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37 返回首頁    go 小米6 go 小米 note


叫停ICO 比特幣影響隻在短期

摘要

野蠻生長的ICO(虛擬貨幣首次公開發行)終於迎來了重拳監管。9月4日央行等七部委發布提示防範ICO融資風險的通知,明確要求全麵摸排、一律叫停ICO新發行的項目,對已完成的ICO項目要逐案研判,針對大眾發行的要清退。

  野蠻生長的ICO(虛擬貨幣首次公開發行)終於迎來了重拳監管。9月4日央行等七部委發布提示防範ICO融資風險的通知,明確要求全麵摸排、一律叫停ICO新發行的項目,對已完成的ICO項目要逐案研判,針對大眾發行的要清退。

  消息一出,國內排名前三的ICO項目信息展示平台中,已有兩家宣告暫停ICO服務。ICO二級市場哀鴻遍野,24小時跌幅近40%。比特幣亦應聲下跌,從9月2日最高價格32214元,一度下跌至當日最低點26800元,跌幅達16%。

  ICO的發行流程是,把投資者手中的比特幣、以太幣投入項目取得新項目的等值“代幣”,投資人便擁有了一定比例的該項目使用權。公司的應用程序越被認可,代幣的需求就會越多。代幣的旺盛需求會推高代幣的價格,其持有者因而獲得價格上漲的收益。最後,參與者手裏的項目代幣一般通過數字貨幣交易所進行流通退出。

  與ICO發行不同的是,比特幣不依靠特定貨幣機構發行,它依據特定算法,使用整個P2P網絡中眾多節點構成的分布式記賬庫,來確認並記錄所有的交易行為,並使用密碼學的設計來確保貨幣流通各個環節的安全性。

  互聯網金融研究專家鄧建鵬指出,ICO與比特幣發行有本質區別,ICO有強中心化屬性,募資規模等完全取決於發起平台,比特幣發行則是去中心化。“不能因為90%的ICO項目不靠譜,就得出比特幣和區塊鏈技術不靠譜的結論。事實上,加密代幣和技術本身都是中性的。”鄧建鵬說。

  進入2017年以來,ICO現象迅速升溫。公開數據顯示,上半年國內已完成的ICO項目共計65個,累計融資規模26.16億元,累計參與人次達10.5萬。事實上,新增ICO項目大多與區塊鏈開發毫無關係,甚至一些傳銷組織也在乘虛而入。

  ICO創造了許多一夜暴富的神話之後,監管措施於近期密集出台。8月30日晚,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發布《關於防範各類以ICO名義吸收投資相關風險的提示》,警示ICO風險。9月4日,央行等七部委緊急叫停ICO業務。

  比特幣則一直在監管指導下發展。2013年,包括央行在內的五部委定義比特幣為特定的虛擬商品,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商場上流通使用。但是,比特幣交易作為一種互聯網上的商品買賣行為,普通民眾在自擔風險的前提下擁有參與的自由。

  此後,央行多次約見比特幣平台負責人。今年初,央行和北京市金融工作局等單位,組成聯合檢查組進駐國內知名比特幣交易平台,就交易平台外匯管理、反洗錢等相關金融法律法規展開現場檢查。

  ICO業務的叫停,除了使數字貨幣應聲暴跌,還將如何影響幣價呢?

  OKCoin幣行分析人士認為,比特幣價格受多重因素影響,監管辦法是針對ICO代幣市場的,很多沒有實質性產品的項目代幣價格可能發生大跌,但對比特幣、萊特幣、以太坊等數字加密代幣市場的直接影響不大,即使有也是短期影響。長期來看,比特幣的價格受共識價值的影響。另外,目前ICO的不健康發展和泡沫化嚴重的現象,讓不了解行業的投資者混淆了區塊鏈技術、加密數字代幣和ICO代幣的區別,也給投資者帶來認知和投資誤區。監管機構對於ICO的監管,有利於區塊鏈行業以及數字資產行業更好的發展。

(原標題:叫停ICO,比特幣影響隻在短期)

(責任編輯:DF353)

最後更新:2017-09-05 05:02:46

  上一篇:go 比特幣瘋漲促多國加強數字貨幣監管
  下一篇:go 時逢美國勞動節 市場清淡美元弱勢震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