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45 返回首頁    go 微軟


脫歐公投一周年 英國經曆了哪些大事?

摘要

一年前的今天,英國民眾前往投票站投票,最後決定結束英國的歐盟成員國身份。

  一年前的今天,英國民眾前往投票站投票,最後決定結束英國的歐盟成員國身份,從而使該國的經濟和政治前途陷入了不確定性。365天的時間會發生很多事情,對英國來說的確如此。在這短短的1年時間裏,英國經曆了一係列動蕩性事件,包括新英鎊暴跌、首相選舉、提前大選、央行七年來首次加息以及脫歐談判啟動。

  6月24日是英國脫歐投票的一周年紀念日。CNBC回顧了自那個決定性日子以來,英國經曆的一些重大時刻。

  2016年6月:英國投票決定退出歐盟

  當地時間2016年6月23日,英國民眾前往投票站投票,決定是否維持英國的歐盟成員國身份。全球領導人、全球市場甚至英國公民都沒有預料到會迎來脫歐的投票結果。

  第二天,世界發現,高達51.9%的英國選民支持英國脫歐,這造成該國內部出現分裂和混亂。

  2016年6月24日這天,英國充滿了不確定性:前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宣布辭職,同時英鎊也跌至30年低點。

  2016年7月:英國選出新首相

  去年6月下旬,時任英國內政大臣特雷莎·梅(Theresa May)宣布,她將成為保守黨領袖,並競選英國下任首相。她向聽眾表示:“脫歐意味著英國真的離開歐盟,且不存在讓英國繼續留在歐盟的嚐試。”

  大約兩周後的7月,特雷莎·梅確定當選英國新首相。她的任務是為英國順利通過脫歐談判保駕護航。

  2016年8月:英國央行做出曆史性的利率決定,實行七年來的首次降息

  在政治和經濟不確定的情況下,英國央行選擇在2016年8月份實行七年來的首次降息,將利率從0.5%降至0.25%,從而導致英鎊進一步承壓。

  伴隨著降息,英國央行還宣布了一項新的債券購買計劃:將英國公司債券的購買量增加到100億英鎊,增加600億英鎊的政府債券購買量,使其總的購買量達到4350億英鎊。

  2016年9月:前英國首相卡梅倫宣布退出政壇

  在英國決定脫歐後,前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於2016年9月宣布,他將辭去英國首相和議員的職位。

  卡梅倫在接受英國獨立電視台采訪時表示:“在我看來,隨著現代政治的發展,在我辭職的情況下,作為前首相是不可能成為真正的後座議員的。我認為自己所做的每件事都將成為一個巨大的幹擾,影響政府為國家做需要的大事。”

  2016年10月:英鎊崩盤,宣布啟動“裏斯本第50條”

  2016年10月7日,英鎊兌美元匯率一度暴跌6%,交易員們感到困惑不解,並努力尋找其貶值原因。英鎊一度跌至1.1819美元,創下了1985年以來的最低水平。許多人質疑這是“烏龍指”導致的,或者更有可能是市場對於“硬脫歐”的恐懼。

  一些投資者甚至將英鎊暴跌的原因和英國《金融時報》的一篇文章聯係在一起。據報道,當時的法國總統奧朗德(Francois Hollande)表示:“英國已決定脫歐,我甚至認為英國會‘硬脫歐’。那麼,我們必須順應英國想離開歐盟的意願。我們必須堅定這一立場。”

  也就是在2016年10月,特蕾莎·梅承諾將於2017年3月底觸發“裏斯本第50條”,正式開啟英國的脫歐進程。

  2016年11月: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英國發布秋季聲明

  自6月份發生英國脫歐投票後,許多人認為2016年的國際政治不會出現其他意外事件。但是,美國大選卻也意外飛出“黑天鵝”。

  盡管支持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裏(Hillary Clinton)的民意調查和報紙數量眾多,但美國民眾卻投票支持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Donald Trump)成為他們的下一任總統,這一結果再次震驚了全世界。

  在2016年11月的大部分時間,美國大選的結果占據了全球新聞版麵並主導著市場情緒。

  繼脫歐公投後,英國也在11月發布首個秋季聲明。英國財政大臣哈蒙德(Philip Hammond)發表了最新的英國預算聲明。他在會上討論了一係列話題,這些問題包括經濟狀況、福利、稅收、商業以及英國脫歐後的狀況。

