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MIX2:少了一絲偏執的驚豔,多了一點現實的考量
文|鄰章
觸底反彈重回增量區間後,小米迎來了MIX係列的第二款產品----小米MIX2。諸多改進,使得MIX2以更成熟的姿態出現在我們麵前,作為小米當下最為高端的智能手機,其承擔著推進小米進入高端市場的使命不言自明。而從其市場現實定位來說,他瞄準的顯然是國內市場的競爭對手們,而其挑戰則依然是能否具備持續的現貨供應能力。
一、小米觸底反彈,MIX帶來的形象提振作用明顯
在經曆了一年多的持續低穀之後,小米迎來了觸底反彈,重新進入了增速區間。小米官方數據顯示:2017年第二季度,小米智能手機銷量環比增長70%,達到了2316萬台,創下小米創辦7年以來的單季出貨量曆史。
這一輪峰回路轉的背後,是小米多番自我調整之後的成果初現。諸如小米之家帶來的渠道觸地、供應鏈重整、國際化突破以及娛樂營銷跟隨等等。
但小米MIX帶來的形象提振作用,對於助推小米重回增量區間也可謂是功不可沒。如我此前文章所言,小米MIX的出現,代表著“小米探索黑科技初見成效,助推其高端戰略重燃希望”。
而從當下事實來說,小米因MIX的推出,得到了業界與消費者前所未有的認可——被國際知名媒體給予高評價,被IDEA授予設計金獎,被芬蘭國家設計博物館收藏等等。甚至可以說是它將小米推上了中國智能手機創新的神壇。而今日推出的MIX2,從前期的業界反應來看,似乎這場發布會已成為了中國智能手機屆的春晚,其全麵屏2.0預熱海報更是創造了一波廠商營銷跟隨,試圖蹭上小米MIX2的熱點,其國內市場影響力可見一斑。
二、小米MIX2帶來了全方位的改進
在小米MIX上,除開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屏占比之外,其實還帶來了當時的諸多黑科技,諸如全陶瓷機身、懸臂梁式壓電陶瓷聲學係統、超聲波探測係統等等。但這些黑科技在實際產品的市場供應以及產品的實際使用體驗中,卻存在著一些影響使用體驗的問題。
諸如全陶瓷機身的製作難度,限製了其初期大規模供應的可能,並且由於陶瓷的這種材質質量帶來了機身整體偏重;又如陶瓷聲學係統雖去掉了智能手機傳統的聽筒,但在實際的通話中,卻變身為了一個震動器;而全麵屏幕的極速提升,也使得小米MIX前置攝像頭的位置頗為尷尬,在消費者所看重的影像能力亦是其短板所在。
綜上,我們可以說,小米MIX在激進變革的同時,實質上也帶來了諸多體驗上的不成熟。正如雷軍自己再發布會上所言,MIX一代更多的是定位為探索試驗。
而MIX一代的這些不成熟,都是需要小米在MIX2上著力進行改進的地方。而正如小米在MIX2預熱視頻(粉絲期待篇)所透漏的一樣,小米(宣稱)在MIX 2上,對於MIX一代所存在的這些槽點,幾乎是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進。
諸如麵對機身過大過重,小米在MIX2上改用了18:9的屏幕比例,使用了5.99英寸(相當於傳統超窄邊框設計的5.5英寸智能手機)的主流屏幕尺寸;在降低了其智能手機寬度的同時,也是其顯示麵積增加12.5%,麵對陶瓷聲學係統聽筒帶來的震動體驗,小米在二代上采用了一個更為討巧的辦法,使用了傳統聽筒係統配合視覺隱藏設計;而驍龍835處理器,對於性能與續航的提升,已經被過往產品的實際體驗得到了認可;而在消費者所關注的攝像頭方麵,小米也宣稱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進,對其素質的提升,亦可以保持期待。
在此之外,小米MIX2還將其底部邊框在小米MIX一代底部邊框的基礎上再次縮短了12%,在頻段支撐上,帶來了全球頻段的支持,增強商務體驗等等,
但在參數幾乎全麵提升的同時,這款產品也還是有著一些小遺憾。
諸如其前置攝像頭依舊是在底部這個尷尬的位置,其後置攝像頭依舊使用的是單攝像頭,與今年智能手機在攝像頭上的整體前進趨勢有些背離。畢竟在單攝像頭上已封神的三星都走上了雙攝像頭的道路。小米在其最為頂級的旗艦上麵,依舊使用單攝像頭就多少有些遺憾。
三、定位看趨勢,小米MIX針對的是誰
相對於小米MIX,我們能夠發現小米在MIX2上,其實減少了諸多偏執。
諸如其並未如MIX一代一樣使用全陶瓷機身,而隻是使用了陶瓷後蓋,其中框使用的是更為成熟的7係鋁合金金屬中框,在如聲學係統上,也放棄了MIX一代的懸臂梁式壓電陶瓷聲學係統而改用傳統聲學係統。
小米為什麼會放棄這些偏執?個人認為這代表著小米終於想通了一件事兒——即產品需要進行大規模量產,促進市場銷量才具備更為真實的意義。這些難度的降低,小米的目的顯然是想以更低的工藝技術難度,助推小米MIX2大規模量產,快速將產品投向市場。此外,從小米在營銷預熱上,學習其他廠商的地標建築宣傳等等動作,也能看出小米產品擴展線下的願望。
說到這裏,那麼也有必要從其定位來開開腦洞。MIX2作為小米欲大量投向市場的產品,那麼小米瞄準的對手又是誰?
