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1
微软
共享经济的意外?雨伞共享遭遇30万把去向无踪
摘要
中国善于也敢于启用最新最棒的金融创新手段,国内共享经济概念爆棚。
7月11日,凤凰国际iMarkets编译自Zerohedge,中国善于也敢于启用最新最棒的金融创新手段,国内共享经济概念爆棚,但这次视乎玩过了。
有一家叫“Sharing E Umbrella”e伞“共享雨伞的创新企业,在共享单车的胜利呼声之中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失败。
该该共享雨伞公司于今年4月启动,在中国11个城市(其中包括上海和广州),提供了30万把可供扫码使用的共享雨伞,投资额达1000万元。使用者只需通过手机扫码支出19元定金就可以将雨伞借走,并且每半小时使用费用为0.5元。
据南方早报报道,该创新公司CEO 赵书平曾表达过,雨伞共享的创意主要来自共享单车在全国各地的盛行,使其诞生了万物共享的理念。
当然,事实表明,雨伞这物件还得区别对待。在雨伞提供区旁边开店的店主告诉记者:“投放了没几天就全部都不见了,全被拿回家了。”

新闻配图
类似外国企业例如Uber,Airbnb已经将闲置的汽车和房子资源共享经济建立起一定规模,而与之竞争的中国企业滴滴打车,途家等企业甚至经营得更好。
随着移动端支付以及扫码支付的技术支持,中国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支付租到任何包裹篮球、汽车在内的需求。这的确吸引了很多创业公司跻身这一科技领域,尤其是在大城市提供共享服务。
“Sharing E Umbrella一开始是在地铁、公交车站等地方提供雨伞,但是很快发现,用户偿还至原地是个大问题。”赵书平表示,汽车可以停在任何一处,而雨伞则必须专门挂在可以挂的地方。
而另外一个最主要的不同是,处于安全考虑,很多用户会把雨伞放在家里认为是最安全的,这样也方便自己任期使用。对于公司来说,这些未被支付,租借出去的雨伞大范围“有去无回”。
雨伞公司CEO表示,每把雨伞的制作成本是60元,在现在不能收回的情况下,赵书平表示,公司不会放弃,年底前将继续向市场投放雨伞三千万(30000000)把。
那么公司亟待要解决的问题就变为,公司如果能提高或者促使用户将雨伞返还。此外对于一个靠下雨天才能有适当稳定收入的创新企业盈利着实也充满挑战。
中国大部分地方为夏天雨水多,旱季营收的比例较小。还有一个负面考虑是对于经常下雨的地区,人们会倾向于自己带伞而不是买或者租借。
但伞共享并不是唯一一家受共享经济煎熬的创新行业。6月份有报道重庆一家共享单车企业破产。
也许这家伞企业刚诞生就已面临死亡的境地,但是对于一个拥有30万亿存款的经济体,或许在等待下一个极棒的金融合作理念。
具体遗失数据:
30000把共享雨伞在南昌,不见踪迹
6月15日,南昌市八一大道、北京西路等繁华地段的公交站台和地铁站点出现了一批共享雨伞,总计3万把。
50000把共享雨伞在杭州只挂了一天,就全部消失
100把共享雨伞迷失在上海街头
当记者对其提及相关情况后,该企业一名陆姓负责人表示:“ 不会吧?应该是全部被用户借走了,”这名负责人说道。
(原标题:共享经济的“意外”?雨伞共享遭遇30万把伞去向无踪)
(责任编辑:DF307)
最后更新:2017-07-11 15:1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