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34 返回首頁    go 小米6


微信6年來首次變臉,有這樣一位海歸不應被人忘記……

北京時間,9月25日下午五點開始,全世界的微信用戶都陸續迎來了一個新的啟動畫麵:那個伴隨你我的熟悉的小人,將看著一個新的地球在 Ta 麵前升起。

沒錯,那個熟悉的“地球”圖案,已經換了一張圖了!究竟怎麼回事,和啟小德一起來看看吧。

這是微信誕生6年以來首次改變啟動界麵。

點擊播放 GIF/2022K

新照片是來自國產氣象衛星“風雲四號”A星拍攝到的最新衛星雲圖,截至目前,風雲家族共有7顆衛星在軌,每天為她們腳下的十幾億人民提供來自萬裏高空的天氣信息。

那麼,“風雲四號”究竟是一顆什麼樣的衛星?

風雲四號

風雲四號A星小檔案

體重:5400公斤,風雲係列最重

生日:2016年12月11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工作:新一代靜止氣象衛星科研試驗星

性能:氣象衛星

壽命:設計壽命7年

那麼這個小家夥,究竟有多厲害呢?

1分鍾掃描百萬平方公裏

快如閃電,穩如磐石

衛星拍攝雲圖的過程,就像一台掃描儀——掃描地球不同區域的圖,然後拚起來。大氣活動瞬息萬變,衛星掃描速度越快,自然獲取的數據價值越高。

點擊播放 GIF/1415K

風雲四號拍攝的“地球24小時”畫麵

風雲四號的表現稱得上“快如閃電”——其搭載的掃描計,15分鍾即可完成一次對東半球全球大氣的掃描成像,掃描100萬平方公裏範圍內的雲圖,時間隻需要1分鍾。也就是說,假如某地突發氣象災害馬上需要當地雲圖數據,一分鍾就可以得到。

另一方麵,圖像的準確度也取決於衛星本身的精度,衛星鏡頭的抖動角度不超過鍾表上秒針一秒轉過角度的4321分之一……

垂直探測大氣層

全國分析隻需1小時

風雲四號是我國自主研發的“垂直大氣探測器”,坐在控製中心,直接接收來自太空的“分析報告”。

這歸功於探測儀器擁有1600個探測通道,可以將大氣層像切麵包一樣在垂直方向切層,獲取每一層的精確數據,隻需1小時即可完成全國大氣分析。

1分鍾500張閃電圖

稍縱即逝不再是問題

對閃電的觀測和研究能幫助科學家更好地理解強對流天氣的特點,但閃電的稍縱即逝是人所共知的,想要直接看到它都不是很容易,更何況拍攝。

此次,風雲四號上首次搭載了一台閃電成像儀,在一秒鍾內即可拍攝500張閃電。結合衛星雲圖,對災害天氣的觀測將更加立體直觀。

一星當兩星

“雙卡雙待”

風雲四號,是全球第一顆同時搭載了垂直大氣探測儀和其他儀器的氣象衛星。

為了實現這一點,上海航天研發團隊用了三年時間鑽研消除震動的原理和技術,最終,他們將風雲四號的振動幹擾降到了0.1mg——你用手敲一下桌麵的震動量級約為300mg,也就是震動還不到手敲桌麵的三千分之一。風雲四號一顆衛星實現了兩顆衛星的效果,這在國際上尚屬首次。

風雲係列氣象衛星工程奠基人

風雲四號取得了如此的成功,其奠基人功不可沒。

他,曾作為運載火箭的技術負責人領導了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發射,

他,曾擔任試驗通信衛星、實用通信衛星、風雲一號氣象衛星等6項大型航天工程的總設計師……

因此,他又被譽為中國航天的“總總師”。

他就是任新民。

任新民

中國航天“四老”之一

風雲係列氣象衛星工程奠基人。

航天四老

任新民在1949年畢業於美國密西根大學,後毅然回國,參與到中國運載火箭與航天工程之中。從運載火箭、彈道導彈,到通訊衛星、氣象衛星到如今刷屏的風雲係列,他所做的事正像“風雲”兩個字一般,宏大而壯闊,但是他本人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卻是那樣陌生。

當幾億人在為微信開機圖上的風雲衛星拍攝畫麵瘋狂刷屏時,這一天距離任老去世才過去7個多月。

1915年,任新民生於安徽,天資聰穎,也是學霸級的人物。16歲的他開始寄希望於科技救國,考入南京中央大學化工係。

1945年,任新民告別了妻子和剛出生不久的兒子,遠赴重洋,赴美求學。

在密歇根大學研究院,任新民僅用了不到4年時間便先後獲機械工程碩士和工程力學博士學位。

小夥伴們應該知道,密西根大學在工程學領域實力非常強。在2017年USNEWS美國工程學院排名中,位列第六名。

任老當時在美留學的室友,也是後來東北工學院的院長李勳在接受采訪時提到,他眼中的任老除了維持生計的打工外,幾乎所有時間都在學習。

圖片來源:中國航天科普

1948年9月,剛畢業的任老就被美國布法羅大學機械工程係聘任為講師。那是該校第一次聘用一位年輕的中國人為講師。

1949年新中國成立,任新民毅然放棄了國外舒適的條件,回到中國。

1956年,錢學森老先生開始組建中國導彈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沉穩且經曆相似的任新民令錢老印象深刻,於是招致麾下,兩人打算一起為中國的航天事業奮鬥。

從這一刻起,任新民的人生都與中國的航天事業結下了不解之緣。

而在那個時代,搞航天,造導彈,填寫中國航天的空白,無異於天方夜譚。

任新民在蘇聯援助的P-1導彈實物交接協議上簽字。

圖片來源:中國航天科普。

1986年, 任新民被任命為風雲一號氣象衛星工程總工程師。這一年,任老已經71歲。2年後,長征四號運載火箭發射第一顆風雲一號氣象衛星獲得圓滿成功。

1988年9月7日,我國首次發射氣象衛星“風雲一號”。

1999年,任新民榮獲“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2006年10月8日,中國航天事業創建50周年紀念日之際,任新民與錢學森等五位專家獲得中國航天科工集團頒發的“中國航天事業五十年最高榮譽獎”。

我們每每到談到兩彈元勳,鄧稼先、錢學森、錢三強、朱光亞等人的名字總會脫口而出,但卻很少有人知道任新民的名字。

直至今年2月12日,任老病逝,都不曾引起巨大轟動。

任老的送別儀式上,一個巨大挽聯上寫道:我一生隻幹了航天這一件事

有人問:“大國崛起”跟我們普通人有何關係?

答案可以是多樣的,今天隻是2秒的微信動畫,可能隻是你我覺得很簡單的一個變化,但是對於研究者們,卻是嘔心瀝血得出的成果。

國人受益於國家崛起,而中國的崛起也離不開每一位國人的努力,“風雲四號”的成功雖然看似和你我日常生活毫無幹係,但其實它為我們帶來了諸多便利,這種進步值得我們關注、讚揚,並為之驕傲,我們也應該為今天微信這一個個小小的舉動而點讚,讓更多的人深知其背後付出的艱辛努力!

(文章內容整理自北美留學生日報、果殼網、中國氣象局、中國日報、INSIGHT CHINA)

最後更新:2017-10-08 10:40:19

  上一篇:go 微信出現大BUG,發送數字15加15個句號,對方係統會卡死!
  下一篇:go 微信轉賬錯轉一千元,上百度查追回錢款方法結果又被騙三萬多,汝陽人要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