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66 返回首頁    go 小米6 go 小米 note


非農領攜“多事9月”強勢登陸 盤點金融大事

摘要

“多事之秋”9月強勢登陸,整整一個月的時間,熱點事件眼花繚亂。

   投資者們注意了!前方高能,“多事之秋”9月強勢登陸,整整一個月的時間,熱點事件眼花繚亂。匯通小編獨家為投資者前瞻熱點大事,讓您做到投資心理有數!

  一張圖盤點9月熱點大事

  特別提醒:黃色框為9月熱點事件中的重點,此外,9月還需要特別關注朝鮮局勢、特朗普政策及白宮動蕩對市場的影響。

  熱點大事前瞻

  NO.1 美國8月非農數據

  8月30日,美國公布8月“小非農”ADP就業數據。8月ADP就業人數增加23.7萬,大幅好於預期,創3月份以來最大增幅,此前經濟學家預測,8月ADP就業人數增加18.8萬。其中貿易行業數據位居首位,並創下2016年年底以來最大增幅。此外,建築業和製造業數據均大幅增長。

  根據非農季節性圖表顯示,過去十年裏,8月份的非農數據通常比前一個月份有所增加,不過最近兩年裏的8月非農數據不及前值,因此,本次數據也需要留心。

  彭博經濟學家匯總預測顯示,8月非農預計新增就業人數18萬人。

  彭博經濟學家同時預測,8月非農薪資數據僅為4.3%,可以說外界不看好薪資這塊。薪資數據此前一直的非農分項當中最薄弱的。

  上次預測非農最準的前7家投行,基本對8月份非農數據的預估還是比較好的,預期中值為18萬人,失業率為4.3%。

  圖為近期非農數據公布半小時之後,黃金、原油及美元指數的反應。目前外界還是比較看好8月非農數據,若公布結果為18萬或高於18萬人,預計市場會預期美聯儲仍然會在下半年再度啟動加息,這將利多美元,打壓黃金,反之亦然。而原油方麵,對非農數據不太感冒,這一點投資者需要注意。

  NO.2 歐洲央行決議

  歐洲央行9月利率決議備受市場關注,雖然9月份按兵不動的可能性比較大,此次決議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歐銀有可能會透露出縮減刺激政策的信號,而且又有德拉基新聞發布會,料“歐銀之夜”歐元走勢會麵臨重大抉擇。

  歐洲央行官員已經從夏休中歸來,準備在9月7日的法蘭克福會議上討論經濟刺激計劃的未來。雖然歐洲19國經濟的增長勢頭正在積聚,但通貨膨脹率仍低於2%的目標水平。然而作為作為歐元區最大的經濟體,德國方麵一直就歐洲央行當前所采取的超常寬鬆措施持不認可態度,並正在向其施壓盡快結束。料9月歐銀決議是很有可能考慮縮減刺激政策。

  荷蘭合作銀行分析團隊表示,歐洲央行應該盡早退出QE,且過程中避免導致金融環境過度收緊。該行預計歐洲央行將更多地把前瞻性指引和利率政策聯係起來,以實現上述目標。歐洲央行管委漢森曾表示央行或希望在前瞻性指引上尋求更大的靈活性,與該行的分析一致:結束購債需要歐洲央行將寬鬆傾向與利率工具相結合。漢森的話表明管委會未來將通過其已持有的資產來發揮作用,而非繼續購債。此外,由於歐元區通脹仍維持低迷,預計歐洲央行將在很長時間內繼續維持低利率。

  (歐元季節性變化圖)

  對於歐元來說,9月很大可能性是上漲的。德意誌銀行評論認為,即使歐洲央行進行口頭幹預,在壓製歐元漲勢上,恐怕也不會有什麼效果。該行策略分析師George Saravelos表示,歐元的上漲並非因為歐洲央行的貨幣政策,而是因為相對美國,市場認為歐洲的經濟結構更樂觀,而這一點是歐洲央行無法插手的。

  NO.3 美聯儲決議

  根據彭博經濟學家最新預期顯示,9月加息預期僅有12%,而12月份的加息預期也不足四成,說明經濟學們不看好美聯儲年內再啟動加息。不過9月份的美聯儲決議,市場關注耶倫奶奶會不會開啟縮表之路。

  市場上有一種觀點,認為美聯儲縮表是推動美元走強的“大殺器”。2017年6月FOMC會議後,美聯儲公布的《政策正常化的原則和計劃》中首次提出了縮表的部分細節,預示著美聯儲縮表已經箭在弦上,但是在隨後的一個多月的時間裏,美元指數不漲反跌,目前已經跌至2016年6月英國退歐之前的水平。

  美聯儲為什麼要縮表?

