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移雲”加快推進 全方位打造智慧城市“雲上石家莊”
到2018年,全市城鎮家庭普遍具備100Mbps帶寬接入能力;2020年,全市信息化發展水平將顯著提升,數字經濟實力明顯提升。日前,石家莊市政府辦公廳下發了《石家莊市關於加快推進“大智移雲”的實施方案》,明確指出下一步將完成“雲上石家莊”建設,落實“大智移雲”建立“1+15+N”的雲計算服務體係。今後,省會政務將全麵實現在線化,其中教育、文化、旅遊、民政、扶貧、醫療、交通、社保、安全生產、環保、住房等十五個民生領域將實現網上普遍惠民服務。
政務雲: 建設統一智慧城市雲中心
《方案》指出,將建設統一的石家莊智慧城市雲中心,提供基礎設施、信息安全、數據共享交換、大數據分析挖掘、軟件支撐、應用業務和運行維護保障等服務。到2017年,完成石家莊智慧城市雲中心建設工作,完成部分部門數據中心(機房)的遷移整合和私有雲部署。2018年,逐步開展市政府有關部門非涉密、非垂管業務係統的遷移整合。2020年,基本形成石家莊智慧城市雲服務生態體係。
工業雲: 建設大數據資源整合平台
鼓勵本地企業充分利用京津已建成的工業雲平台,采取購買服務的方式提升本地企業的工業信息化水平。積極推動本地行業龍頭企業與互聯網企業跨界聯合,打造裝備、電子、醫藥等行業雲平台。
鼓勵雲計算企業建設麵向製造業的雲計算資源池,創新雲計算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推動大數據在工業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經營管理、市場營銷、售後服務等產品全生命周期、產業鏈全流程各環節的應用。
人社雲: 建設多渠道公共服務體係
建設人社雲,實現由“人社信息化”向“信息化人社”轉變,通過升級“掌上人社”手機客戶端軟件,布設集顯示、讀卡、攝像、打印於一體的人社公共服務自助一體機,提供社保信息查詢、人員繳費、生存認證、信息打印、政策查詢等自助服務,提升便利化服務水平。
2017年省會將完成“掌上人社”手機客戶端軟件升級。2020年前,在市級經辦單位和縣(市、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大廳布設公共服務一體機,形成多渠道公共服務體係。
商務雲: 實現商務領域網絡化便捷化
為商務領域經營者和消費者提供政策谘詢、在線辦理、信息發布與共享、數據收集與分析服務,實現商務領域辦事程序便捷化、網絡化。
整合商務係統數據,結合肉菜追溯體係、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基地、中小商貿流通企業服務平台、城市共同配送、公益農產品銷售等國家試點項目,建立高可靠性、通用性、可擴展性服務商務雲數據中心,升級電 商環境支撐,積累大數據資源。
教育雲: 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
完善提升教育信息化應用基礎環境,推動全市數字校園和校園智能化建設,達到千兆進校、百兆進班的建設標準。完善市級教育公共服務平台,建成涵蓋市內各教育機構及學生、教師和學校信息的基礎數據庫,鼓勵各校在公共服務平台上開發特色應用係統。
2017年,完成直屬學校數字校園示範性建設。2018年,完成市級教育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推進市內各區數字校園全覆蓋,其餘縣(市)穩步推進。2020年,數字校園覆蓋全市所有學校。
交通雲: 全麵建設電子公交站牌
充分利用車輛、人口、社區、商圈、學校、航空、鐵路和醫院等涉及交通出行的各類數據信息,依托大數據和雲計算等新技術,建立人、車、路、物、事等數據的橫向關聯數學模型,為城市交通路網規劃、公共交通線網布局、市民出行精準服務、城市道路智能管理提供決策支撐。
《方案》同時指出,建設交通智能誘導係統,根據交通流量實時對路口信號控製係統進行智能管理,對車輛行進軌跡進行預判並提前幹預,有效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建設網絡預約出租車行政審批監管平台,加快公共交通智能化應用示範工程建設,做好“交通一卡通”在公交、地鐵等交通領域一卡通用、多渠道的自助充值服務;結合中山路公交站台提升工程建設電子站牌,實現實時公交信息發布、手機充電、零錢兌換、自助充值等。
2017年,完成智能交通誘導係統,在部分路段進行驗證和測試;完成網絡預約出租車行政審批監管平台、“交通一卡通”及電子站牌試點建設。
安全生產雲: 建設智慧安監管理平台
建設集安全生產監管執法、隱患排查治理、應急救援指揮和公共服務等於一體的智慧安監管理平台,提升突發生產安全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
《方案》指出,原則上將共用智慧城市運行(應急)指揮中心,充分共享指揮大屏、視頻資源、指揮專席、會商係統和唿叫中心等配套設施,減少重複建設。2017年,完成指揮中心基礎設施、常態運行綜合監控分析係統、應急指揮調度係統、智慧安監管理平台。
