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91 返回首頁    go 小米6


為什麼默克爾贏定了?德國大選就是這麼平淡無奇

  歐洲夏時製9月3日周日晚8點,離德國大選日還有整整三周時間,兩位競選人——基民盟(CDU)/基社盟(CSU)聯盟黨的默克爾和社民黨(SPD)的舒爾茨,在沒有現場觀眾的電視演播室裏舉行了一場(而且是唯一一場)曆時90分鍾的電視辯論。

  不出所料,舒爾茨未能突破默克爾三次連任所築起的“治國之道”敗下陣來,他未能在經濟、養老、移民、對歐盟和美國外交關係等諸多問題上顯示優勢,他所提出的政策也未能與默克爾的現行政策分出太多彼此。辯論之後的電視觀眾民調顯示,認為默克爾更有說服力的為44%,相反,舒爾茨隻獲得了32%的認可。而根據8月31日的民調,目前默克爾支持率領先舒爾茨17個百分點。

  “默克爾贏定了”、“比起荷蘭英法美,德國此次大選實在是太平淡無奇,毫無懸念,太無聊了”……這些都成了近期國際媒體的常見標題。

  就在不久前,駐倫敦的歐洲改革研究中心首席經濟學家克裏斯·奧登達(Christian Odendahl)和研究員索非亞·貝斯克(Sophia Besch)共同發表了一篇名為《重新讓德國政治有趣》(Make German Politics Interesting Again )的文章,也表達了類似的“情緒”,並對默克爾的勝出下了百分百的定論。

  近日,第一財經記者就德國大選相關問題采訪了貝斯克。在她看來,大家對默克爾獲勝信心十足的原因主要在於她老練的政治手腕、德國百姓滿足於現狀、舒爾茨不是對手等幾個方麵。

  默克爾政治手腕成熟

  早在一年前第一財經記者在漢堡采訪德國前副總理兼外長菲舍爾(曾為中偏左綠黨重要成員)時,在被問及默克爾會否第四次連任德國總理時,他就毫不猶豫地回答:“勝率在60%以上吧,因為她沒有對手。”

  那時,默克爾因張開雙臂迎接百萬難民,正遭遇來自國內外的責難和批評;她領導的CDU在德國東北部梅克倫堡-前波美拉尼亞州舉行的地方選舉中受到挫敗,列第三位;而且那時席卷歐美的極右翼風潮正盛。可見,在菲舍爾眼裏,這些對默克爾連任非常不利的情況,並不是什麼大問題。

  “默克爾是個非常成熟、有政治手腕的政客。她能夠吸引左右兩派對她的支持;她能夠做到這一點,因為她擅長吸收各派政策精髓而形成自己的主張。比如在難民問題上,她作為保守派的總理,卻表現得非常開放寬容,由此贏得了很多年輕人和左派的支持,還有在核能和清潔能源問題、在退休年齡問題上等等。”貝斯克分析說。

  默克爾對難民的開放姿態,深得年輕人之心,18至21歲年輕人中有57%支持默克爾。

  奧登達和貝斯克的文章還以默克爾如何處理同性婚姻合法化問題為例,說明她在爭取異己黨派支持者方麵頗有一套。默克爾本人及她領導的CDU/CSU是公開反對同性戀婚姻的,但是當她意識到這會讓她丟失選票時,便決定讓議員們進行投票,結果法案得以通過,雖然她本人投了反對票,但她原本右翼反對的立場在這個問題上變得中立了。

  在上周日舉行的電視辯論上,當主持人問及她作為一個右翼保守黨領袖,卻在一些政策上左傾時,她直接用“新的挑戰需要新的策略”瀟灑過關。

  老齡化社會安於現狀

  “德國經濟情況良好,失業率低,公共債務低,老百姓對此感到相當滿意。全球政治的不安定因素,也使民眾需要一個非常值得信任的、有能力處理危機的領導人,來應對危機四伏的世界,在這個問題上舒爾茨完全不是默克爾的對手。”貝斯克說。

