机制和垃圾短信归整还会让广告骚扰少一些。总之在我使用的这一年中,只有方便,没有厌烦。

但MIUI对于全面屏的跟进还是有些落后,全面屏最大的问题是用起来突然感觉单手掌控力好弱呀,不在桌面时想呼出下拉菜单相当于让你够到以前听筒上部的无力感。并且上够过程中虚拟按键会引起比较频繁的误触,MIUI呼出单手界面是划动三按键,但在划虚拟按键时一定会先误发任务切换或返回键。

MIUI9.0最新的传送门功能初衷是针对你聊天或浏览的文字,可以长按并智能判断下一步要做的事,人物、电影可以查询,地点可以导航,但实际用下来英文不能翻译,地址必须标准、『康熙词典』只认识康熙,我不认识的基本它也不认识,两天后就忘了这个功能的存在。

总之MIUI已经是国内最强的安卓系统,但还是得在全面屏新形势下加快进步的步伐呀。

总结:对于小米MIX2我提炼出一些Tips,以上就是我深度使用一周后给大家的提醒,希望能带来与快速评测不一样的内容。MIX2的实用性较上代有很大进步,虽有一些不便,但也是全面屏手机先行者中解决得较好的,做对了全面屏之后,这些都可以忽略。它示范了近期安卓旗舰该有的样子,打破审美疲劳,满足了市场对个性、创新的需求,如果你买手机的计划无法拖到元旦之后,那及早出手吧。

尾巴:MIX2的创新除了Unibody全陶瓷外,想想也没什么了,很多人欣喜它取得商业上的成功,我却遗憾它失掉了X系列探索未知的精神和如实宣传的态度。我们知道国产实力与美韩巨头还有很大差距,而MIX1的出现就像百米决赛中国选手瞬间领跑,让人雀跃。比赛可以输,但野心、勇气和诚信才是迈向伟大的希望之种,才是很多人心中『新国货』的真正含义吧。

最后更新:2017-10-08 05:58:30

  上一篇:go 小米MIX 2手机体验评测:这货摆明了要跟iPhone X抢份额!
  下一篇:go 小米MIX2/Note3评测 体验视频:周年再聚,却已旧貌换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