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419 返回首頁    go 微軟


屹立微軟華人最高峰,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

雷鋒網 AI科技評論按:由中國計算機學會(CCF)主辦,福州市人民政府、福州大學承辦的2017中國計算機大會(CNCC2017)將於10月26-28日在福州舉行。

延續2016年大會的頂級嘉賓陣容,CNCC 2017 將會迎來更多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在未來一段時間,雷鋒網 AI科技評論將陸續放出嘉賓介紹。繼上一期介紹完數學王國的凱撒大帝:哈佛大學終身教授丘成桐之後,今天將為大家介紹另一位重量級嘉賓——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ACM/IEEE Fellow、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博士

圖1: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微軟人工智能及微軟研究事業部負責人沈向洋博士

提到沈向洋博士,相信大家並不陌生。

計算機視覺和圖形學研究的世界級專家,擁有50餘項專利,發表100多篇論文

創立微軟在美國本土以外規模最大的研究機構——微軟亞洲研究院

目前為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為微軟公司級別最高的華人

微軟人工智能事業部領軍人,學界、商界和產業界的AI跨界創新領導者

……

1980年,13歲的沈向洋考進了當時的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此後考入香港大學電機電子工程係。研究生畢業後,他進入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成為圖靈獎獲得者、著名計算機專家羅傑•瑞迪(Raj Reddy)教授的學生,主要專注於計算機視覺方麵的研究工作。

1993年,博士生期間,他做出了第一個三維場景中的全真模型——利用幾百張照片,通過計算機處理之後做出了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學院主樓的一部分。當他公布第一個三維全真模型時,幾乎還沒有人在這一領域進行類似的工作。

沈向洋的博士論文的主題是將照片轉換成虛擬現實,這是世界上最早基於這一領域的研究,他在論文中所設計的四分樹樣條數函數算法,則是世界上最好的運動參數估計算法之一。

在獲得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學院機器人專業博士學位之後,他曾短暫加盟一家創業公司,但很快便作為研究員加入微軟美國研究院視覺技術組。那時是1996年,此後便是21年的微軟路。

21年微軟路

1998年,沈向洋與李開複等人共同創立坐落於北京的微軟中國研究院(後更名為微軟亞洲研究院),此後先後擔任微軟亞洲研究院形象計算組主任研究員,高級研究員,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主要負責計算機視覺、圖形學、人機交互、統計學習、模式識別和機器人等方向的研究工作。

最初就職於微軟亞研院期間,技術團隊將空間任意拍攝的二維圖象進行全真的三維複原時,使用的方法是全光函數,但這需要四維采樣,對圖象數據的需求特別巨大,數據采集十分困難。沈向洋在不斷思考與探索之後,在這方麵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他發明了一種稱為同心拚圖的方法,將四維全光函數簡化為三維函數,從而大幅度地降低了需采集的數據量。利用這一方法,隻需用一個攝像機作一個平麵旋轉,就可以采集到所需的數據,達到在真實場景中的連續漫遊。

之後,在他的引領和指導下,微軟亞洲研究院圖形學相關課題組在SIGGRAPH上發表了多篇高質量論文。不僅如此,他還應SIGGRAPH組織者的邀請,於2002年擔任了大會的論文委員會(Technical paper commitee)委員。

2004年,微軟亞洲研究院被MIT科技評論稱為“世界上最火的計算機實驗室”。同年,沈向洋接替張亞勤升任第三任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兼首席科學家。在他的帶領下,微軟亞洲研究院在計算機視覺、圖形學、人機交互和統計學習等方向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圖2:沈向洋博士擔任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期間公開致辭

2007年,他升任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在微軟應用與服務部門負責微軟必應搜索引擎的全球產品研發工作,同年,他擔任2007年計算機視覺國際會議議程主席。在領導必應團隊期間,當時穀歌已經全麵壓製住搜索市場了,他頂住壓力,帶領團隊持續奮戰7年之久。在必應的第四個年頭,他獲得第十屆“全美亞裔年度傑出工程師獎”。

2013年11月,微軟公司正式宣布任命沈向洋博士升任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接替退休的微軟前首席研究和戰略官克雷格·蒙迪(Craig Mundie),主導技術和研發部門,並負責推動公司中長期總體技術戰略、策略以及前瞻性研究與開發工作。在就任該職位的第二年,他便獲得微軟公司年度“技術領袖獎”。

