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X背後:蘋果真的失去現在和未來了嗎?
日前,被劇透的iPhoneX終於發布了,有關iPhoneX的評價呈現出兩極分化的趨勢,有的稱其為驚豔之作;有的則認為其缺乏創新僅是跟風。那麼問題來了,就蘋果目前的表現,蘋果真的如其CEO庫克和某些業內所言,可以繼續引領智能手機產業的下一個10年(今年是iPhone發布10周年)或者未來嗎?
首先從發布的iPhoneX看,其最大的賣點,諸如全麵屏(蘋果將之稱為Super Retina Display)、Face ID麵部識別、無線充電配置和功能等目前在Android陣營的部分手機中均已經實現,甚至在某些方麵領先於蘋果。加之其接近1000美元的起始價,理論上iPhoneX大賣的可能性應該不高,至少部分業內人士已經給出了這樣的結論,但事實真的會如此嗎?
眾所周知,自2014年iPhone 6問世以來,iPhone就沒有進行過重大的設計改進,當時手機首次分為兩種尺寸(最主要的是蘋果首次推出了所謂的大屏手機)。從那時起,2015年的iPhone 6s和2016年的iPhone 7款都遵循了相同的基本模式,隻進行了部分硬件調整和性能改進。其實單就之前的iPhone6,其之所以大賣,最主要的是滿足當時蘋果iPhone用戶對於大屏手機被壓抑的需求,而彼時以三星為代表的Android陣營的大屏手機已經在市場存在和熱銷了若幹年。
但此次iPhoneX不同,至少從業內稱其為“跟風”的角度看,與此前在大屏的采用上,蘋果明顯加快了“跟風”的速度,例如在今年熱炒的所謂全麵屏上,目前僅有三星、夏普、小米發布了實際的產品。盡管其後會有更多的廠商發布全麵屏手機,但從真正上市較量的時間看,我們認為對於蘋果而言,這次是與Android陣營廠商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而鑒於蘋果“最優非最先”的產品策略,此次iPhoneX對於蘋果來說,要麼是迫於產業的競爭壓力,要麼就已經早有布局。究竟是哪種,要待其上市後其給市場和用戶帶來的真實體驗,尤其是與對手相比來決定。
與上述有待市場檢驗的體驗相比,可以確定或者說對於蘋果利好的是,蘋果iPhone本身的品牌影響力和忠誠度依然是無人能敵。例如近日Fluent營銷平台對2117名智能手機用戶進行的調查顯示,近80%的iPhone用戶表示他們計劃升級到新款iPhone。另有47%的受訪者稱至少擁有4款iPhone。另外70%的稱他們的下一部手機還將是另一款iPhone,他們甚至不會考慮其他品牌的手機。而在計劃升級新iPhone的受訪者中,有40%的人計劃購買iPhone 8(iPhoneX),而打算購買iPhone 7s Plus(iPhone8 Plus)和iPhone 7s(iPhone8)的用戶分別為19%和17%。
而在日漸下滑的中國市場,近期全球行業分析公司Counterpoint發布的報告顯示,蘋果公司在這種超高端市場的份額保持在80%,前十種熱銷產品中的一半來自蘋果。盡管中國品牌在年輕買家中很受歡迎(例如OV),但隻有四分之一的OV買家選擇再次購買同一品牌,而超過半數(53.4%)的iPhone購買者則選擇了另一款iPhone。不知業內看來上述調查作何感想?我們認為這是iPhoneX除了產品因素本身,可能依然會熱銷的其他手機廠商短期內難以通過一個或者幾個產品就可以具備的基礎或者說是競爭力。
在此我們需要補充說明的是蘋果的所謂“最優非最先”的產品策略,即蘋果不追去創新的所謂第一,而是此創新之上的極致體驗。以全麵屏為例,據稱夏普是全麵屏的鼻祖,其目前發布的所謂的全麵屏手機也已經是數代之後的產品,但夏普在智能手機市場的表現卻難以讓人恭維,至少與其創新的領先性相比是大相徑庭。由此可見,在當下成熟和格局已定的智能手機產業,如果是非基於生態層麵(包括硬件和軟件)緊密耦合的創新,將很難撼動蘋果的位置。
既然提到了軟硬結合的生態,自然引出了蘋果具備的一個其他廠商不具備的短期內難以被撼動的優勢,就是其圍繞iPhone打造的生態,而且這種生態隨著新iPhone的發布還有鞏固和引領的趨勢,最典型的表現就是AR。據稱,蘋果iPhone的每一次升級或者創新背後都與之生態原有或者新的應用相匹配。具體到此次iPhoneX(包括iPhone8和iPhone8 Plus),其在CPU和GPU上的大幅升級和性能的提升,就是為了擴大其此前發布的ARkit的應用和體驗。不要小看蘋果在生態應用方麵的開拓和創新,正是由於ARkit,讓此前穀歌多年投入的Tango毀於一旦,而不得推出新的ARCore應對,也就是說蘋果改變了未來AR應用的模式和生態。而眾所周知的事實是AR被業內喻為下一個新的產業機會。
對此,摩根士丹利在看好蘋果股價再上漲逾50%時高度評價了ARKit對於蘋果現在和未來的戰略地位,即ARKit完善了蘋果的軟件和硬件生態係統,為其帶來了重大的先發優勢,蘋果現在已經同時控製了虛擬現實應用賴以運行的硬件和可供第三方應用被創造出來的軟件平台,與穀歌Tango和ARCore相比,虛擬現實技術在iOS係統上將可得到更加廣泛的采用,開發者將會認識到iOS平台上應用將可得到廣泛傳播的潛力。
其實提及生態的“護城河”作用,一直在PC產業獨領風騷30多年,占盡優勢的Wintel(一硬一軟)就是很好的例子,盡管期間飽受Linux及ARM架構的衝擊,不僅沒有被絲毫的撼動,反而更加鞏固,甚至連Wintel中的微軟曾經試圖通過ARM+Windows(Windows RT)的組合獨辟蹊徑也未能如願。還有就是智能手機產業本身蘋果最大的競爭對手三星,雖然其在出貨量上遠遠超過蘋果,且在硬件上不輸,甚至在某些方麵領先於蘋果,但正是由於在係統、軟件等應用生態方麵的缺失,讓其在體現產品真正價值的營收和利潤方麵始終不及蘋果。
綜上所述,此次iPhoneX的發布,表麵上看起來仍是“跟風”之作,但蘋果顯然已經加快了“跟風”的節奏(至少與此前大屏的采用相比),以期扭轉目前其核心產品iPhone下滑的趨勢,體現出了蘋果隻爭奪朝夕的心理,畢竟資本市場給蘋果造成的營收和利潤壓力不可回避,至於能否繼續引領未來10年的智能手機產業趨勢,我們隻能說邊走邊看,但至少從剛剛起步的AR應用和體驗及軟硬結合發展的生態角度,蘋果還是顯現出了比較清晰的戰略。
最後更新:2017-10-08 1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