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63 返回首頁    go 微軟


金融危機10周年回顧:為什麼一年後才發現

摘要

投機泡沫深深地根植於人性之中,而且被廣泛研究過。

  2007年夏天,信貸危機開始登場後,華爾街和倫敦金融城的許多人士抱怨稱,這場危機史無前例,也不可能預見到。他們錯了。投機泡沫深深地根植於人性之中,而且被廣泛研究過。曆史上最著名的泡沫出現在近四個世紀前的荷蘭——源於鬱金香。

  導致投機泡沫的共同因素是:

  一種令人興奮的“顛覆性”新技術,短期內難以估值,長期價值不確定。

  市場流動性寬鬆,股票等證券可以快速轉手

  廉價信貸的供應

  這些典型因素可見於不同領域,如運河和鐵路,兩者在19世紀都出現了投機泡沫。

  在20世紀的經濟史中,充斥著一係列發生在主要市場的巨大泡沫。所有泡沫都有著幾乎相同的模式,並造成了嚴重的經濟衝擊:

FT中文網製圖

  2008年金融危機的新穎之處在於它是一場真正的“全球性金融危機”(Global Financial Crisis)——此類危機的首次。寬鬆的資本管製、電腦化交易,以及投資公司代表美國“嬰兒潮”一代投資的巨額資金,製造了對衝基金經理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所稱的“超級泡沫”。資本在世界各地流竄,所到之處皆形成泡沫。納斯達克(Nasdaq)泡沫破滅後,資金流入美國住宅建築領域,而後流入中國和新興市場股市,後又進入石油等大宗商品——直至2008年末所有市場一起崩盤。

  許多不同的市場,在此前走勢各異,後來卻趨於同步,金融家本應從中得到國際性泡沫正在生成的警示。反常的關係串聯起大宗商品、匯率、股票和債券,而且跨越了所有地理邊界。即使在差別巨大的匈牙利和韓國,市場走勢也變得同步:

FT中文網製圖

  導致這一切的是一場曆史性的信貸泡沫——使各地投機者可以便宜地進行融資。到2007年春,信貸市場對低質美國抵押貸款的定價水平,似乎它們肯定會得到全額償還。2007年夏天,突然之間,投資者意識到違約風險其實高多了,信貸市場崩盤:

FT中文網製圖

  到2007年8月,應該已經顯而易見,世界金融體係處於爆發金融危機的重大風險之中。最壞的局麵一年多之後才出現。那麼,為什麼當危機爆發時,監管機構、政治人士、銀行和投資者還會如此措手不及?

(責任編輯:DF307)

最後更新:2017-08-09 09:38:33

  上一篇:go 三大投行:英鎊將繼續麵臨下行壓力
  下一篇:go 特朗普在澳門開賭場?特朗普:商標與本人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