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0
微軟
推進人民幣中間價定價機製市場化
摘要
中央小組會議指出,要繼續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製,保持人民幣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六次會議指出,要繼續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製,保持人民幣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專家認為,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可適當放寬但並不迫切,最重要的是進一步增加中間價定價機製的市場化程度。另外,外匯市場應加大對外來機構投資者的開放力度。
貶值預期扭轉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投資研究室主任張明表示,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不斷升值,最主要原因是美元指數本身在貶值。美元對主要貨幣均出現了貶值,對歐元、日元和英鎊的貶值幅度大於對人民幣的貶值幅度。
中信證券固定收益首席研究員明明認為,去年下半年以來,監管部門在對外並購、直接投資等方麵收緊了外匯管理,控製住跨境資本流出速度,體現為外匯儲備、外匯占款和銀行結售匯持續改善。在這樣的國內外金融環境下,人民幣貶值預期有所扭轉。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董事總經理、研究部主管程實表示,隨著今年以來人民幣基本麵持續改善,人民幣匯率企穩正在成為市場共識,將進一步穩定人民幣匯率的中長期運行態勢。
也有專家認為,人民幣貶值預期雖有所扭轉,但依然有貶值壓力沒有消化,因此當前人民幣匯率雙向幅度並不明顯。張明稱:“監管部門通過很多措施,如收緊對資本外流的控製、用外匯組合來參與外匯市場等,應對人民幣貶值壓力,因此當前人民幣匯率波動依然不是很充分。”
“當前可以考慮擴大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從短期來看,目前並沒有明顯貶值壓力,相反還有升值壓力。”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在此情況下,可以考慮將波幅適當放寬。因為市場不會完全平穩,沒有升值壓力就會有貶值壓力。
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表示,從政策邏輯角度上說,沒必要將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擴大到3%,當下2%的波動幅度已經夠用。但人民幣匯率形成機製改革應往前推進。從“811匯改”到次年2月引入參考籃子機製,再到今年5月加入逆周期調節因子,人民幣匯率形成機製也有一個完善的過程。
繼續提升市場化程度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並不是問題關鍵。國際主要貨幣的匯率波動幅度在正常情況下也很少超過2%。事實上,目前最重要的是如何讓市場起更多作用。當下更需要提高人民幣匯率的波動率,而不是擴大波動幅度。
張明稱,當前進一步放寬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進一步增強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形成的市場化程度。
在連平看來,當前人民幣中間價定價機製可以更加市場化。相對之前,現在市場化程度已有所提高。在市場有較大壓力時,逆周期調節因子固然必要,但也會影響到市場化程度。所謂逆周期調節也需要看市場運行情況,在壓力大時采取一些行動,這中間可以有所取舍。
中國銀行首席研究員宗良表示,應不斷讓市場參與主體、相關產品,包括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的形成機製都能更好地反映市場需求和變動,同時又不至於對很多方麵做出過度反應。市場化意味著需要慢慢接受一個經常變動的匯率,這也要求企業不要輕易地“賭”,而應該使用金融工具防範波動風險。
在宗良看來,不斷地增加人民幣匯率彈性也是一種方向。
在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時,人民幣匯率市場的參加者和交易產品,在岸或離岸市場匯率之間的關聯度,以及與匯率相關的產品創新都可以不斷增加。
“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製在於機製之外和機製本身。”謝亞軒表示,首先,機製之外指市場化建設本身,市場主體、產品進一步豐富及放鬆約束市場供求的一些管製因素,都應該做在前麵。其次,對機製本身來說,2%的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不是主要矛盾,主要還是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的形成機製本身。
另外,連平認為,外匯市場應加大對外來機構投資者開放力度。到目前為止,我國外匯交易中心並沒有對所有有資格的外資投資者開放,將來可以允許更多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進入外匯市場參與交易。如此,各個市場的供求關係就會由不同類型投資者和投資機構構成。
(原標題:推進人民幣中間價定價機製市場化)
(責任編輯:DF309)
最後更新:2017-08-09 09: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