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存在六大長期挑戰
摘要
現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在一次演講中曾將美國經濟麵臨的挑戰概括為4P。
在經濟形勢相對較好條件下高位接盤的特朗普總統,麵臨著共和黨同時控製白宮和國會參眾兩院的有利政治格局,可謂是開局就“抓了一手好牌”。但有時候,抓了好牌卻未必能打出好牌。最近,繼特朗普醫保法案進入“死緩”之後,其邊境稅方案又“胎死腹中”,特朗普究竟會對美國經濟帶來何種影響,也正在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在過去數年間,美國經濟複蘇在全球經濟“長卷”中可謂是表現靚麗,這也使得美聯儲高舉退出貨幣刺激的“大旗”,多次加息。不過,細觀美國經濟,長期來看,其仍存在不少“短板”。現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在一次演講中曾將美國經濟麵臨的挑戰概括為4P,即勞動參與率(participation)、生產率(productivity)、極化(polarization)和貧窮(poverty)。與本報記者連線的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副研究員、經濟室主任羅振興表示,美國經濟的長期挑戰還應當加2P,即保護主義(protectionism)和永存(perpetuation).
羅振興表示,第一,美國長期挑戰之一是勞動參與率下降。美國壯年男性勞動參與率已經持續下降近60年,從1954年的98%下降到目前的89%;近15年裏,壯年女性勞動參與率下降的幅度也比較大。自1990年以來,美國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中壯年男性勞動參與率下降幅度第二大的國家,也是勞動參與率第三低的國家。勞動參與率下降主要是因為人口已進入老齡化,適齡勞動人口以及勞動力供應隨之減少。勞動參與率下降還有其他一些原因,比如大衰退之後居高不下的長期失業率的後遺症等周期性因素。周期性複蘇將部分抵消人口結構性變化和長期趨勢的影響,預計勞動參與率在2017年將保持平穩,但自2018年起又將恢複其長期下降的趨勢。勞動參與率下降將給經濟增長和生產率增長等造成負麵影響。
第二,美國勞動生產率增速在過去10年裏顯著放緩。從2007年四季度到2016年三季度,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1.1%。特別是2011年至2015年第四季度,生產率增速平均每年為0.5%,這個增速是二戰以來最低的。不僅遠低於2001—2007年的2.7%,也低於1947—2007年的2.3%以及1953年以來的2%。這種低速增長,反映了就業快速增長和產出緩慢增長的現實。“從長期來看,實際GDP和實際工資的增長,最終還得取決於生產率的較快增長,因此,生產率長期處於低速增長的狀態,確實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羅振興如是表示。
第三,美國收入和財富分配極不平等。美國收入和財富分配極不平等,不僅對經濟造成嚴重影響,而且對美國政治和社會的影響也極為深遠。特別是這種嚴重極化對美國的人力資本、教育、貧困、預期壽命、社會流動、生活質量的影響非常直接,是美國麵臨的最嚴重挑戰之一。從財富分配來看,美國最富有的0.1%的家庭,所占財富份額從1978年的7%上升到2012年的22%;底層的90%的家庭財富占比則從20世紀80年代的36%下降到2012年的23%。美國收入不平等程度比其他發達國家要嚴重得多。根據OECD統計,1975—2010年,美國是G7成員國中稅後收入基尼係數最大的國家,而且美國收入最高的1%的家庭所占收入份額超過其他G7國家。
第四,貧困水平居高不下。目前,每7個美國人中有1人處於貧困,每5個美國兒童中有1個處於貧困,每3個美國女戶主家庭中有1個處於貧困。這些貧困人口中僅僅大約40%有工作。通常認為,如果一國的貧困率超過13%,問題就非常嚴重。而美國自1986年(13.6%)到2015年這30年裏,平均貧困率為13.5%。美國貧困率長期居高不下,給美國經濟的負麵影響是非常直接的,而且還是眾多社會問題的根源。而降低勞動參與率,不利於教育醫療的改善,阻礙了經濟和社會的流動性,造成了貧困的代際持續。
第五,貿易保護主義漸行漸近。全球金融危機之後,金融保護主義驟增,開始出現金融去全球化。同時,貿易保護主義日漸加強,去全球化的風險加大。實際上,2012年以來,全球貨物和服務貿易量的年均增速略高於3%,不及30年前的一半,也低於同期全球GDP增長率,這與1985—2007年形成了鮮明對比,該時期實際世界貿易年均增速是全球GDP年均增速的兩倍。貿易增長低於GDP增長的時間居然長達4年,這在過去50年裏尚無先例。“盡管對當前貿易增長放緩是屬於異常還是屬於對前期貿易增長太快的糾正尚存爭議,但無論如何,貿易保護主義漸行漸近。”羅振興表示,除了政治因素造成的保護主義外,技術因素造成的“自然保護主義”似乎不可避免。貿易保護主義不僅直接影響美國的出口和進口,而且造成全球價值鏈的重塑,對美國生產的衝擊也不可小視。
第六,美國國家債務難以減少。美國已是一個“債務帝國”。隨著社保、醫保等剛性支出持續增長,財政赤字繼續擴大,政府債務持續累積,不可持續問題將成為困擾美國財政的一個長期挑戰。龐大的公共債務對美國財政政策構成了現實的約束,並嚴重影響人們對美國經濟增長可持續性的信心。
“美國經濟的短期問題和長期挑戰可能相互作用,相互強化,形成自我增強型的惡性循環,從而嚴重影響美國經濟增長的前景。”羅振興表示,比如,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參與率下降導致潛在增長率放緩,進而促使企業減少投資、延遲設備更新,最後使得勞動力和企業的活力衰減、創新減少,保護主義上升。這反過來又加重了中等收入工作崗位喪失、收入分配進一步極化。收入極化阻礙了更貧窮家庭在教育等提高生產率方麵的投資,減少了社會流動,經濟陷入不安全的場景,消費前景看淡,經濟增長進一步放緩。
(責任編輯:DF134)
最後更新:2017-08-03 22:3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