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爾危機迎來引爆點:提防油氣市場暴動
摘要
卡塔爾已對沙特等國提出的最後通牒說“不”,沙特今天則表示將最後期限延長48小時。
卡塔爾已對沙特等國提出的最後通牒說“不”,沙特今天則表示將最後期限延長48小時。這場同時牽涉油氣市場的紛爭值得投資者關注,如果出現最糟糕的結果,油氣市場乃至全球金融市場都可能“地震”。
據路透社報道,伊朗計劃於本周一(7月3日)與兩家全球油氣巨頭——中石油和法國道達爾簽署合同,共同開發世界最大的天然氣田——南帕斯氣田(South Pars),初期投入成本約為20億美元。這將是2016年1月伊核相關製裁全麵解除後,國際能源企業首次向伊朗進行大規模投資。投資者一直密切關注西方企業重返伊朗油氣市場的情況,今日簽署的合同將被視為全球能源產業的曆史性一刻。不過,該開發合同引人關注的另一個更重要原因是,南帕斯氣田的特殊性。上月以沙特為首的海合會國家集體切斷與卡塔爾的外交和通商往來,指責卡塔爾與伊朗關係曖昧,雙方在南帕斯氣田上的合作就被視作這場中東斷交危機的“原罪”。

卡塔爾斷交危機再迎轉折?
南帕斯氣田位於伊朗和卡塔爾之間,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顯示,該氣田的天然氣儲量大約有51萬億立方米,是世界上第二大氣田——俄羅斯烏蘭戈伊氣田(Urengoy)的六倍,其可采儲量占全世界天然氣可采儲量的19%。由於領海劃分的因素,這19%的可采儲量中,卡塔爾占14%,伊朗占5%。
耐人尋味的是,今天(7月3日)伊朗與兩家油企簽署南帕斯開發合同,恰逢也是卡塔爾回應海合會13個要求的最後期限。卡塔爾已對沙特等國提出的最後通牒說“不”,沙特今天則表示將最後期限延長48小時。目前雙方還有談判的餘地,最有可能的結果是美國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卡塔爾與沙特等國開展談判;最糟糕的結果是,沙特推動卡塔爾實現政權更迭。除此之外,另一種結果就是卡塔爾或將麵臨沙特等國更加強硬的製裁和軍事對峙。
有分析稱,沙特的真正目的,是要卡塔爾在伊朗和沙特為首的海合會之間“站隊”。然而,卡塔爾與伊朗共享著巨大的離岸天然氣田,天然氣出口是卡塔爾經濟和財富的支柱。在沙特宣布隔離措施後,伊朗第一個站出來向卡塔爾空投食物,本身就說明了這兩國之間的聯係密切。
這場中東危機的關鍵時刻還有哪些看點?
接下來,這場同時牽涉油氣市場的紛爭仍值得投資者關注。其中一個值得關注的焦點是,沙特和卡塔爾同為美國在海灣最重要的盟友,這場衝突可能令卡塔爾效仿伊朗加速逃離美元體係。過去兩年之中,卡塔爾用人民幣完成的交易價值超過860億美元,中卡還簽署了更多加強經濟合作的協議。卡塔爾倒向人民幣,與其同伊朗分享主要的天然氣儲備有關。
此外,卡塔爾斷交危機已使卡塔爾裏亞爾麵臨脫鉤美元的危險。危機發生以來,卡塔爾裏亞爾兌美元的遠期和即期匯率均直線下挫,即期匯率更是觸及1998年以來新低,在6月已經突破掛鉤匯率。由於卡塔爾法律明確規定本幣與美元掛鉤,當前形勢可能迫使卡塔爾央行動用外儲保證掛鉤。因地緣政治風險升級,其他波斯灣地區的商業銀行開始推遲與卡塔爾銀行的交易。
最後,卡塔爾擁有全球第十四大主權財富基金,規模高達3350億美元的該基金在全球都留下了“買買買”的足跡。在2008年金融危機、英國脫歐以及特朗普基建計劃麵臨“無米之炊”的窘境時,卡塔爾的主權財富基金都以“大救星”的身份及時出麵解圍,巧妙地維持政府財政和投資者信心。如今“大金主”卡塔爾自身遇到麻煩。無論是“吃瓜群眾”,還是投資者,都有理由擔憂這位“大金主”投資的資產會否遭遇撤資。
(原標題:卡塔爾危機迎來引爆點:未來48小時提防油氣市場暴動)
(責任編輯:DF318)
最後更新:2017-07-04 09: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