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025 返回首頁    go 微軟


微軟中國首席技術官韋青:人工智能不是用來炒作的,是拿來用的

我更願意說人工智能是未來發展的熱點,不會是方向,方向其實還是要回到本質,不管用什麼樣的技術,不管用數字化技術還是智能化技術,解決的問題就是把社會的效率高度提高,把成本高度下降。

9月5日,在由中國電子商務協會、商務部國際商報社、全球萬物智能產業聯盟等多家單位聯合發起的“GIEC2017全球互聯網經濟大會”上,微軟中國首席技術官韋青分享了他在亞洲移動通信信息技術和智能設備等領域20來年的經驗。創客貓受邀作為合作媒體到場進行圖文直播及報道。(點擊“閱讀原文”回顧創客貓圖文直播現場)

微軟中國首席技術官韋青

相信在座很多人對於現在技術浪潮的演繹以及對於技術的不可預測性和社會的劇烈變化應該深有感受。我和很多企業高管交流的時候,大家好像不約而同地有一種焦躁、不確定以及覺得看不清事物發展的規律。但我想提醒大家,不管怎麼變,社會的發展還是以人為本,發展規律、發展方向都是以人的使用為主的。

雲物大智是我們總結的一套發展觀,每個詞單獨列出來就是,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我們認為正是因為4G的發展促進了人類社會發展。在這之前,咱們是不是會有焦慮?現在每個人都在談轉型,不管是“互聯網+”、數字化、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大家都覺得不轉不行了。我上次在濟南參加一個會議談到,比如要解決一個城市的產業轉化、汙染管理、交通堵塞等問題,這一切表麵看都是單獨的個體,實際上背後的原因都在於科技及人文社會的高度發展,現在這些情況的出現是先進的生產力和舊有的生產關係之間產生矛盾了。舊有生產關係不進行改變就會被先進的生產力逼迫進行改變,宗旨就在這裏。

技術的本質論,技術的發展帶來的效率下降不是以犧牲利潤為代價的,也不是以犧牲質量為代價的,真正的成本下降是很多國家、企業包括團體所完全無法抗拒的,所以我就借用了三體的一個詞,是降維的打擊。

科學技術的發展獲得現在所有人的認可,人工智能不是用來炒作、用來吹的,是拿來用的。大家發現沒有,現在很多普通的人在做技術發展的時候,在這種技術洪流的大潮下,很容易被形勢影響老是在評比各自的技術識別度有多高,速度有多快以及網絡延時有多短等。但是很少有人真正觸及到技術的本質。所以技術實用觀在目前的時代已經被抬到非常高的定位。

過去幾年我們看到首先是雲計算逐漸成為越來越大的趨勢,但雲計算還沒炒完又變成是物聯網,物聯網還沒炒完又是人工智能。偶爾有一些真正產業實際應用的案例,都在做評比、做演示,都做POC,所以這是目前技術發展的一個隱憂,但同時也是一個機會。

現在我們不用再去炒作,技術短期內不會有什麼本質的突破。比如以人工智能為例,你把所謂的人工智能放在數學的算法上,放在更優質的數據雲上,再輔之以更強大的算例,就是腦神經的研究和腦基的研究。可是當人類連大腦怎麼運作都不理解的時候,又怎麼可能研究出真正人工智能呢?現在的機器智能基於的是馮諾伊曼的機構,對電子信息的處理方式和大腦一樣嗎?大腦的方式是什麼?從大腦到間腦到脊髓,我們的神經信號的傳遞全力靠電,我們本身身體的感知和行動器和中央處理器就是靠電驅動的,但是這個電驅動的機構效率極高。每天我們接受的信息隻有20%的信號,比如說耳神經、嗅覺神經隻有20%的信號通過大腦,80%的信號不需要通過大腦,相當於邊緣計算或者邊緣智能就處理了。有人玩笑講,雲計算、物計算、霾計算,這種打造的方式是慢慢開始靠近科技的本質,在仿照人對精密計算機的情況下,如何打造一個更高效、成本更低的定位。這是我們對人工智能的理解。

這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句話,“不審勢即寬嚴皆誤”,這個事情到底幹什麼用的?是為什麼用的?以及有什麼樣的優勢?不把這個勢把握好,怎麼做都是劣勢。這句話看似是古人評價諸葛亮畢生經驗的總結,實際上完全也可以用在現在技術高端發展、熱門話題層出不窮的世界,就是要了解技術的本質是什麼,以及社會發展的本質是什麼。

第四次工業浪潮,我們應該很認真地審視,現在我們真的是互聯網革命嗎?還是人工智能?其實大家現在的結論越來越明確了,這些都是為第四次工業革命打一個基礎。很多人很疑惑這個世界怎麼了?隻知道一切都在改變,但不知道為什麼變?想跟著這個世界變,卻發現根本跟不上。

我更願意說人工智能是未來發展的熱點,不會是方向,方向其實還是回到本質,不管用什麼樣的技術,不管用數字化技術還是智能化技術,解決的問題就是把社會的效率高度提高,把成本高度下降。內涵是什麼?可以簡單講一下。

雲物大智,什麼意思?我們認為人類會朝向智能化的方向發展,社會形態要想成為智能社會,要反回來看怎麼樣才能實現智能社會?要數據,數據怎麼來?萬物互聯。正是因為想承載一個萬物互聯的社會,你才需要一個所謂的雲計算。