環保雲: 形成環保網格化管理體係
加快建設節能減排監控管理平台,對全市重點企業水、電、煤等能源消耗以及硫化物、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等排放實施在線監控,確保能耗排放數據的真實、準確,為產業結構調整、能源結構調整以及碳排放交易、排汙權交易提供數據支撐。
2017年,建設完成市級環保工況監控管理平台、市級能源監控管理平台、節能減排分析挖掘平台,實現對國省控重點企業在線監控。2018年,推進重點區域、重點生態環境指標的實時監測,初步形成環保網格化的管理體係。2019年,開展生態環境大數據應用。
旅遊雲: 提升旅遊公共突發事件處置能力
建設智慧旅遊管理和服務平台,對景區客流量、遊客行動軌跡、興趣熱點等數據進行采集、分析、預測和預警,提升旅遊公共突發事件預防預警、快速響應和及時處置能力。提升對旅行社、景區、飯店、鄉村旅遊等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實現遊客服務智慧化、旅遊營銷精準化。
農業雲: 建設數字農業綜合服務平台
建設數字農業綜合服務平台,以物聯網、大數據、遙感等信息技術為支撐,整合產業鏈條各類資源,實現農業生產信息快速采集、綜合管理、監測預警、實時發布。積極推進農業信息進村入戶試點工程建設。2017年,在槁城、正定、晉州實施農業信息進村入戶試點工程,建成益農社標準店20個、專業店50個、縣級中心3個,建成鄉鎮標準化區域站45個。
食品藥品安全雲: 實現“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追溯
建設食用農產品追溯體係,以追溯碼為載體,實現食用農產品“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追溯管理。建設藥品追溯體係,實現藥品全品種、全過程完整追溯。
建設主要農業生產資料追溯體係,以乳製品、肉製品、食用油、白酒等產品為試點,2017年建立追溯數據采集指標、編碼規則、傳輸格式、接口規範成重要產品追溯管理平台。2019年,全麵覆蓋各類重要產品,形成全品種、全過程完整追溯與監管鏈條。
健康雲: 每個家庭都將擁有家庭醫生
構建石家莊“健康雲”,建立分級診療應用信息平台。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優先覆蓋老年人、孕產婦、兒童、殘疾人等人群,最終實現每個家庭擁有一名合格的家庭醫生。建設養老服務綜合管理平台。
2017年,重點建設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分級診療應用信息平台、居民健康卡平台;整合試點醫療機構的就診卡和居民健康卡,實現醫院掛號、診療、結算等服務一卡通;建設試點簽約家庭醫生服務平台、養老服務綜合管理平台、未成年人保護服務平台。
2019年,全麵完成簽約家庭醫生服務,建立完善居民全程健康檔案,實現每個家庭擁有一名合格的家庭醫生。
綜治雲: 全麵實現小區智能安全管理
《方案》中還特別指出,將通過信息數據采集、案(事)件流轉等方式,動態掌握人、地、物、事、組織等基礎數據,與相關部門進行數據交換、關聯比對,實現社會治理和社會服務數據資源互通共享。
其中將加快建設綜治“9+X”信息係統(“9”是指綜治組織及綜治業務、實有人口、特殊人群、重點青少年、非公有製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社會治安、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校園及周邊安全、護路護線等9個模塊,“X”是指根據綜治業務需求個性定製和擴展延伸的模塊),實現全市綜治信息的交換和共享。將建設視頻資源共享平台、綜治視聯係統、綜治視聯信息管理平台,實現“全域覆蓋、全網共享、全時可用、全程可控”的目標,通過智能門禁、電動車身份管理等係統,對進入社區的車輛、常住人口、流動人口采集相關信息,實現小區智能安全管理。
扶貧雲: 建設精準扶貧大數據平台
建設精準扶貧大數據平台,利用“互聯網+”等信息化手段,通過大數據分析係統,精準確定貧困人口情況,多維度識別致貧原因,根據致貧原因製訂幫扶措施。2018年,選擇靈壽縣作為試點地區,應用精準扶貧大數據平台,總結經驗不斷完善。2019年,在試點基礎上,向平山、讚皇、行唐三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推廣使用。
氣象服務雲: 打造個性化氣象服務產品
建設石家莊氣象服務雲平台。利用智能網格氣象預報產品,開展麵向農業、旅遊、交通、生態環境領域的氣象服務,打造個性化、精細化、專業化氣象服務產品,為公眾提供災害性天氣預警信息以及精細化預報、天氣實況等氣象服務產品。2017年開展精細化預報業務研究,完善部門觀測數據,開展預報預警信息服務,2018年引進先進的數值預報模式,全麵提升氣象防災減災及公共氣象服務能力。
原標題(《“十五朵雲”飄進省城惠民生》)
本文轉自d1net(轉載)
最後更新:2017-11-17 16: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