  一是在龐大的資產負債表環境中,美聯儲加息進程背負了越來越大的利息壓力。我們知道,美聯儲加息是通過提高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IOER,利率區間上限)以及提高隔夜逆回購操作利率(ON RRP,利率區間下限)來實現,在負債端規模巨大的情況下,美聯儲加息意味著真金白銀的利息支出。這第一個重要原因,也透露出美聯儲提前縮表的一個重要信號,就是“被動縮表”。

  美聯儲提前啟動縮表的原因之二是,美聯儲前期暗示,當利率提升到“相對合意水平”的時候再啟動縮表。從圖3可以看到美聯儲加息路徑基本上伴隨著美國通脹的升溫,那麼在當前美國通脹放緩的情況下,暫時擱置加息進程,繼續觀察未來的通脹形勢是更明智的。這第二個重要原因,也透露出美聯儲提前縮表的另一個重要信號,就是“暫緩加息”。

  美聯儲縮表和加息的區別是什麼?

  經常看到一種分析,就是美聯儲縮表相當於多少次加息,但是美聯儲縮表和加息對金融市場的影響並不相同,不能直接類比。

  從美聯儲負債端的結構上看,目前準備金的規模還處在曆史高位,美聯儲縮表進程短期內不會造成準備金的短缺,因此也不會引起貨幣市場資金利率的飆升。預計在美聯儲縮表進程中,聯邦基金有效利率仍然會維持在美聯儲的政策區間內穩定運行,即單純縮表不會帶來加息效應。

  當美聯儲真正開啟縮表的時候,美元黃金會怎麼走?

  根據以上分析,美聯儲縮表進程的開始,意味著加息的暫時擱置,而且考慮到銀行準備金比較充裕,縮表也不會帶來貨幣市場利率的明顯抬升,而且美聯儲縮表還帶有“被動”和“無奈”的意味,因此美聯儲縮表並非是美元走強的助推器,美聯儲縮表難以提振美元,也不會對黃金構成下行壓力。

  NO.4 德國大選投票

  由於經濟保持平穩複蘇,大幅推進國際事務,特別是在英國退歐及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問題上,默克爾的支持率已從2015年移民危機之後的低位明顯反彈。再加上始終缺乏強有力的競爭對手,這讓一個多月後的大選幾無懸念——默克爾將大概率連任德國總理。這意味著,默克爾有望追平前總理科爾,成為聯邦德國曆史上第二位連續執政16年的總理,而且是首位女性總理。

  也就是說,德國大選對於投資者來說,基本不可能出現“黑天鵝”事件,那麼這將有利於提振歐元。

  唯一的懸念在於:默克爾是否會尋求與其他政黨組建執政聯盟。

  依照現在的民調結果推算,盡管當前執政聯盟的支持率較高,但可能無法贏得絕大多數議會席位。這意味著他們無法單獨組閣,默克爾將不得不與其他政黨組建聯合執政黨。以下為幾種可能的組閣方式:

  “大聯盟”——野村證券認為,最有可能的是,現執政聯盟基民盟和基社盟與中左翼社會民主黨(SPD)組建新的執政組合。此為強強聯合,能夠確保在議會中獲得多達396個席位,並繼續由默克爾領導執政聯盟和國家。

  “牙買加聯盟”——野村認為,第二大可能是基民盟、基社盟、自由民主黨(FDP)和綠黨(Greens)組建執政聯盟,又被稱為“牙買加聯盟”,可能性為10.7%。這一聯盟融合了綠黨的自由主義立場和自民黨的商業友好政策立場,有可能贏得多數議會席位。然而,盡管基民盟與上述政黨之前都分別有過合作的曆史,但這樣一個“牙買加聯盟”也可能無法順利組閣,因為他們的經濟和社會政策立場都不一致。

