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債黃金詭異齊漲 狂歡下的危機前奏?
摘要
詭異的現象發生了:風險資產和避險資產竟同步創下階段新高。
詭異的現象發生了:風險資產和避險資產竟同步創下階段新高。
一季度末至今,標普500指數今年以來的漲幅接近7%(去年11月至今近17%),美債收益率從2.6%降至2.2%(價格與收益率相反),黃金則上漲了12%,比特幣更是大漲300%。
按照曆史規律,股票持續上漲代表市場的風險偏好升溫、通脹預期上漲;債券、黃金受追捧則是市場避險情緒高漲之時。眼下,美股、美債、黃金、比特幣同步上漲的狀況是否值得擔憂?
“黃金漲主要是因為頻發的恐襲和政治風波,股、債同漲則主要因為通脹預期下降,現在增持債券並不是說明看好債券,而是在美聯儲今年大概率加息三次的情況下,麵對估值高企的美股,市場需要增持債券來做一些緩衝,降低風險。”渣打銀行(中國)財富管理部投資策略總監王昕傑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多位機構人士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也都表示,股、債、黃金同漲看似違背邏輯,但並不意味著危機即將來臨。相反,全球投資者對於風險的偏好正不斷上升,其中也包括對於A股的布局。
詭異同漲
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今年3月逼近2.609%,創下2014年9月以來新高,加息預期、經濟企穩和通脹預期走升都是其背後的動力。當時,大宗商品、美元、美股則強勢上行,這被市場稱為“再通脹交易”。
然而,一切都在3月下旬變了調。十年期美債收益率在3月13日觸及2.62%後掉頭向下,這一跌就延續到了現在,美債價格也恢複到階段高點。一方麵,美國總統特朗普“百日新政”並無實質性的進展,“通俄門”、“彈劾門”進一步打擊了其信用,經濟刺激政策看似遙遙無期,“再通脹交易”退潮。
盡管麵臨各種潛在風險,美股卻仍在小幅震蕩中不斷創下新高。道瓊斯指數6月至今兩次收盤創下紀錄高位;科技股密集的納斯達克指數今年來已經創下30多次新高。在6月5日的美股交易中,穀歌母公司Alphabet股價接連刷新盤中和收盤紀錄高位,成功躋身“1000美元俱樂部”,當日報收於1003.88美元,日內漲幅0.78%。亞馬遜的股價一周前剛剛突破1000美元。
股債同漲的格局令投資者摸不著頭腦,此前恐慌指數(VIX)更是創下30年新低,這令人擔憂這是否意味著股市即將巨幅震蕩。
“我不認為現在的美股估值特別貴,但和半年前比肯定變貴了,投資者伺機在下調時再買入。”王昕傑對記者表示。
美股的估值已經不低,分析師對每股盈利預測的上漲幅度已遠低於歐元區。“因此,麵對較高的估值,以及尚不明朗的刺激政策預期,投資者必定會選擇再度買入債券來避險。”王昕傑說。
對於同樣因避險情緒而不斷攀高的黃金,機構的看法比債券更樂觀。中銀國際大宗商品市場策略主管傅曉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特朗普政策的不確定性、市場對於恐怖襲擊的擔憂,加上地緣政治衝突可能再次升級,階段性避險需求可能令黃金價格維持在每盎司1200~1300美元的水平。即使避險需求消退、美聯儲加息壓力上升,黃金價格仍將維持在每盎司1100~1200美元。
美歐股市的吸引力
股、債同漲的現象在美國尤為突出,審慎樂觀的機構仍在等待下半年美國政府刺激政策的具體落實。相比之下,各大機構當前對歐元區股市則持“超配”態度。
王昕傑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歐元區依然是我們全球最青睞的股票市場,主要推動因素分別是公司利潤增長率和相對吸引人的估值。”
2017年一季度,歐元區68%的公司盈利超預期。受金融業、周期性行業和資源行業推動,第一季度每股盈利上漲23%。此外,4月歐元區采購經理人(PMI)指數升至 56.7,經濟勢頭上升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機構加碼配置歐股是從馬克龍當選法國總統開始的。“政治風險下降使得機構開始支持歐元區股票。”王昕傑說。
由於特朗普減稅、擴基建的刺激政策尚不明朗,美股前景遜色於歐股。但全球最大資管公司之一的美盛中國內地及香港業務主管曾邵科也表示:“當下半年減稅政策明確後,美股有望再度攀升,雖然大盤股估值偏高,但仍看好羅素2000小盤股指數。”
在曾邵科看來,減稅政策無論最終力度強弱,都將吸引更多資金回流。根據特朗普此前公布的稅改細節,美國企業所得稅率將從35%狂降至15%,並調整個人所得稅率,這將推動企業投資和個人消費。
此外,美國企業的離岸利潤儲備規模高達2.6萬億美元左右。一旦海外利潤匯回美國,就要被征收高達35%的稅。特朗普去年底表示,將提議對美國企業匯回的海外利潤一次性征10%的稅,以吸引海外資金流回美國。“這些資金可以被企業用於增加資本支出、聘用員工、進行並購、拓展經營空間或是回購股票,利好美股。”曾邵科說。
國際投資者布局A股
除了美、歐股市,風險偏好上升的國際投資者也在持續布局A股。
6月21日又是A股能否納入MSCI(明晟指數)的表決日,一旦正式加入將改變市場對於A股未來流動性的預期。
荷寶(Robeco)中國首席投資總監繆子美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MSCI今年納入A股的可能性極高,大大高於過去幾年。”A股不僅已是世界第二大股票市場,其7萬億美元的市值已占全球股票總市值的10%左右。
年初,MSCI基於滬深港通提出了一個A股納入MSCI的新方案。新方案建議隻納入可以通過滬股通和深股通買賣的大盤股,剔除了兩地聯合上市公司中對應H股已是MSCI中國指數成份股的A股,以及停牌超過50天的股票。新方案將可能被納入指數的A股數量減少至169隻。根據MSCI估算,若A股被成功納入,其在MSCI中國指數和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權重將分別為1.7%和0.5%,原先則為3.7%和1%。新方案也消除了外資機構對於A股贖回限製的擔憂。
當前,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的每月資本贖回額度不能超過其上一年度淨資產值的20%。此項限製對投資者需要兌付客戶資金贖回時帶來潛在的流動性障礙。而在MSCI的新安排下,外資機構無需動用QFII額度,也不存在贖回障礙。
其實,外資在A股的布局早就開始。全球最大公募基金先鋒領航(Vanguard)董事總經理、中國區總裁林曉東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Vanguard從2015年開始投資中國市場,在A股的投資超過250億元人民幣,持股超過1900家公司。從2015年6月開始就把A股加入到全球最大的Vanguard新興市場指數基金裏麵,這個指數基金有650億美元規模,A股占比5.6%。中國作為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擁有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場,已經成為全世界投資者進行全球資產配置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責任編輯:DF318)
最後更新:2017-06-18 01: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