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变焦双摄 拍人更美”你可能理解错了
如题,“变焦双摄 拍人更美”应该如何正确解读?
首先,我们如何衡量美?用眼睛。
可以这么理解,最接近人眼视角的效果,最接近人眼审美。
什么是“人眼视角”?
做个小测试,举起双手食指,左右间隔20cm放在眼前,闭上任意一只眼,注视左手手指,这时,你还能看清右手食指吗?闭上另一只眼测试也一样。
多项实验证明,当我们单眼视物时,人的眼睛对水平方向超过30°的区域,是不敏感的,无法看清楚的。所以我们将这60°(左右各30°)称为单眼视觉的舒适视域60°。
而人的双眼,则会从不同的位置和角度注视物体,同时在视网膜上成像(左眼视象和右眼视象)。大脑通过对比这两副不同的“影像”自动区分出物体的距离远近,从而产生立体视觉。
而单眼舒适视域最靠边的二条视线(左眼最靠右、右眼最靠左)形成的视角,为最接近人眼视觉的视角。
已知单眼舒适视域的视角为60°,不难推出,人眼立体视觉的视角a最大不超过60°。
其次,人眼视角和变焦(焦距)有什么关联?
当光线1和光线2穿过镜片中心,分别落在成像平面c点和d点(相当于底片的两个端点)时,形成的角度(e)就是这个焦距的视角(取景范围)。
(划重点!!!)
当焦距视角a与人眼立体视觉视角e相等时,拍摄到的画面(取景范围)最接近人眼真实所见。
根据焦距视角换算表,50mm焦距的视角最接近人眼立体视觉的视角。
这时也许有人会问,人眼视角拍摄的照片最好看吗?
这个问题需要用实例来举例,下图为站在同一位置使用3种不同焦距(视角)拍摄的照片。
如上图所示,24mm焦距(大于人眼视角)拍摄的照片视角广阔,在拍摄透视感较强,更适合拍摄风光、建筑类的大场景;50mm焦距拍摄的照片视角更接近人眼所见,如身临其境,视野舒适;而70mm焦距(小于人眼视角)拍摄的照片则有种被拉近放大了的感觉,视野较窄。
上面的例子,我们站在同一位置使用不同的焦距拍摄,视角变化的同时,主体(以红框框中的指示牌为例)在画面中的比例也发生了变化。
我们再拍摄一组人像,这次我们拍人像,并且让主体在画面中的比例基本一致,看看不同的焦距会有哪些变化呢?
使用16mm焦距(大于人眼视角)时,五官变形,鼻子和嘴都变的很夸张,而100mm焦距(大于人眼视角)相较50mm焦距拍摄的效果,空间压缩感更强,人脸显得扁平,五官立体感稍弱。
综上所述,人眼视角拍摄风光和建筑时,视觉冲击力不一定最强烈;但在拍摄人像照片时,一定是最接近人眼立体视觉,最自然舒适的。
讲了这么多理论,我们来实践试试。我挑了二款同样主打人像的双摄手机。
1,一款采用二颗等效58mm焦距的广角镜头,黑白+彩色双摄搭配
2,小米6,一颗等效27mm和一颗等效52mm焦距,拍摄人像时使用52mm焦距成像
(以下照片均使用相机默认设置拍摄)
对比二张图,右图小米6拍摄人物的视角和五官比例,更像是人眼真实所现,更自然。
由此可见,使用变焦双摄的小米6,确实拍人更美。
啧啧啧,可以啊
最后更新:2017-07-18 20:2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