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95 返回首頁    go 小米 go 小米 note


中國對亞洲燃料交易的主宰力量 正愈來愈大

  中國正逐步邁向在今年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石油進口國,中國在亞洲扮演市場最重要角色的地位更加鞏固,也將對亞洲燃料交易產生愈來愈大的主宰力量。

  政府統計數據顯示,中國今年上半年原油進口量首次超越美國。中國平均進口量為855萬桶/日,美國則為812萬桶/日,這個趨勢料將持續下去。

  這凸顯出全球油市重心由西方向東方轉移的變化。中國國營的石油貿商--聯合石化,目前已是全球最大實貨石油貿易商。中國已是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費國,隨著中國進口石油量增長,中國將在全球油價的定價上扮演關鍵角色,特別是上海正在準備推出原油期貨交易市場。

  中國進口激增是受到煉廠產能擴張的推動。但由於內需還不能吸收成品油供應,中國的汽油和柴油出口攀升至紀錄高位。勐然增加的供應讓亞洲競爭對手頭疼,還將2016年柴油利潤率打壓至數年低點。

  “由於搶占東南亞和澳洲市場,中國給台灣、韓國和新加坡等傳統的出口樞紐帶來很大壓力。”能源谘詢公司Wood Mackenzie的亞洲煉油產業資深研究分析師Joe Willis表示。

  煉油產能擴大和出口增加的這個趨勢還將持續下去。

  據中石化最近的一份文件,中國計劃到2020年至少增加250萬桶/日煉油產能。中石化是亞洲最大石油煉廠,是聯合石化的母公司。

  今年中石油將啟動雲南產能為26萬桶/日的煉廠,中海油的惠州煉廠將增加20萬桶/日的產能。這兩個項目2017年將給中國新增35萬桶/日產能,不過兩家工廠要到2018年才能滿負荷運轉。

  谘詢機構FGE和Wood Mackenzie的預估顯示,今年中國汽油出口料比2016年增加至少1萬桶/日,將今年海外汽油銷量推高至23.5-24萬桶/日,2018年至大約33萬桶/日。

  聯合石化一馬當先,瞄準新的海外市場,6月份將航煤從新加坡運往西北歐,為數年來首次。與此同時,2017年以來中國向法國輸送的柴油量已增逾一倍,向意大利的輸送量增加三倍多,而且中國今年還首次向肯尼亞輸送柴油。

  *優質燃油*

  新加坡、韓國和台灣等國家/地區的出口導向型煉廠將最容易受到來自中國競爭的衝擊。

  “我們在努力通過加大在現有國家/地區的客戶數量,來盡可能多元化並開拓新市場。”韓國一位煉廠消息人士稱,由於未獲授權對媒體發言,該消息人士不願具名。

  “韓國煉廠會受到影響,畢竟市場上又多了一個競爭對手。”

  日本和印度煉廠受到的影響將較小。

  中國和印度已經超越日本,成為亞洲最大的石油消費國。日本煉廠正在整頓產能,因人口減少、電力供應也擴大使用替代燃料、還有運輸行業也已減少油品消費。

  在此同時,印度煉廠正專心應付國內需求大增。

  中國新建的現代化煉廠與區域出口商所生產的燃油,正在爭搶向澳洲等製定有嚴格燃油標準的國家供應燃油。2016年對澳洲的柴油出口攀升七倍左右至85萬噸,今年出口步伐則是接近去年水準。

  中國國內燃油需求因為電動車輛、共享單車、輕騎摩托車等擴大使用而放緩,迫使煉廠擴大出口汽油。

  FGE旗下East of Suez主管Sri Paravaikkarasu稱,中國2017年汽油需求增幅預料將從去年的6.5%放緩至3.5-4%。

  BMI Research指出,汽油主要消費者--汽車銷售成長已經在2017年第一季放緩至0.7%,上年同期為增長8.7%;使用其他燃料的車輛則是大增52.9%。

(責任編輯:DF134)

最後更新:2017-08-07 14:58:55

  上一篇:go 交易員:看多澳元/美元 本周逢低買入
  下一篇:go 大興土木有隱患! 這一貨幣遭受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