個人認為,小米發布會的時間雖然撞車蘋果iPhone和三星(Note 8國內發布時間),並且在微博上也有小米粉絲叫囂著蘋果自動回避的這類言論。但個人認為,小米MIX2真正瞄準的對手卻是國內廠商們。
從小米MIX2的定價來說,驍龍835+6+64GB售價3299,6+128GB售價3599元,6+256GB售價3999元,全陶瓷尊享版售價為4699元。而這一價格區間,雖然會對蘋果、三星產生一定的影響,但其實它距離蘋果、三星旗艦產品的價格區間,還是比較遠的。個人認為,準備買6000+以上產品的人,多數應該是不會考慮降低目標選擇的。
那麼小米MIX2究竟針對的是哪些廠商呢?顯然其針對的是當下旗艦產品主力價位在4000元左右的廠商。那麼這些廠商是誰?顯然是國產廠商。而從現實來說,華為這一老冤家,很可能會是小米MIX2針對的主要對象。
眾所周知,當下華為的主力旗艦產品Mate 、P係列,其起步價已在3000+價位,諸如華為Mate9智能手機國內市場起步價是3399元,華為P10國內市場起步價為3788元。而傳聞中,華為Mate10的價格,起步價可能會在4000元左右,這與小米MIX2其實是有著重大重合,而小米MIX2在商務支撐上的擴展,相對的性價比優勢顯然是在貼著華為的產品打。
從小米MIX2在當下所展現出的產品表現力和用戶好感度來說,其無疑能帶給小米更足的底氣。而這也或將帶給華為更大的壓力,要求華為在Mate 10上拿出更多的創新來應對小米MIX2的挑戰。
四、挑戰——小米MIX2供應鏈的持續支撐能力是否足夠?
如開篇所言,MIX在小米的產品體係中,扮演著黑科技探索者的角色,肩負著提升小米整體品牌形象,促進小米進入高端智能手機市場的重任。去年小米MIX 的發布,對其形象提振作用明顯,其產品在市場上呈現出了一機難求加價購買的盛況。
而這一次,MIX2則以更為直觀的方式,顯示出了小米欲以其搶占國產高端市場的野心和預期。而個人對於小米MIX2助推小米進一步的進入高端市場,個人是持看好的態度的。
但在看好之外,個人認為小米MIX2麵臨的最大考驗依舊是是否具備持續的供應鏈支撐能力——即小米MIX2的供應鏈支撐是否有足夠的現貨能力,能夠讓小米進行持續的大規模鋪貨,滿足消費者的現貨需求,搶占市場先機。
畢竟產品雖然驚豔,但任何一款產品的銷售黃金期都是有限的,而隨著後續越來越多的全麵屏智能手機的上市,MIX2全麵屏的相對優勢也會縮減。而過往在我周圍,許多本來想買小米手機,結果卻轉向了其他品牌的朋友,很多都是因為小米沒有現貨能力,其需要預約搶購,而流失了用戶。
從這個層麵來說,小米MIX2的現貨能力,將是影響其市場表現最為重要的因素。而從小米在發布會上宣布了MIX2將在周五現貨首發來看,個人倒也相信,在雷軍親自抓供應鏈(之後),小米IMX2準備搶占市場的明顯動機下,應當是有備而來。
寫在最後:
在經曆MIX一代的探索之後,小米MIX2顯然是更為成熟的存在,帶來了幾乎全方位的改進——更好的聲學係統,更為協調的屏占比例,(可能)更好的相機表現、更強勁的配置和更良心的價格。而這些進步的綜合,顯然會是小米MIX2走向高端市場的助力因素。但也坦率來講,相對於MIX一代而言,個人認為,小米MIX2還是少了一絲偏執的驚豔,而多了一點對現實的考量。但這並不是什麼錯誤,作為產品來說,首先需要考量的就應當是市場現實。更何況小米MIX2依舊足夠驚豔,而對於這樣一款產品,消費者應該怎麼辦?我的意見當然是買買買啊,當然,這前提是你能買得到。
注:本文所有圖片源自網絡。
文|鄰章【微信號:ZLxgic,微信公眾號:kejilinzhang】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最後更新:2017-10-08 02: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