  事實上,根據德國財政部的報告,在對德投資和德國內需不斷上升的情況下,德國今年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增加0.6個百分點。報告同時稱,繼今年6月德國政府稅收同比小幅下降之後,7月份稅收再度明顯增長,同比增長了9.2%,高達528億歐元;而德國8月失業率維持在5.7%;另外,PMI數據顯示,德國製造業和服務業都在加速擴張。

  經濟的穩定和發展,讓人們對默克爾的領導力認可度極高。特別是德國是個老齡化社會,求穩定不思變革是主基調。而默克爾的勝利,也就意味著德國堅決捍衛歐洲一體化和出口型經濟模式不會有什麼改變。

  那麼,對於此前受到批評的“聖母默克爾”形象,會不會對大選產生負麵影響?

  兩年前,在難民危機高峰期,默克爾張開雙臂擁抱難民的舉動,引起了很多非議,包括來自歐洲各國以及國內特別是新右翼政黨另類選擇黨(AFD)的反對和批評。而當時反歐盟的極右翼風潮正在歐洲蔓延。

  “但是現在局麵有了很大的不同,人們對難民問題的關注度已經大大減弱。主要原因是默克爾將本來屬於自由派的立場,用到了自己保守黨的策略中,她僅僅在很短的時間裏,也就是在難民潮初期,對難民開放了邊境,之後很快通過在國內和歐盟內製定新政,及時控製了局麵,迅速降低了入境的難民人數,這是她在這個問題上不再有危險的主要原因;另外,目前來看,新右翼政黨另類選擇黨並沒有獲得什麼成功,他們存在領導人更替、黨內爭鬥激烈的問題,再加上曆史原因,極右翼在德國的勢力很難強大起來。”貝斯克向第一財經記者解釋說。

  確實,今年年初的荷蘭大選和法國大選的結果,證明極右翼勢力猖狂一時的局麵得到了遏製。因此難民問題對默克爾形成的威脅大不如前。而年輕難民可以幫助德國改善老齡化的副作用的觀點,在民眾中越來越得到認同。

  外交需要強有力的領導人

  在人們談到默克爾如果第四次連任,她將麵臨的挑戰時,一般都會將目標集中在德國之外:比如英國“脫歐”談判、德俄關係和德美關係。目前似乎也隻有默克爾有這樣的定力應對這些難題。

  “初期與特朗普的尷尬,正在以一種高度外交的方式化解,默克爾很清楚北約的重要性,與社民黨對在北約框架下依賴美國的重要性也有共識,因此,盡可能與美國保持建設性的外交關係。”在貝斯克看來,過去多年來,在處理歐盟與俄羅斯的關係上,德國是起到引領作用的,“在烏克蘭問題上,德國保持了對俄羅斯進行製裁的立場,與此同時,也很積極地與克林姆林宮進行外交斡旋,同時還協同法國、波蘭就烏克蘭和平進程作出努力,這也將是德國新一屆政府的首要外交任務之一。”

  事實上,德國與俄羅斯的商業關係緊密。對俄羅斯的製裁也對德國經濟造成一定的負麵影響。在過去一段時間裏,一些歐洲國家認為默克爾會在製裁俄羅斯的問題上表現得比較軟弱。“接下來要看默克爾與哪個政黨聯合執政,自民黨(FDP)是非常注重商業和自由貿易的黨派,FDP的政綱已經表明,他們將盡可能地減少對俄羅斯的製裁,希望和俄羅斯建立新的貿易商業關係。”貝斯克說。

  9月1日,默克爾接受了德國《明鏡周刊》的專訪。在明鏡記者以德國曆史上任期最長的總理科爾為例,問及默克爾希望再次連任是否是出於權力的“癡迷”時,她予以了否認。她回答稱,直到去年11月,都一直在慎重思考是不是參與競選,最後做出了決定,是覺得自己“還是具有力量和能力,繼續對人民、對人們的生活和國家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對政治如何應對世界麵臨的挑戰抱有極大的好奇”。

(責任編輯:DF134)

最後更新:2017-09-04 14:38:13

  上一篇:go 離岸人民幣升勢持續上破6.55
  下一篇:go AETOS艾拓思:非農下滑+朝核危機 美元低開非美受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