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5
小米6
古代值得百度的書信佳作
書信往來是古代人們溝通情感、交流思想的重要方式,留下了許多文采斐然的書信佳作。這些書信不僅具有文學價值,更能反映當時的社會風貌和曆史事件,值得我們百度探尋。
1. 漢代《過秦論》
作者:賈誼
《過秦論》是西漢初年著名政治家賈誼所作,是一篇議論文。全篇以秦國滅亡為戒,係統總結了秦亡的曆史教訓,提出了“仁義”治國的思想,對後世政治思想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2. 唐代《海內存知己》
作者:王勃
《海內存知己》是唐代詩人王勃所作,是一首寄給崔少府的詩。詩中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思念和友情的不變,千百年來廣為流傳,成為友誼的經典之作。
3. 宋代《嶽母刺字》
作者:嶽飛
《嶽母刺字》是南宋抗金將領嶽飛所作,是一篇家書。嶽飛在信中向母親表達了精忠報國的決心,並請求母親在自己背上刺字“精忠報國”,以激勵自己。該信感人至深,體現了嶽飛的愛國情懷。
4. 明代《蘭亭集序》
作者:王羲之
《蘭亭集序》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所作,是一篇散文。全篇記述了作者與友人在蘭亭聚會、飲酒作詩的盛況,書法堪稱一絕,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5. 清代《家書》
作者:林則徐
《家書》是清代政治家、思想家林則徐所作,是一批家書。林則徐在信中向家人表達了憂國憂民的情懷,以及對子女的教育和教誨。這些家書反映了林則徐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6. 近代《變法圖強》
作者:康有為
《變法圖強》是近代思想家康有為所作,是一篇政論。康有為在信中唿籲清政府變法圖強,提出了一係列改革措施,為推動戊戌變法做出了重要貢獻。
7. 現代《給楊朔先生信》
作者:魯迅
《給楊朔先生信》是現代文學家魯迅所作,是一封書信。魯迅在信中對青年作家楊朔給與了肯定和鼓勵,同時表達了對當時社會現狀的不滿和憂憤。
8. 《與屈原書》
作者:宋玉
《與屈原書》是戰國時期楚國辭賦家宋玉所作,是一篇書信。宋玉在信中對屈原的品行和才華大加讚賞,並表達了對屈原遭讒流放的同情和不平。
9. 《報任安書》
作者:嵇康
《報任安書》是魏晉時期文學家嵇康所作,是一篇書信。嵇康在信中表明自己淡泊名利、崇尚自由的人生態度,抨擊了世俗的虛偽和黑暗。
10. 《琵琶行》
作者:白居易
《琵琶行》是唐代詩人白居易所作,是一首長篇敘事詩。全詩以白居易在船上與琵琶女相遇為背景,抒發了對琵琶女悲慘身世的同情和對封建社會中女性命運的感慨。
11. 《赤壁賦》
作者:蘇軾
《赤壁賦》是宋代文學家蘇軾所作,是一篇散文。全篇以泛舟赤壁為背景,抒發了作者對人生、理想和社會變遷的感慨,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
12. 《送東陽馬生序》
作者:歐陽修
《送東陽馬生序》是宋代文學家歐陽修所作,是一篇散文。歐陽修在序中對友人馬生飽讀詩書、學識淵博給予了高度評價,並勉勵馬生繼續努力,建功立業。
13. 《嶽陽樓記》
作者:範仲淹
《嶽陽樓記》是宋代文學家範仲淹所作,是一篇散文。範仲淹在文中抒發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態度,激勵後世無數仁人誌士。
14. 《少年中國說》
作者:梁啟超
《少年中國說》是近代思想家梁啟超所作,是一篇演講稿。梁啟超在文中對當時中國的青年寄予厚望,激勵他們振興中華,實現民族複興。
15. 《可愛的中國》
作者:葉聖陶
《可愛的中國》是現代文學家葉聖陶所作,是一篇散文。葉聖陶在文中表達了對祖國的熱愛和讚美,歌頌了中國悠久的曆史、燦爛的文化和人民的勤勞智慧。
最後更新:2025-02-18 12:4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