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沒必要跟隨美聯儲加息
摘要
近期有分析認為,中國央行可能會在美聯儲下一次加息(大概率是今年12月)時跟隨加息。實際上,國內一些研究央行貨幣政策的觀點似乎一直與美聯儲的步伐亦步亦趨,但卻忽略了一國貨幣政策首先是要服務於國內經濟需要的基本原則,更何況,隨著今年以來人民幣貶值預期的扭轉和跨境資本流動形勢的持續向好,央行貨幣政策的獨立性進一步提高,緊跟美聯儲腳步走的必要性也在下降,因此,“跟隨加息論”有些令人費解。
近期有分析認為,中國央行可能會在美聯儲下一次加息(大概率是今年12月)時跟隨加息。實際上,國內一些研究央行貨幣政策的觀點似乎一直與美聯儲的步伐亦步亦趨,但卻忽略了一國貨幣政策首先是要服務於國內經濟需要的基本原則,更何況,隨著今年以來人民幣貶值預期的扭轉和跨境資本流動形勢的持續向好,央行貨幣政策的獨立性進一步提高,緊跟美聯儲腳步走的必要性也在下降,因此,“跟隨加息論”有些令人費解。
中國央行當前真有加息的必要嗎?在記者看來並非如此。一方麵,從外部環境來看,認為加息的一個理由是美聯儲加息會導致中美利差收窄,進而可能會導致國內資本流出,為抑製資本外流,就得提高國內的利率水平。但實際上,進入10月份以來,10年期國債等可視為無風險債券的利率都在走高,當前中美利差已高於曆史平均水平,加之人民幣匯率預期企穩向好,美聯儲加息對我國跨境資本流動的影響可以說非常有限,中國央行跟隨加息也就顯得不那麼急迫。
更重要的是,從內部環境看,當前的經濟形勢也並不適合加息,或者是抬升逆回購或中期借貸便利(MLF)等政策利率水平的“變相加息”。美聯儲在2016年12月和2017年3月加息之後,中國央行分別在今年1月和3月各上調MLF利率10個基點,但彼時被市場稱為“變相加息”的政策利率上調,是有國內經濟企穩向好、金融杠杆高企和房地產等資產泡沫過熱等國內宏觀環境因素作為支撐。相比之下,目前上述三大因素都不如年初時充分具備。
首先,市場普遍預計,隨著房地產調控的深入推進,房地產銷售增速會持續回落,進而帶動房地產投資增速放緩,加上環保督察的繼續展開,今後我國將更加注重經濟增長的質量而非數量,今年第四季度至明年底經濟增速下行恐難避免;其次,今年以來,“一行三會”的強監管措施劍指金融杠杆,當前去杠杆進程已取得階段性進展,為配合去杠杆,前期貨幣政策已由穩健偏寬鬆轉為實質性的穩健中性,市場利率今年以來已上升不少,若再次提高政策利率或基準利率,對穩定經濟增長不利。
此外,從國外一些央行的加息目的看,抑製通脹是貨幣當局決定加息的一個主要考量因素,但對中國來說,2018年的通脹水平預計會高於今年,但依然屬於曆史低位,基準利率上調的必要性也不大。
(原標題:中國央行沒必要跟隨美聯儲加息)
(責任編輯:DF309)
最後更新:2017-11-08 03:2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