  “黑黃聯盟”——默克爾所在的基督教民主聯盟(CDU)及其姊妹黨基督教社會聯盟(CSU)也可能選擇與默克爾最青睞的自由民主黨(FDP)組成新的執政聯盟。這意味著將回歸“黑黃聯盟”。這種政治聯盟曾在前總理科爾(Helmut Kohl)任期內統領德國長達16年之久。不過近期民調顯示,這種執政聯盟可能無法獲得議會多數席位。野村認為,組建這種聯盟的可能性隻有0.7%。

  “黑綠聯盟”——即基民盟和綠黨(Greens)組建的執政聯盟。不過,這種聯盟獲得的議會選票可能也不會超過50%。野村認為,這種聯盟可能有7.3%,屆時有望獲得399個議會席位。

  “紅、紅、綠聯盟”——如果基民盟的得票情況差於預期,而社會民主黨(SPD)好於預期,那麼有可能出現其他形式的聯盟——“紅、紅、綠聯盟”,也就是社會民主黨(SPD)、左派黨(Die Linke)和綠黨(Greens)組建的執政聯盟。野村認為,這種聯盟可能僅為0.1%,隻會獲得252個席位(在總席位中占比42%).

  “紅、黃、綠聯盟”——即社會民主黨(SPD)、自由民主黨(FDP)和綠黨(Greens)組建的執政聯盟,不過這要求綠黨作出巨大讓步。

  野村證券認為,“大聯盟”的可能性比較高。還稱,如果這一猜想成為現實,可能傳達出歐洲穩定的信息。這通常對於經濟來說是個好消息。

  NO.5 美國債務上限問題究竟能不能解決

  特朗普上周曾揚言不惜讓政府關門,也要修建美墨邊境城牆的言論,一度令市場恐慌不已。德銀近日發布的報告顯示,提高債務上限失敗將帶來非常壞的後果,即使隻存在一點點這種可能性也仍舊是很壞的結果。任何形式的違約都將對全球金融市場和美國經濟產生深遠的負麵影響。

  目前來看,美國政府債務與GDP的比例已高達76%,美國政府債務上限問題9月將迎來緊要關頭,決策者擔心這會拖累經濟增長,美國財長努欽(Steven Mnuchin)警告稱,除非國會在9月29日前提高舉債上限,否則美國政府資金將告罄。預計市場將熱炒,勢必有望助漲黃金。

  評級機構標普的經濟學家警告說,如果不能避免美國政府關閉,政府每停擺一周,美國四季度經濟增長就將減少0.2%(65億美元)。雖然該評級機構認為,參議院將通過協議來提高債務上限,幫助美國保留現有的AA+信用評級。但標普的報告強調了政治僵局的意義。該機構指出,盡管共和黨控製了國會和白宮,但政治僵局似乎一直是特朗普政府的標誌。

  標普表示,政府停擺的“蝴蝶效應”可能對整體經濟產生更廣泛的影響——國家公園關閉、那些依靠政府合同的私營公司業務受到幹擾、零售銷售可能下滑。

  然而在最新發布的報告中,高盛將美國政府關門的概率從之前的50%降至最新的35%,最大“功臣”就是颶風“哈維”。高盛認為,如果重大災害剛剛發生就讓政府關門,那麼會有比平時更大的政治風險,因此國會解決分歧的可能性會大幅提高。“哈維”颶風過境後,聯邦政府將需要大量資金用於救災。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FEMA) 負責救災事務,救災基金(DRF)是該機構的主要經費來源。

  目前DRF賬上有33億美元,不過根據以往的經驗,救災資金很可能在隨後幾周迅速見底。2005年卡特裏娜颶風登陸後的第二個月,DRF的支出就接近50億美元。根據過去30多年的經驗,在主要颶風災害發生後的一個月時間內,國會都會通過立法。唯一的例外是2012年“桑迪”颶風,當時國會花了3個月的時間才批準救災款項。

  因此高盛估計,目前最可能發生的情況是,救災款項會與債務上限、政府預算一起考慮。如果國會這麼做了,那麼一份打包方案會更容易通過。

(責任編輯:DF307)

最後更新:2017-09-01 14:13:02

  上一篇:go 紐元直盤或無做多良機 但這一交叉盤你不可錯過!
  下一篇:go “超級9月”華麗開啟 萬眾翹首企盼非農頭炮打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