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34 返回首頁    go 微軟 go windows


【轉載】小米張峰:一毛錢的利潤就燦爛

《飯米粒》是麵向小米生態鏈89家企業的內刊,由穀倉學院出品,本公號將擇期分享其中的精華內容。本文原載於2016年8月《飯米粒》創刊號,內容為原紫米科技創始人、CEO張峰在首屆小米生態鏈CEO閉門會上的致辭。現在張峰已成為小米供應鏈副總裁,本文增加了部分《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中他的思考。


        鍛煉自我的“健身房”生意

        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什麼是雙贏。雙贏,可能大家理解的是,我在英華達跟小米合作到後來成功做出來這樣,但我要講的是和另外兩個客戶的合作。
        第一個是日本的京瓷。我們第一次到北海道找他們沒有合作成,因為他不可能把工廠移到大陸。但三個月後,他們到南京來找我,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的手機業務在美國跟運營商報價報錯了。也就是成本大概50多美金,他們報也是50多美金,就完全做不了,所以他們來問我能不能解決。
        我們花了兩天時間,核對所有成本,發現就是做不了。第三天他們要走的時候,已經在收行李了,我說我寫一個價格,如果你們覺得可以,我希望我們長期合作。我寫了49.9,我說50真的做不了,但49.9可以。為什麼可以?因為我不希望隻跟你做一筆生意,希望長期合作。最後他們都很感動,可能那時候我的老板最不感動。
        後來京瓷把所有海外的手機代工都在我這邊做,2011年大概做了三百多萬台手機。後來代工價格掉得很快,到我2012年離開時,早就掉到大概35美金左右了,但給我的一直是49.9美金。因為這是他承諾過的,我們過去救了他,所以在兩年時間裏他從來都沒提過要降價的事情。後來我一離開,對方就停掉了這個業務,那時我才知道,他們自己的工廠空閑著,就為了報答當初,一直在我們那裏做。
        我就想說,有很多情況價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對方的需求。他需要什麼,我提供給他,回過頭去,我需要什麼他也非常清楚,完全可以達成雙贏的局麵。
        第二個故事是我們跟夏普。我們在廣島開夏普供應商大會,開完了之後他們負責人拉著我反複談項目的曆史。那時候我們幫他做了兩個平板,其實我不清楚之前的曆史,我也不知道他什麼要談這個。
        所以我就問他究竟是出了什麼問題,你究竟需要什麼?他就說,他認為有個東西100美金可以完成,但是實際上他搞錯了,報價應該是101美金,他差了1美金,所以他要想辦法找回來。我說實際上你不用跟我翻曆史,你隻要告訴我,你要100美金,我就給你100美金。
        他說有這麼簡單嗎?我說就這麼簡單。他當然很開心,回過頭我又想起了一件事情,我跟他合作了兩個產品,他另一個產品會不會也有這個問題,如果有的話我幫他一起改。他說沒有,我那個還沒有報上去。好,我說你沒有報上去的話,你能不能增加1美金,他說那可以。那天晚上,一個產品降了1美金,另一個產品加了1美金。
        後來我問我們的業務,說這樣我們究竟虧了多少錢?我們的業務講,我們賺了5000美金,因為後一個訂單比前一個還大一點。所以我個人認為,不要糾結在價格方麵,而是糾結在對方的需求,這是我對雙贏的理解。當你真正能夠幫對方解決問題,對方一定有機會在你需要的時候滿足你的要求。
        在我看來,這就是個“健身房”生意:農民在地裏幹了一天活,身體非常勞累,但是為了賺錢他必須下地幹活。其實,下地幹活賺錢的同時,也可以鍛煉身體。同樣,很多人都跑到健身房去鍛煉身體,一樣累得滿身大汗,不但不賺錢,還要交錢給健身房。我覺得,虧本的生意就是健身房生意,這單生意我可能賠錢,但是我鍛煉了我的生產線,讓自己變得更強壯。

現在張峰的辦公室就命名為「健身房」


        低毛利讓我感覺踏實
        再說我對效率的理解。我關注的是效率,我從來不關注利潤。
        我從1999年開始做移動互聯網產品,手機那時候非常賺錢。但2002年我們做小靈通去了,因為小靈通更賺錢,成本在50%以下,小靈通是窮人的手機,基本上賣500多塊成本隻有200多塊。到2005年山寨機就出來了,我們把智能機都放棄了,根本就看不上,比如台灣的大眾電信,100塊手機的成本是20塊,而且我們還不滿意,眼睛完全放在利潤上。2005年開始每年的淨利潤四五億人民幣,但是失去的是什麼?到2007年,我發現這個事可能不行了,沒辦法繼續推高,當2009年這個市場結束的時候,我們90%的利潤一下子沒了。
        沒了之後是什麼?第一,你有1300個工程師,是非常可怕的。當你要去優化結構的時候,突然發現怎麼團隊這麼大?因為那個時候賺錢,所以完全不會顧及效率,缺人就招。等到你沒有業務的時候你看到的是一片狼藉,非常可怕。然後,當效率不高時,又麵對這麼多人,其實你是沒有選擇的,什麼創新都談不上,那時候你要解決的是趕快賺錢。特別對於初創公司,效率很重要。從我的經驗來看,利潤會讓我們喪失理想,我們會被利潤綁架。做高利潤的產品,會把團隊的競爭力搞垮,你的團隊有可能是不健康的。

        我個人理解,隻要有一毛的利潤我們就非常燦爛。但是我們究竟要什麼?我覺得我們要效率,就是怎麼讓效率能夠提升。我理解的效率,一方麵是市場本身比較大,投入下去可能有比較大的產出,另一方麵是產品的更新換代不一定那麼快,我們能夠一下紮進去把事情做好,做好了之後我們可能就不需要反複地投入。
        所以我可能跟大家的心態不一樣,如果小米生態鏈能夠安排我一個利潤低的,甚至虧錢的,我感覺比較踏實,利潤高的我反而感覺不踏實。為什麼呢?項目利潤高,如果又做得好,那很快就變成大家都去爭奪的一個焦點。和很多人去爭奪製高點會很困難,因為別人家大業大。但是利潤低的產品,就在別人敢投和不敢投的邊緣。在這樣的點上,如果我們起步早,紮進去,同時靠前期的量,成本又適當地比別人有優勢的話,比較容易保持。
        我覺得,我們要選擇效率,要放棄利潤。這是我的一點看法。

查看原文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中觀點不代表本人、小米達人先鋒隊及小米社區 


最後更新:2017-08-13 23:22:01

  上一篇:go 這為什麼不能卡刷開發版的包了?
  下一篇:go 小米6怎麼升級miui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