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8
微軟
全球央行一季度政策大猜想:美聯儲料“鷹歌嘹亮” 中國或出這一招!
摘要
美聯儲新年的首個會議紀要顯示,官員們總體支持繼續加息的路徑。
美聯儲新年的首個會議紀要顯示,官員們總體支持繼續加息的路徑。那麼,在美聯儲逐步收緊貨幣政策之際,未來一年全球其他央行將如何反應?
2018年一季度全球主要央行利率展望

美聯儲:主席雖要換,加息不能停
美聯儲周四(1月4日)公布的12月會議紀要顯示,多數官員讚同未來幾年漸進加息的路徑,個別官員仍對低迷的通脹表示擔憂。
去年12月,美聯儲將基準聯邦基金利率提高0.25%,至1.25%-1.5%區間,這是美聯儲兩年來第五次加息。
官員們預期2018年會加息三次,每次25個基點,但未說明加息的具體時間。
目前市場預計,如果美國經濟發展保持在正軌,美聯儲下次加息時間最早可能會在美聯儲3月20日至21日的會議。
這可能是今年第一個會後由鮑威爾召開新聞發布會的美聯儲政策會議。今年2月初,鮑威爾將接替耶倫成為美聯儲新任主席。
一直以來,鮑威爾的觀點被視為與耶倫一致,兩人都傾向於循序漸進的加息立場。經濟學家們普遍預計,鮑威爾擔任美聯儲主席將意味著美聯儲的政策不會發生什麼變化。
總而言之,鑒於美國經濟穩步增長、消費支出強勁且就業市場繁榮,美聯儲在2018年繼續加息的前景基本清晰,隻是加息幾次的問題。
就今年一季度來說,除了持續走低的通脹,美聯儲還需要考慮的問題是特朗普稅改對經濟的影響。
分析認為,如果稅改法案提振美國經濟增長的力度足以導致經濟過熱,那麼美聯儲可能會加快加息步伐。
早在最終版本的稅改法案獲批之前,耶倫在去年12月13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就表示,雖然稅改可能會在接下來幾年對經濟活動構成一定提振,但任何稅改方案對美國宏觀經濟所產生影響的幅度和時間仍不明朗。
歐洲、日本央行:我們堅持按兵不動
由於同時麵臨著低通脹率的困擾,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料將在今年第一季度中維持當前政策不變。
去年10月,歐洲央行宣布從2018年1月開始實施購買政府和企業債券的削減計劃,從600億歐元削減至300億歐元,期限為9個月。同時,該央行希望未來幾個月內維持政策不變。
歐洲央行做出這一決定的原因是,決策者們一方麵對歐元區經濟增長的信心增強,另一方麵又對持續走低的通脹感到擔憂。
據歐盟統計局12月18日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2017年11月歐元區年通脹率為1.5%,雖然高於10月份的1.4%,但仍低於2%的通脹目標。
無獨有偶,日本央行也麵臨同樣的問題。盡管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曾大膽宣布將在兩年時間內實現2%的通脹目標,但在過了近五年後這一目標仍未實現。
近日,黑田東彥再次重申了該央行將繼續實施大規模寬鬆貨幣政策的承諾,因通脹率與其設定的2%目標水平仍相距甚遠。
他表示,通過促進薪資和物價溫和增長,央行將更有力地支持高收入和高支出的良性循環。
盡管日本經濟呈現回升跡象,但黑田東彥表示,薪資增速似乎慢於此前經濟擴張階段時的水平。不過他強調稱,毫無疑問的是,當前經濟環境正為更強勁薪資增長做好鋪墊。
中國央行:或繼續使用非傳統緊縮工具
中國方麵,目前市場預計,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央行可能會繼續使用其非傳統的緊縮政策工具。
在美聯儲12月宣布加息後,中國央行上調公開市場逆回購和MLF利率5個基點。
對此,中國央行表示,公開市場操作投標倍數較高,利率隨行就市上行是反映市場供求的結果,同時也是市場對美聯儲加息的正常反應。
此次央行逆回購、MLF 利率上行幅度小於市場預期,但客觀上仍有利於市場主體形成合理的利率預期,避免金融機構過度加杠杆和擴張廣義信貸,對控製宏觀杠杆率也可起到一定的作用。
去年 3 月份美聯儲加息之後,中國央行迅速跟進,上調逆回購、MLF和 SLF 利率,但9 月份央行未跟隨美聯儲加息。
《華爾街日報》分析稱,自2017年初以來,中國央行一直在引導短期利率走高,而不使用基準借貸利率這一傳統的主要政策工具。
通過這種方式,中國央行希望減輕人民幣的壓力,令高杠杆企業縮減借貸,同時不增加現有債務的成本。
在美國利率正趨於上升之際,短期利率升高可以維持中國與美國資產收益率的差距,降低資金撤出中國的需求——這會令人民幣走弱,從而保持中國資產的吸引力。
東北證券預計,考慮到美國將持續加息,今年中國央行繼續上調公開市場利率仍是大概率事件,並維持今年美元對人民幣在 7 下方波動的判斷。
(責任編輯:DF207)
最後更新:2018-01-05 09: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