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2
小米6
美國稅改後將親手為中德兩國送上數十億美元“大禮”
摘要
不難想象,中國、日本和德國的出口商將非常期待從美國客戶手中接過更多的貿易訂單。
鳳凰iMarkets編譯自CNBC網站,減稅與美國對外貿易間的關係非常簡單:所得稅負擔減輕,增加了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將拉動個人消費、住宅投資,以及間接的商業資本支出——涉及的主要經濟部門占了美國GDP 85%的份額。所有這些新產生的購買力將導致進口需求增加,同時美國國內市場的擴張也會緩解企業出口海外商品和服務的壓力。
其結果是貿易平衡進一步打破:貿易順差下降,或者最可能的是,貿易逆差增加。
這應該是上周五美國參議院通過減稅計劃後,大家可以預計到的情況。
因此不難想象,中國、日本和德國的出口商將非常期待從美國客戶手中接過更多的貿易訂單。
而這一切已經建立在三國與美國的“親密”貿易關係上了。今年前9個月,這三個國家的對美貿易順差已經達到了3720億美元,這幾乎占了美國貿易逆差的三分之二,比2016年同期增長了4%。
提高美國的出口貿易將是更好的刺激方案
今年剩下的時間裏,美國的對外貿易數據將會變得更糟,因為在主要零售季,進口商品的銷量還會有所上升。去年9月的數據顯示,美國對中國、日本和德國的貿易逆差年度內增長6%,就是這一趨勢的提前預演。
這是否意味著向我們的主要貿易夥伴提供數十億美元的“大禮”,是特朗普總統宣稱的“大規模豐厚減稅”的意外後果?
這確是稅改導致的結果,但絕非意料之外。因為肯定有人向總統解釋過,一旦減稅和異常寬鬆的信貸條件同時實施,將給美國數量巨大、不忍直視和破壞性的貿易赤字帶來什麼。
如果那樣做,經濟可能會亮紅燈。稅收政策的調整,對消除美國企業的競爭障礙,避免其為避稅而將利潤截留海外,是非常必要的。但在巨大的貨幣供給(即量化寬鬆)推動經濟發展的前提下,超過其潛在的(即非通脹性增長)1.5%的增速的巨大財政刺激方案,將會完全背離初衷。
Michael Ivanovitch說道:“可悲的是,整個事件看起來像是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的前奏,或將使美國陷入長期的經濟停滯和麵臨嚴重安全挑戰。”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經曆票數拉鋸戰才通過的稅改計劃顯然是一枚定時炸彈,可能在2018年11月國會中期選舉到來之前隨時引爆,導致特朗普政府提前淪為擺設,共和黨失去在國會的多數黨權力。與此前一樣,觸發因素可能是極不穩定的通脹預期和公共部門借款需求的上漲;迫使美聯儲在市場強烈的加息期待中采取行動。而金融市場的震蕩將引發負麵市場情緒,並激起令人堪憂的政治行動。
上述預期已經在市場上討論過一段時間了。我之前並不認同,因為我認為稅改計劃將(a)抑製外包,(b)刺激國內投資,(c)促使海外利潤回流(因美國相對不公平的稅收製度,很多企業為了避稅將利潤截留海外)。
特朗普應該發布有關貿易的推文
但我們現在看到的全麵順周期性減稅政策是另一回事。這不僅是糟糕的經濟學手段。可悲的是,整個事件看起來像是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的前奏,或將使美國陷入長期的經濟停滯和麵臨嚴重安全挑戰。
我希望我完全錯了。
與此同時,我們正在大量增加對外淨負債額——最新統計數字為79300億美元——既沒能為美國公司在全球主要市場蕩平道路,還不斷容忍足以扼殺美國出口企業和進口競爭行業的貿易失衡。
這不是特朗普所承諾的。請記住,他曾保證要為降低貿易赤字,為美國出口商提供更自由的外國市場準入機會而奮鬥。比起令美國無法招架的由稅改帶來的不穩定和赤字財政,特朗普之前的承諾無疑是更好、更可持續的經濟刺激方案。但我們看到的並非如此。
以德國來說。德國貿易和工業協會(German trade and industry association)剛剛將今年的GDP增長預期從去年10月的1.8%上調至2.3%,原因是德國出口貿易的強勁表現。自大選後,德國一直沒有產生新的正式政府,而目前的臨時政府正在就尋找聯合執政夥伴進行試探性磋商。但任何公開可獲得的會談報道都沒有關於德國過度以鄰為壑的貿易順差的內容。
華盛頓對此毫無反應。
中國方麵,美國對於兩國貿易之間接近3500億到4000億美元的(中國獲得的)巨大順差,態度頗為仁慈。這無疑是在朝鮮問題上,對中國進行貿易“讓步”。
中國對此會撫掌大笑吧。他們不斷告訴華盛頓方麵,解決半島地區危機的辦法是美國撤出該地。或者溫和一點說,重回談判桌。最終,這些會談的結果必定是美國在某種程度上撤出其勢力,為半島和解和最終統一讓路。
北京方麵也在告訴華盛頓,上述道理同樣適用於亞洲主權領土爭議,即非該區域的國家(意味著美國)應該停止插手亞洲事務。
而剛過去的一周,我們聽到的卻是這樣。美國國務院發言人上周五表示“我們與中國關係密切”。與此同時,北京強烈譴責華盛頓發起的傾銷訴訟,拖延審批中國在美投資,和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一事——這對北京來說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貿易問題。
這真的像是“牢不可破的關係”嗎?
美國必須致力於在世貿組織的監管框架內減少對中國、日本和德國的貿易逆差。友好的外交關係會有所幫助,但貿易平衡並不是小事,與安全問題是完全不同、完全分開的領域。
關於投資的考慮
在空前寬鬆的貨幣政策刺激下,潛在經濟增速(即非通脹性增長)達到1.5%以上後,普遍減稅的財政刺激方案不僅沒有必要,也不穩定。
美國國內需求的攀升將會引起對外貿易賬戶的變化,有利於對美保持貿易順差的國家。作為事件的一體兩麵,不斷增加的貿易逆差將繼續增加美國的對外淨外債,並加劇與主要貿易夥伴(如中國、日本和德國)的政治緊張關係。
防禦性的投資態勢將會到來。美國市場正麵臨日益增長的需求壓力、不斷增加的公共債務及預算赤字和疲弱的通脹預期,亟需美聯儲新任領導層來澄清維護物價穩定的相關政策。
全球新聞>>>
美國股市漲勢新動力——外資大規模買入潮
歐洲官員:英國距離協議“隻差幾個字而已”
美股估值過高了嗎?巴菲特說美股估值合理
在岸人民幣啟動撮合交易 做市商嚐鮮報價激活流動性
(責任編輯:DF306)
最後更新:2017-12-05 08: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