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07 返回首頁    go 小米6 go 小米 note


小米Note頂配版拍攝,東亞文化之都

小米Note頂配版拍攝,東亞文化之都-泉州真武廟。



泉州是一個多種宗教的城市,早在宋元時期,泉州是著名的世界大港,在經濟、文化交流的過程中,外國人也把他們的宗教信仰傳來泉州。於是在泉州這片土地上,既有中國的古老道教、漢化了的佛教,又有阿拉伯世界的伊斯蘭教、中亞的摩尼教、東亞次大陸的印度教、歐洲的古基督聶斯脫裏派和在蒙古演化的也裏可溫教以及意大利方濟各會派,它們各自走著既相同又不相同的滄桑之路。今天用小米Note頂配版帶大家去看的是有“小武當”之稱的真武廟。

▼現存真武廟為明清建築,坐北朝南,依山拾級而上,兩旁扶欄石柱皆雕石獅,十分古樸。中軸線上有山門、拜亭、大殿。建築麵積400平方米。廟前有露庭,古榕蔽蔭,微風習習。

▼明萬曆《泉州府誌》載,“玄武廟在郡城東南石頭山,廟枕山嗽海,人煙輳集其下,宋時為郡守望祭海神之所”。這裏的真武廟始建於宋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曆史了,被稱為玄天上帝八閩第一行宮,有“小武當”之稱。

▼相傳玄天上帝的誕生,是古時善勝皇後夢見吞日,懷了孕。王子在母親懷中14個月才降生。這位小王子長大後,竟離家棄國,入武當山學道。

▲其父王思念王子,派五百武士入山探尋,眾武士竟亦隨之學道。王子在武當修行四十二年,功德圓滿,白日飛升,被玉帝封為玄武真人,五百武士也隨之登仙成了五百靈官。

▼山門至前殿依原山坡築砌24級石階,置有石扶欄,上有天然巨石數塊,岩上立明嘉靖“吞海”石碑,陰刻楷書。碑右建四角涼亭一座。

▼真武廟依山麵海,東邊便是舉世名聞的古刺桐港——後渚海港,西距泉州城區不過裏許,南與晉江市隔江相望。真武廟,它在泉州海外交通曆史上有著很重要的地位。泉州海外交通在宋元是興盛時期,宋代是最尊崇道教的,所以每次航海,郡守都要到這裏祭祀海神,求真武大帝庇佑。

▼自宋以來曆經五個朝代,香火長盛不衰。明代嘉靖年間,在廟前立有“吞海”石碑,意思是說真武勢盛,氣可吞海。這裏勝景天然,古木森森,山門前有一眼明代古井,名叫“三蟹龍泉”,泉水清冽甘甜。山門有一對石刻對聯“仰之彌高大觀在上,過此以往聯步而升”,是清代翰林莊俊元手書。

大殿為真武殿,磚木結構,麵闊三間、三進深,殿柱上有清道光進士翰林莊俊元撰寫的對聯。

玄武是道教四靈之一(朱雀、玄武、青龍、白虎,五行八卦中常說的“前朱雀、後玄武、左青龍、右白虎”就是指的這四靈),是由龜和蛇合成的一種靈物,是主管北方的神,也被道士們尊為北方的大帝“真武大帝”。在明代初期,由張三豐創建的武當道教非常興盛,武當崇祀的就是“真武大帝”。

▲廟中有千年古榕數株,濃蔭蓊鬱,微風習習,好個清涼的仙家境地!

▲宋代,泉州海外交通昌盛,當時可作為海神的玄天上帝也曾被利用來祭海。從北宋到南宋前期,祭海是在真武廟舉行。到南宋慶元二年(1196),在泉州城南“筍江、巽水二流之匯,蕃舶客航聚集之地”建起順濟宮(天後宮),祭海的主祭對象才被媽祖所代替。


沙發,拍的很漂亮!

最後更新:2017-07-04 20:02:07

  上一篇:go 已收到QC5推送 居然是7.1.1版本厲害了
  下一篇:go 什麼時候出not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