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33 返回首頁    go 小米6 go 小米智能家庭


大摩首席經濟學家:五個“C”決定全球經濟未來

摘要

摩根士丹利對2018年的關鍵要求是“全球經濟周期在更長時間內保持更好的走勢”。

  鳳凰國際iMarkets編譯自Zerohedge,摩根士丹利對未來一年的信貸展望讓人感到害怕,但作為摩根士丹利的全球經濟聯席主管,阿赫亞(Chetan Ahya)並未被這一展望嚇住,他對即將到來的這一年持非常樂觀的態度。在今天的Sunday Start 專欄中,阿赫亞寫道,摩根士丹利對2018年的關鍵要求是“全球經濟周期在更長時間內保持更好的走勢”。阿赫亞還解釋說,他積極的觀點是源於對“(影響經濟發展的)五個關鍵因素將以良性的方式發展”有信心。

  以下是形成2018年經濟基礎的五大因素,以及摩根士丹利的樂觀展望:

  1,資本支出周期(Capex Cycle):經濟複蘇有多強勁?

  在過去四個季度中,隨著周期性複蘇和全球貿易的加強,全球投資增長已開始從多年的低點回升。按照摩根士丹利的基本看法,預計到了2018年,全球投資增長將顯著加速,這是摩根士丹利的觀點——在2018年,全球GDP增長將呈現進一步上升的趨勢——的關鍵所在。

  隨著發達市場在周期中進一步發展,產能利用率和工資增長的提高,將激勵更多的資本深化。在新興市場,更為強勁的消費增長和穩定的出口增長將提高產能利用率,支持私人資本支出。在這種背景下,隨著發達市場的央行提高實際利率,在這一關鍵時刻,資本支出增長的力度顯得尤為重要,因為要使得更為強勁的經濟複蘇持續更長的時間,就需要更高的生產效率增長。

  2,核心通貨膨脹(Core Inflation):上升但保持在低於目標的水平

  當前的周期在很多方麵都顯得頗為不同,其中一個關鍵特征是工資增長和核心通脹保持相對較低的水平。盡管最近的一些特殊因素一直在拖累經濟,但技術變革和全球化等結構性因素也可能對潛在價格壓力設定上限。

  摩根士丹利預計,在2018年,盡管特殊因素的短期影響逐漸消退,但由於周期性因素(尤其是緊縮的勞動力市場變得更加突出,發達市場的核心通脹率會上升。最值得注意的是,摩根士丹利預測,從2018年第二季度開始,歐元區和日本的核心通貨膨脹率將以高於普遍認為的速度增長。與此同時,摩根士丹利不認為核心通脹率會超過央行2%左右的目標,因為結構性因素仍在繼續發揮影響,它會降低潛在通脹中出現重大超調的風險。摩根士丹利預計,在2018年的第四季度,美國核心個人消費支出(core PCE)將會上升到平均1.7% 的水平,而據估計,在2017年第四季度,這一數值為1.5%。摩根士丹利預計,在同一時期內,歐元區核心通貨膨脹率將從0.9%上升至1.6%,而日本的核心通貨膨脹率則會從0.2%上升到1.0%。

  3,中央銀行(Central Banks):逐步取消寬鬆的政策

  在美聯儲的領導下,發達市場的央行應該采取擴張性不那麼強的政策。摩根士丹利預計,在2018年,美聯儲將按計劃,將利率上調75個基點,同時縮減資產負債表規模;歐洲央行將結束定量化寬鬆政策,到了2018年第三季度,日本央行將調整其10年期國債收益率目標。

  盡管如此,貨幣政策的立場仍應保持寬鬆,因為在歐元區和日本,實際利率仍低於自然利率,而僅在2019年第一季度,美國實際利率才會高於自然利率。除此之外,由更加強勁的投資增長所帶來的生產率上升,應該會支持這個周期延續更長的時間。這很可能有助於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央行逐漸收緊對發達市場的不利影響。

  4,美國的企業信貸風險(Corporate credit risks):注意尾部風險

  迄今為止,在這個(風險)周期中,美國處在風險的前列。因此,全球經濟周期的風險更有可能從美國市場出現。從美國過去兩個周期的教訓來看,摩根士丹利認為,與價格穩定性風險相比,金融穩定性風險對周期的延續構成的威脅更大。就行業而言,在這個節點,非金融企業似乎最容易受到利率上升的影響,因為其杠杆率從2012年的65%上升到2017年第三季度的72%。

  正如美聯儲最近的一片文章所辯稱的那樣,據估計, 在總體水平上,美聯儲加息對企業利率覆蓋率的影響可能會顯得比較溫和。盡管利率的覆蓋比率有所下降,但從曆史上來看,仍以保持較高水平。然而,一些高杠杆率、高利率敞口的弱小債務國可能受到更為明顯的影響。實際上,正如摩根士丹利的美國信貸策略師亞當·裏奇蒙德(Adam Richmond)所強調的,從2008年底到目前為止,BBB級債券在整個投資級債券中所占的比例從37%大幅增長至50%;伴隨著這一增長,整體金融環境可能會出現實質性的收緊,因為在加息的背景下,信貸利差會擴大。

  5,中國(China):緊縮的步伐會變得過於激進嗎?

  中國的政策製定者已加大力度遏製金融風險,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對於這種說法,來自於高級官員和政策執行機構的相關論述實例越來越多。這引發了人們的擔憂,即緊縮政策可能導致中國經濟增長放緩,類似於2013年至2015年時期的情況。

  摩根士丹利認為,緊縮的步伐將會穩步推進,以下四個因素使得當前的周期與2013年至2015年的情況有所不同:1)出口增長持續保持強勁;2)更可觀的工資增長支持了消費水平的提高;3)房地產市場的庫存狀況變得更加健康;4)自2015年初以來的累計產能削減支撐了工業領域利潤的增長。這些因素的結合應該能夠起到補償作用。然而,按照我們的看法,如果政策製定者確實采取激進的緊縮措施,經濟增長放緩程度可能比我們所預計的更大。

  最後

  簡言之,投資增長的回升、核心通脹的逐步上升、貨幣寬鬆政策的平緩取消、美國的金融穩定風險以及中國經濟的適度放緩,都是摩根士丹利對宏觀經濟周期在2018年將如何運行的基本假設。然而,摩根士丹利將密切關注這些因素在這一年的進程中如何發展,以評估風險。

  從市場的角度來看,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師強調,隨著這一年的推進、通貨膨脹上升和金融環境的支撐作用減弱,市場可能會變得更具挑戰性。因此,他們發現,在2018年的第一季度以後,有機會減少風險。就定位而言,在股票方麵,他們更喜歡發達市場;在固定收益方麵,他們更喜歡新興市場;在發達市場債券方麵,他們更喜歡美國國債。在高估值和周期風險存在的情況下,他們對美國高收益債券持謹慎態度。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摩根士丹利忘了第六條,而且可能是最重要的一條:加密數字貨幣——比特幣。

(責任編輯:DF307)

最後更新:2017-12-19 20:09:09

  上一篇:go 經濟專家並非空穴來風 廢除現金的試驗已在各國展開
  下一篇:go 中金遴選七支低估中國股票 預計明年有逾20%漲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