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4 返回首頁    go 微軟


微軟產品經理當“破爛王” 在成都刮起一場綠色旋風

成都商報今起發起“四少”行動 征集生活當中的綠色智慧和故事

如果每一座城市都應該匹配一種顏色,那麼你希望自己的城市是哪種顏色?毫無疑問,綠色是大多數人心之所向。

“每個人既是PM2.5的受害者,又是PM2.5的‘貢獻者’。”成都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現在人人關心空氣汙染,可每個人都在不經意間製造著空氣汙染。就拿空氣汙染的主要“殺手”機動車尾氣來說,目前成都汽車保有量已經超過400萬輛,從成都市大氣顆粒物來源解析結果來看,機動車排放的氮氧化物占到中心城區氮氧化物(NOx)排放總量的70%以上,機動車對細顆粒物(PM2.5)和可吸入顆粒物(PM10)的綜合貢獻分別達到27.9%和24.7%,是其主要來源。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機動車發動機轉速達到2500轉的瞬間,汽車排放出PM2.5的數值可以達到1095微克/立方米,而不起眼的香煙,煙霧顆粒的直徑大多在0.1至1微米,在密閉車廂內吸一支煙,PM2.5濃度瞬間會提高25倍,達到680微克/立方米。

如何以實際行動減少生活中的排放?世界自然基金會研究的數據顯示,每節約1度電,就可以減排1千克二氧化碳;少用10雙一次性筷子,減排0.2千克;少開一天車,減排8.17千克;用手洗代替一次洗衣機洗衣,減排0.3千克。今日起,成都商報將發起“少開一天車、少抽一支煙、少用一雙筷、少用一個袋”行動,麵向所有生活在成都、熱愛成都的人們發起征集綠色生活智慧和故事,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共同推動生活方式綠色化,使汙染排放減下來、環境質量好上去,攜手打造天藍、地綠、水淨、山青的美好家園。

你生活中有什麼綠色“金點子”?遇到過什麼讓你動心的環保故事?歡迎和成都商報讀者們分享!

通過撥打成都商報熱線86612222,或者私信成都商報官方微博、或是在成都商報微信公眾號留言,一起為城市的環保出點子。

其實,在生活中總有看似普通的小事,卻蘊含著綠色的意義。要想藍天多一點,開車出行少一點;要想綠地多一點,垃圾製造少一點;要想河水清一點,汙水排放少一點;要想環境美一點,人人攜手做一點。在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環保故事,你是否願意將這些正能量分享出來?

共治共享“四少”行動>>>

微軟產品經理當“破爛王” 840個小區之變

今年的“8·14”綠色情人節,不少朋友圈出現了一種神秘的禮物——用回收的牛奶盒做成的筆記本,上麵還繪有好玩的環保插畫。

記者了解到,禮物的創意來自一批熱愛環保的年輕人,有辭掉百萬年薪工作的海歸,還有來自微軟中國的產品經理。他們從2008年開始,每周在成都的數百個小區內進行環保宣傳,在他們的帶動下,現在有60萬成都人正式參與到垃圾分類這一環保行動中來。

首引“垃圾分類”

“希望能把這股風刮到成都來”

“在這9年時間裏,作為親曆者,我們看到了居民環保意識的巨大改變。“從2008年底成立至今,綠色地球的環保活動覆蓋了成都的840個小區。在策劃部工作人員代萍看來,近60萬的成都市參與者對於垃圾分類的意識正在發生改變。

“大家一開始是根本沒有處理垃圾的意識,後來認為垃圾入桶就算是環保,再到後麵大家都在接受和習慣垃圾分類,還會主動影響其他人,這是一個長期改變的過程。”代萍告訴記者,隨著綠色地球滲透各個社區,居民的垃圾分類意識正在提升,分類工作正推展得越來越順利,現在還有家長帶著小孩,特意到回收點分類投放垃圾。

綠色地球是一家專業從事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及資源化的企業,創始人是兩個辭掉百萬年薪工作的海歸,還有一個微軟中國的產品經理。這群年輕人在國外目睹垃圾分類已成為居民的一種日常生活習慣,“希望能把這股風刮到成都來”。

帶著孩子參與

潛移默化改變下一代

整個項目到現在已曆經9年。一開始,社區的推廣工作也屢屢受挫,這與當時市民的環保意識和對垃圾分類的接受程度有所關聯。代萍表示,一開始在進社區推廣垃圾分類的工作中,居民的不信任讓他們與工作人員多次發生衝突,也曾遭到一些物業公司的阻攔。

“曾經還有人說我們是‘騙子’,由於居民的環保理念有待提高,在挨家挨戶的推廣中,工作人員也吃了不少閉門羹,當時大家一度失去信心。”盡管如此,綠色地球仍堅持每周在社區組織活動,並考慮居民的環保意識程度,在一開始將垃圾類別隻分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然後在接下來的推廣中再逐漸根據不同類別進行細分。

代萍告訴記者,自己也是在一場社區活動中認識了綠色地球,並在工作人員的介紹中,發現自己其實對於垃圾分類的理解並不多。“作為大學生,我在這方麵的知識也非常匱乏,那麼是不是有更多的人都需要去了解並去改變呢?”

懷著這樣的思考,代萍加入了綠色地球,並影響了周圍的親朋好友。她驕傲地告訴記者,在自己的影響下,有同學加入並在半年就獲得了2000積分,這相當於通過綠色地球,分類回收了200千克的紙製品。

現在,一些居民的垃圾分類意識已經開始由被動轉變為主動。每周,還有不少人開車前往綠色地球的公司總部,帶著孩子一起,將已經分類的垃圾交給工作人員。在他們看來,身體力行的環保行動,不僅為社會的環境帶來好處,還會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下一代。

一種習慣和責任

改變應該發生在每一個人身上

什麼是環保?作為環保工作的從業者,在代萍看來,環保不僅僅是把手頭的垃圾分類後處理,更是一種習慣和責任。例如要丟掉一個瓶子,“扔到合適的垃圾桶是習慣,還要讓旁邊的人也這樣做,就是一種責任”。

綠色地球在成都的推廣活動已經覆蓋了840個小區,但這並不是擁有垃圾分類意識的總量。代萍說,每天都有人打電話來綠色地球,希望能夠在成都增設回收覆蓋點。在微信公眾號的留言中,也有來自山西、雲南等省市的環保人士表達著對環保工作的支持和期待。

代萍透露,目前在環保參與者中,執行力最強的是老年人,因為到投遞站進行垃圾回收的,大多是年齡較大的參與者;意識轉變最快的是年輕人,因為進行二維碼操作大多是這些能夠熟練使用手機的人。接下來,他們還將擴大宣傳範圍,計劃把宣講活動推廣到學校。

“我們相信,環保沒有年齡限製,環保的習慣和意識要從小轉變。“代萍說。

成都商報記者 李彥琴 實習記者 鄒悅

最後更新:2017-08-20 01:07:48

  上一篇:go 微軟親兒子太貴?1800元的Windows10S筆記本來了!
  下一篇:go 微軟公司真暖心,寫封信就送Surface Lap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