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78 返回首頁    go 小米5


高中曆史會考知識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

  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我國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生產資料由私有製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製,標誌著社會主義製度在我國基本上建立起來了。

  中共八大內容:

  ①在社會主義製度已經建立的情況下,國內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

  ②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

  ③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集中力量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後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這是對我國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是黨在探索中國的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的一次嚴重失誤。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內容:

  ①拋棄了“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左”傾錯誤方針,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

  ②作出把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

  曆史意義:

  ①是建國以來黨的曆史的一次偉大轉折,也是共和國曆史的一次偉大轉折;

  ②成為我國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起點,開創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偉大起點。

  我國的經濟體製改革,首先在農村開展,隨後全國普遍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率先開始的地區:安徽、四川等省。

  國有企業改革的主要內容:改革的中心環節是增加企業活力。管理體製方麵,把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政企分開,擴大企業自主權;所有製方麵:實行公有製經濟為主體的多種所有製經濟形式;分配方麵:實行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作用:調動了各方麵的積極性,企業有了競爭機製,增加了活力,經濟得到快速的發展。

  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創辦經濟特區:1980年,中國的第一個經濟特區--深圳經濟特區誕生。同年,珠海、汕頭、廈門經濟特區建立(四個經濟特區)。1988年3月,劃出海南島設置海南經濟特區。

  興辦經濟技術開發區:在沿海開放城市和其他開放城市,劃出一定的區域建立經濟技術開發區。

  開放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開放14個沿海港口城市。其中,屬於江蘇的有連雲港、南通。

  開辟沿海經濟開發區:從1985年起,將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東南地區和環渤海灣地區開辟為沿海經濟開放區。

  1990年,中央政府宣布開發開放上海浦東,這成為中國90年代改革開放的重點和標誌。

  這樣,一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初步形成。

  中共十四大上(1992):確立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改革目標。

  中共十五大上(1997):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就是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責任編輯:馬黎)

最後更新:2017-01-01 16:50:27

  上一篇:go 2013年萬壽寺中學高二6月月考語文試題
  下一篇:go 高二物理:動量守恒定律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