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M32庫開發實戰指南:基於STM32F4》----3.3 STM32選型
本節書摘來自華章出版社《STM32庫開發實戰指南:基於STM32F4》一書中的第3章,第3.3節,作者劉火良,楊森編著,更多章節內容可以訪問雲棲社區“華章計算機”公眾號查看。
3.3 STM32選型
3.3.1 STM32分類
STM32有很多係列,可以滿足市場的各種需求。從內核上分,有Cortex-M0、M3、M4和M7,每個內核又可分為主流、高性能和低功耗等,具體見表3-2。
單純從學習的角度出發,可以選擇F1和F4係列。F1代表了基礎型,基於Cortex-M3內核,主頻為72MHz;F4代表了高性能,基於Cortex-M4內核,主頻180MHz。
與F1相比,F4(429係列以上)除了內核不同且主頻有提升外,更高級的特點是帶了LCD控製器和攝像頭接口,支持SDRAM,這個區別在STM32選型上會被優先考慮。
3.3.2 STM32命名方法
這裏我們以秉火F429挑戰者所用的型號STM32F429IGT6來說明一下STM32的命名方法,見表3-3。
更詳細的命名方法見圖3-5,摘自《STM8和STM32選型手冊》。
3.3.3 選擇合適的MCU
了解了STM32的分類和命名方法之後,就可以根據項目的具體需求選擇內核的MCU,如果是普通應用,不需要接大屏幕,一般選擇Cortex-M3內核的F1係列;如果追求高性能,需要大量的數據運算,且需要外接RGB大屏幕,則選擇Cortex-M4內核的F429係列。
明確了大方向之後,接下來就是細分選型。先確定引腳,引腳多的功能就多,價格也貴,具體得根據實際項目中需要使用的功能選擇。確定好了引腳數目之後再選擇閃存大小,相同引腳數的MCU會有不同大小的閃存可供選擇,這個也要參考實際需要,代碼量大的就選擇大點的閃存,產品一量產後可省下不少錢。有些月出貨量以KK(百萬數量級)為單位的產品,不僅是MCU,連電阻、電容都要精打細算,甚至連PCB的過孔的多少都要計算。在項目中元器件的選型有很多學問值得研究。
1.如何分配原理圖上的IO引腳
在畫原理圖之前,一般的做法是先把IO引腳分類好。IO引腳分類見表3-4。
2.如何尋找IO的功能說明
要想根據功能來分配IO,就得先知道每個IO的功能說明,這可以從官方的數據手冊裏麵找到。在學習的時候,會經常用到兩個官方資料,一個是參考手冊(Reference Manual),另外一個是數據手冊(Data Sheet)。兩者的具體區別見表3-5。
一句話概括:數據手冊主要用於芯片選型和設計原理圖,參考手冊主要用於編程。這兩個文檔可以從官方網址下載:https://www.stmcu.org/document/list/index/category-150。
在數據手冊中,有關引腳定義的部分在“Pinouts and pin description”這一節中,具體定義見表3-6,具體說明見表3-7。
3.開始分配原理圖IO
比如F429挑戰者使用的MCU型號是STM32F429IGT6,封裝為LQFP176,在數據手冊中找到這個封裝的引腳定義,然後根據引腳序號,逐一複製出來,整理成Excel表。具體整理方法參照表3-4即可。分配好之後就可開始畫原理圖。
最後更新:2017-05-24 1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