2016年,微軟成立全新的AI研究部門——微軟人工智能及微軟研究事業部,而沈向洋博士則受命負責整個團隊,帶領微軟在這一波人工智能的浪潮中不落下風。近期,沈向洋博士也多次在公開演講中談及現在大火的AI。

沈向洋博士看AI

在最近的公開演講中,沈向洋博士表示,“當人工智能真的開始進入我們的生活和人類社會,它必將為我們帶來非凡的機遇和嚴峻的挑戰。”他也在多次專訪和公開演講中向大眾傳達了對AI的看法:

人工智能擁有無窮潛力,將成為未來科技公司的大殺器

在今年5月接收媒體采訪時,談到人工智能,沈向洋表示,“雲計算與日俱增的強大威力、運行於深度神經網絡的強力算法,再加上今天能夠獲取到的海量數據,在這三股強大動力的交織驅動下,今天,我們終於有能力實現人工智能的夢想。人工智能擁有無窮的潛力,它有能力顛覆任何現有的垂直行業。”

而在今年9月華盛頓大學主辦的創新峰會上,他還提到,微軟、穀歌、臉書等幾乎所有的科技巨頭公司都在全力投入研發人工智能技術,世界正在往智能方向走,這毋庸置疑。未來所有領域都會被人工智能技術改變,比如商業領域,改變的不僅是產品本身,銷售模式、服務和流程都會被改變。

目前尚處於人工智能初級階段

盡管目前人類在人工智能方麵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沈向洋博士明確提出現在尚處在人工智能工具與技術發展的初級階段。

雖然人工智能技術已經可以很好地完成一些具體的任務,例如正確地識別一副圖像或者是分辨出對話中的詞語。但是,如果將其與人類兒童靠觸覺、視覺和嗅覺來了解世界並與之互動的方式進行比較,今天的技術仍相去甚遠。目前,由於技術瓶頸依然存在,人工智能依然停留在積累和攻關時期。

人工智能主要依賴數據

在今年對話微軟實習生時,他表示,“時至今日,人工智能仍主要依賴數據,如果沒有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將難為‘無米之炊’,而越來越龐大的數據,其實就凝結在產品之中。近年來,計算機領域不斷迎來新的突破,比如新算法的產生、深度學習等等,使人工智能具有更大的潛能,從而得以解決之前無法想象的難題,並在垂直與水平兩個維度上顛覆著整個產業。”

不必擔心人工智能威脅論

而對於最近甚囂塵上的人工智能威脅論,沈向洋博士則持正麵觀點:

人工智能是用來幫助人類的,而不是替代我們,這是基本原則。未來,相應的技術界限和社會公約都會隨之完善,人類對此不必擔心。

總結

離開卡耐基梅隆大學之後,沈向陽博士從微軟研究員做起,曆經微軟亞研院院長、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再到引領微軟全球AI布局與發展,他的每一步都是傳奇。不僅隻是成為傳奇,他也想讓傳奇延續下去——目前,沈向洋擔任多所國內外著名高校(清華大學、中科大、西安交大等)和中科院客座教授及博士導師。作為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雙聘教授,他所帶領的在讀博士生完成了一係列高水平的研究工作,並在ACM TOG, SIGGRAPH, TVCG, CVPR, ICCV, ECCV, PAMI, IJCV等計算機圖形學和計算機視覺的國際知名會議和期刊上共發表了多篇論文,涵蓋了計算機圖形學、計算機視覺和信息可視化的各個研究前沿。

圖3:沈向洋博士於近日對話微軟實習生

MIT科技評論曾這樣評價他,“如果你在感情上難以支持微軟,那是你還未曾遇見沈向洋。”

是否想更進一步,當場聽沈向洋博士講述他的學術理念和對AI的布局?2017年10月26-28日,2017中國計算機大會(CNCC2017),沈向洋博士將作為特邀講者出場。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雷鋒網將陸續放出嘉賓介紹,敬請期待。

最後更新:2017-10-09 19:50:51

  上一篇:go 微軟工作5年,騰訊3年,網易6年,跳槽該拿多少工資?
  下一篇:go 微軟亞洲研究院梅濤:計算機視覺發展仍有巨大空間,視頻理解難於圖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