  2016年12月:歐盟預測英國脫歐談判的時限

  2016年12月6日,歐盟首席脫歐談判代表巴尼耶(Michel Barnier)參加了在布魯塞爾舉行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他在會上概述了英國脫歐談判的進程,並補充稱,英國沒有對相關條款挑三揀四的選擇權利。

  巴尼耶指出:“很明顯,實際脫歐談判的時間不到兩年。所有談判需要的時間不到18個月。”

  2017年1月:製定英國脫歐計劃

  2017年1月,英國首相特雷莎·梅概述了政府對脫歐談判的主要計劃,以及英國在確保達成強有力協議時製定的12個目標。

  一些主要的優先事項涉及控製移民、法律控製和加強英國團結、歐盟公民權利以及貿易協定。

  特雷莎·梅表示:“我們尋求一種新的、平等的夥伴關係:在一個獨立的、自治的、全球化的英國,英國朋友以及歐盟盟友之間達成這樣一種關係。英國不能因為歐盟成員國方麵的問題和歐盟維持一種不清不楚的關係。”

  2017年2月:英國白皮書出版

  2017年2月初,英國政府發布了一份報告,概述了該國退出歐盟的意圖。

  在白皮書中,英國領導人對2017年1月提到的12項原則進行了更詳細的討論,並且還談論到了該國脫離歐盟單一市場的意圖,這預示著英國未來將麵臨“硬退歐”。

  2017年3月:“裏斯本條約第50條”被觸發

  3月29日,英國美國駐歐盟大使巴羅(Tim Barrow)向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Donald Tusk)遞交了一封信函,概述了該國退出歐盟的意圖,標誌著“裏斯本條約第50條”的正式啟動。

  巴羅在信中表示:“我們正在離開歐盟,但我們不會離開歐洲。我們希望繼續與歐洲大陸的朋友們保持合作夥伴和盟友的關係。”

  2017年4月:英國唿籲進行提前大選

  “裏斯本條約第50條”被觸發的幾周後,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唿籲提前進行大選,此事震驚了全體英國民眾。

  特雷莎·梅在4月18日表示,唯一能保證英國未來幾年確定性和穩定性的辦法就是提前進行大選。隨著英國準備開啟正式的脫歐談判,這一措施被很多人看成是保守黨加強自身力量的方法。

  英國的下一次大選原本應該在2020年舉行。但是,英國議會在4月19日以522票讚成,13票反對的結果決定提前進行大選。

  2017年5月:開始了提前大選的競選活動

  當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唿籲提前舉行大選時,民調機構預測,保守黨將獲得絕對多數席位,並有望在議會獲得更多席位。

  然而,幾周時間過去後,民意調查卻顯示,保守黨可能會失敗,而工黨和自由民主黨似乎越來越受歡迎。

  隨著越來越多的民意調查在該月公布,投資者越來越明顯地意識到,保守黨贏得多數席位可能不是提前大選的唯一結果。

  2017年6月:英國提前大選出現“懸浮議會”

  6月8日,英國民眾再次前往投票站參加提前大選的投票。幾周前認為保守黨贏得徹底勝利的預測很快就存在不確定性,因為英國民眾在6月9日得知選舉結果:保守黨意外沒有獲得多數席位,英國因而出現了“懸浮議會”。

  盡管英國政治前途未卜,但特雷莎·梅在投票當天仍不甘示弱。她表示,自己將組建新政府,為公眾提供一些確定性。

  從那時起,保守派和民主統一黨就開始了談判,其目的是尋求達成一項協議,使政府變得更加強大。然而,目前還沒有任何內容得以定稿。

  與此同時,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不僅正式開放議會,並在本周概述了政府的提議。英國和歐盟首席脫歐談判代表進行了會麵,並正式開始了脫歐談判。

  脫歐公投後的一年時間裏,英鎊的走勢情況如下:

(責任編輯:DF307)

最後更新:2017-06-25 09:37:34

  上一篇:go 巴菲特出手了!股神這次又看中了誰?
  下一篇:go 無視共和黨反對 特朗普為新醫療法案拉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