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將在下半年的某個時刻大幅下滑(圖)
摘要
盡管中國仍在以占GDP的30%的速度持續創造新信貸,但信貸脈衝的變化體現了信貸增長麵臨的轉折。
在二月底,筆者提到了在全球經濟“複蘇”背景下出現的一些令人不安的現象:根據瑞銀集團(UBS)的報告,全球“信貸脈衝”——信貸增長的二次衍生,可以視為經濟增長和全球GDP的最大推動力——遭遇斷崖式下跌。
瑞銀經濟學家卡普坦(Arend Kapteyn)當時在報告中寫道:“全球信貸脈衝(覆蓋全球GDP的77%)首次崩盤轉為負值。並且過去18個月來,全球信貸脈衝主要來自中國(下圖中綠色部分)。盡管中國仍在以占GDP的30%的速度持續創造新信貸,但信貸脈衝的變化體現了信貸增長麵臨的轉折,或將到達臨界點。作為結果,2016年1月時,全球信貸脈衝占全球GDP比重3.8%(中國占全球GDP的3.5%),現在全球信貸脈衝在全球GDP占比則跌至-0.1%(中國的比重降至-0.3%)。”

#圖1#全球”信貸脈衝回落至0
筆者當時也得出結論:“如果缺席了中國新一輪乃至更大規模的信貸擴張(考慮到當時中國不斷警告要整頓影子銀行和信貸增長,這不太可能實現),所謂的全球經濟複蘇隻會證明是曇花一現。發生這樣的結果隻是時間問題。”
四個月後,所謂的“全球協調複蘇”走入絕境並搖搖欲墜,這不僅是因為PMI(采購經理人指數)、ISM、消費者信心指數和其他情緒調查報告都觸頂回落,還有世界各地的CPI(消費者物價指數)都已經連續幾個月令人失望,一些消息人士指出,這危及到了美聯儲的加息計劃(特別是如果周三的美國5月CPI數據大幅低於預期)。美國GDP同樣也處於“停滯”的狀態。
簡而言之需要注意的是,2月份“信貸脈衝”的斷崖式下跌導致了全球經濟在近期觸頂回落。
那麼,“信貸脈衝”現在的情況怎麼樣?為了回答這個問題,瑞銀昨日發布報告說明了當前全球信貸衝擊的最新情況,這看上去無疑像是一場災難。
卡普坦在這份可能是瑞銀集團史上最受關注的報告中寫道:“這份報告於3月份首次出版,之後我們收到了不少人提出的問題,我們快要忙不過來了。是的,全球信貸脈衝仍然在下降。這很重要,因為全球信貸脈衝與全球國內需求的相關性達到了0.61。”
但接下來要說的事情會讓那些仍然堅信經濟“複蘇”失敗是無稽之談的人後背發涼。
從高峰到低穀,全球信貸增長正在降至全球金融危機時期的水平(占全球GDP的-6%),盡管下跌的離差大幅收窄。當前,樣本中55%的國家的“信貸脈衝”(基於過去12月的中值)出現了-0.3的標準差,相比之下在2009年12月77%的國家達到了-1.4的標準差。
下麵這張圖顯示了截止到當前的“信貸脈衝”經曆了怎樣一波令人驚歎的下跌:

#圖2#全球”信貸脈衝(全球信貸增長的第二衍生物)
縱軸:占GDP的百分比黃軸:1993年至2017年
灰色:美國藍色:其他發達市場綠色:中國紅色:全球信貸脈衝黑色:其他新興市場紫色:德國黃色:日本
圖下部文字:從峰值到穀底-6% 圖右部文字:-6%全球GDP
雖然我們建議所有讀者都聯係瑞銀集團索取完整的報告,但這裏還是做一個報告的快速解讀,這次不會特別列出我們討論過的同樣受到“信貸脈衝”下跌困擾的中國,而是會重點摘取美國的情況。下列段落摘自瑞銀報告:
美國的“信貸脈衝”也有所下滑,似乎是由於工商貸款(C&I Loans)的需求急劇下滑的影響。銀行貸款數據的放緩比我們用來計算“信貸脈衝”的資金流動數據更為明顯(後者涵蓋的資產規模是前者的3倍,包括了非銀行信貸)。但這種放緩難以匹配投資和未來借款計劃的信心數據。美國的“信貸脈衝”在2016年9月份回升至GDP的0.7%,到今年3月份再次下降到GDP的-0.53%(不過在4月份由於銀行貸款的增長有所回升).
為什麼這很重要?因為如下圖所示,美國經濟活動和“信貸脈衝”之間的相關性非常強,因此信貸增長不足可能會導致美國GDP無法走出第一季度的疲軟態勢(“信貸脈衝表明美國國內需求增長應該接近1%,而不是當前一致預期的2%或以上”).

#圖3#美國信貸脈衝正在放緩
瑞銀最後的幾段話盡管看似輕鬆地說出了這個壞消息,但其實是非常令人擔憂的:
在過去6個月中,罪魁禍首毫無疑問是美國和中國(考慮到它們GDP的規模),但德國、意大利和墨西哥在“信貸脈衝”方麵的下降幅度也很大。這些告訴我們的信息基本上是全球進口產品(IP)和進口量的增長已經觸及頂峰。
可以這麼說,驅動全球經濟的信貸增長當前不僅陷入停滯,而且完全走向了反轉模式。請記住瑞銀集團早些時候所說的話“從高峰到低穀,全球信貸增長正在降至全球金融危機時期的水平”。而隻有這一次還沒有發生全球金融危機。
更為重要的是,在2009年,不僅僅是中國,美聯儲和其他央行也發行了史上最大規模的信貸(即注入流動性),結果導致了今天所看到的前所未有的資產泡沫。而這一次,美聯儲在過去一年中曾計劃加息三次,甚至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也因打光了“子彈”開始收縮量化寬鬆(QE)的規模。而僅僅在幾周之後,美國的信貸增長就開始掉頭向下。

#圖4#美國工商貸款增長年率(%) 2011年至2017年
因此,我們不清楚什麼因素會推動“信貸脈衝”觸及下一個高峰。但顯而易見的是,如果按照“信貸脈衝”與經濟增長之間通常表現出的3至6個月的滯後期,那麼全球經濟將在下半年的某個時刻大幅下滑。
(責任編輯:DF307)
最後更新:2017-06-18 01: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