過去十幾年,對英文的技術翻譯有兩個詞,第一個詞翻譯得非常好,比英文還傳神,是computer,翻譯成電腦。還有翻譯得很爛的一個詞就是雲計算。中國人講雲計算,雲裏霧裏的,不靠譜。雲計算實際上就是一種計算能力或者說計算能力無處不在。人類這幾十年無非是能源、通訊上打交道,隨時隨地能夠傳輸體係。雲計算結合5G來講,就是把實時數據用非常大的計算能力算出來,所以雲計算需要足夠的信息量的支撐。

任何發展說來說去就是三個定律,摩爾、麥特卡夫、庫梅。所以技術的發展永遠能夠解決所謂的能源問題。

大家可以以史為鑒,去看一下原來發生了什麼。愛迪生和特斯拉是屬於電力界具有開創性的大神,在這兩位大神之間還有一個非常有名的賭局“電流之爭” -- 直流電(DC) VS 交流電(AC)。但是放在科技發展裏,其實特斯拉比愛迪生還高一級。電能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核心競爭力,在電能革命的時候,他們倆有過非常激烈的爭論,愛迪生先發明了直流電,而特斯拉覺得交流電更好,愛迪生為了證明直流電更好,不惜用交流電來電死大象,想以安全問題來黑交流電。不過曆史上,這個賭局還是以交流電的廣泛普及,讓特斯拉完勝。這裏想強調的是,如果不能為人類所用,不能提高效率的技術是不能領先的,但不能更便宜、更方便的技術也是不能長久的。

智能城市、智能交通、智能醫療、智能教育等,我認為中國現在的機會確實起來了,為什麼呢?不是因為雲計算,也不是因為人工智能,恰恰是很多人可能不怎麼關注的一點,是什麼呢?為什麼工信部這麼大力投入5G的部署,因為5G時代不隻是比4G、3G快而已,更重要的一點是時延(創客貓注:指一個報文或分組從一個網絡的一端傳送到另一個端所需要的時間)。

要想看我們是不是真正能進入智能社會,有一個很重要的標誌,即是不是還在用IPV4。如果什麼時候所有的IPV4的方式都用完了,必須用IPV6的時候,作為技術投資者、VC人士差不多就看到這個風口要來了。如果還在用IPV4,說實在的還不夠先進。

“雲”這個話題,就像剛才說的雲山霧罩,太虛了,其實最終要實現的目標跟電力一樣。雲計算隻是一種計算能力,它要使用於一種場景,就像電,隻是一種能力,如果你沒有電器,電就沒有用。現在很多公司,不管大公司、小公司也有疑問,一幫人都在上雲,但是沒有去想為什麼上雲?如果你的使用場景都不能用到那種無處不在的和算例可大可小的計算能力,說明你的公司、你的企業遠遠沒有到達一個可以進入“電氣化”的時代。

雲實際上就是一個原理,如果把雲計算當成大腦,現在所說的邊緣計算就是神經,它產生的是一種信號的實時溝通和交流,通過計算中心,我們給它一個信號20%被大腦處理,80%被邊緣計算處理。不管是搭建雲計算還是搭建一個智能城市、智慧社會、智能樓宇、智能交通,實際上不用想那麼多,考慮一下人怎麼做的就行了。我們的感知器官,我們的行動器官叫什麼?感知神經、行動神經,我們人是一個標準計算機。

所以不管什麼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還是未來的智慧城市,技術思路都很簡單,隻要做到智能控製,信號產生、信號傳輸、信號存儲、信號加工、信息反饋,再加上算法的提高,算例的跟進,就能實現所謂的智能社會。

拿一個互聯網架構來說,不管你做什麼生意,不管是小米生態還是阿裏雲計算,無非是幫助傳輸數據,雲計算幫助存儲和計算數據,再加上使用和行動這些數據產生的智能,把這個理解透之後,就不容易被所謂的新話題所幹擾。說來說去就是數據從產生到使用的過程。

最後講一下智,人工智能有沒有消費能力?當然有,原因是什麼?是人工智能背後的開關按鈕,絕對不是機器。我跟很多領導講,建議中國大力發展人工智能,但是不要被它忽悠了,人工智能是一個國之利器,就像原子彈一樣,但是原子彈不可能自己發射出去,還是需要人,人工智能也一樣,我們需要這種國之重器、利器,但是不能被這個利器牽著鼻子走。

另外,人工智能是人能還是機器能?還有一個是強弱問題,本質是算法的進步,所以這裏的商機也是無窮的。AlphaGo戰勝人類圍棋手,更多的是算法的勝利和營銷的勝利,AlphaGo打敗人類棋手花了多少能量?而人類棋手本身花了多少能量?這個本身是沒有可比性的。人工智能新技術是用來增強人類,但不是用來取代人類。現在說的神經網絡、機器學習,隻是人工智能的很小一部分。人工智能的範圍很廣,就機器學習的神經網絡來看,其實跟人類的真實神經係統沒有太大關係。

現在大家都會感到很困惑,不知道路該怎麼走?我想說不管是做投資的,做技術發展的,或是做城市管理的,在現在這個動不動就炒作熱門話題的時代裏,恰恰最關鍵的就是找到本質之後,一步一步腳踏實地去投入人才、知識、數據、計算能力等,無論你是做智能製造也好,電子商務也好,智能城市管理也好,都能夠取得一定的成果。

文丨創客貓 番茄

以上,創客貓現場報道,轉載請注明來源

創客貓

創業現場第一媒體

直播/報道/合作

加微信:weiyangfan001

長按二維碼關注

最後更新:2017-10-07 23:40:32

  上一篇:go 憑借LinkedIn,微軟成為這個領域的老大
  下一篇:go 微軟Xbox確定將肯定支持鍵鼠 首批支持遊戲公開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