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刷也可以堆料、拆解和跑分—— 貝醫生 DR.BEI 巴氏牙刷評測
前言
最近好像毛巾比較火,但同為小米生態鏈和生活耗材類的貝醫生牙刷也終於發售了。距離去年年底貝醫生巴氏牙刷的眾籌,已經時隔5個月,這似乎不符合眾籌到上市的一般節奏,很多人都有疑問:貝醫生幹嘛去了?直到最近貝醫生升級版巴氏牙刷升級版上市才揭示了緣由:哦!原來做改進去了!
我是MIBoy,對於小米百貨的一舉一動都密切關注著。因為之前在張大媽寫過好幾篇牙膏類的介紹文字,對牙刷產品也是持有著非常敏感的態度。口腔問題也是國人普遍忽視的方麵,從最為基礎的日常口腔清潔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正確的刷牙方法+正確的牙膏+優質的牙刷”了,這不,牙刷相關介紹這就來了。
貝醫生巴氏牙刷 小米生態鏈 13項專利 進口刷絲 科學布局 簡裝4支49元
購買渠道方麵,除了小米自己的米家有品APP,目前京東也上線了(我比較習慣在京東購買,你懂滴……)。目前有兩個版本:4支簡裝和4支旅行裝,區別是前者隻配有一個旅行盒、後者則有4個旅行盒。旅行裝比簡裝貴10元。由於牙刷是消耗品,並且買簡裝4支也送一個旅行盒,我更傾向於購買簡裝。
或許有人認為:一把牙刷有啥好說的?
我想說:口腔健康真的太重要!
產品詳細展示和介紹
本部分不僅僅是開箱內容,更會穿插一些牙刷的設計描述和使用方法交流。在我之前的係列牙膏文字中已經說過,由於我青少年時期不正確的刷牙方式,以及可能並沒有使用到合格的牙膏牙刷產品,導致我現在牙齦潰縮、牙齦炎、牙釉質破損、牙敏感,所以我有強烈的意願和驅動力和大家分享相關的信息和經驗。
好啦,言歸正傳……
▼ 貝醫生巴氏牙刷簡裝版全家福。4支泡罩裝牙刷+1支塑料旅行盒+1份文檔。牙刷四種顏色:綠、粉、黃、藍,都是比較淡雅的色調。
▼ 背麵產品特性描述。可以清楚的看到:2017年紅點設計獎!
▼ 旅行盒應該是PP材質,蓋子是透明的,底部有卡扣,刷頭處有透氣孔。整體做工還是可以的。
▼ 牙刷整體展示。整體為簡約的直線型,刷柄為橢圓柱體,握手處有一段防滑膠皮,膠皮中心有一突出的點,起盲觸定位作用。刷柄尾部是圓形處理,刷牙齒內側時候頂著手掌心交互更好。
這裏說說牙刷整體的做工。這是我見過的做工做好的牙刷(沒有之一),牙刷全身幾乎看不到磨具的合縫,也沒找到注塑點。說到這裏,我是滿心疑惑的:貝醫生這種追求讓人匪夷所思,是要重新定義牙刷呢?還是把價格都提在做工上去了?(4支裝市售版比眾籌版漲價十元二十元。)
▼ 和眾籌版相比較。明顯可以看得出來,最大的差異就在刷柄:零售的改進版的刷柄是橢圓柱體的;眾籌版是圓柱體的,且刷柄尾部是棱角分明的切麵;改進版的防滑膠也更長了一點。眾籌版具有的刷牙過程中可能的滾動旋轉(尤其是使用滑膩的小蘇打牙膏)、頂手心磕痛,這些問題基本都得以解決。
▼ 刷毛設計采用的是三明治結構+山形結構。內外使用的是白色刷絲稍短,中間更高的刷絲分為兩部分:前部分是彩色的螺旋絲、後部分是黑色的炭絲。刷絲的設計,下文將會詳細講解。
▼ 內外兩側的白色刷絲是三種刷絲中最軟的,直徑也最小。結合45°刷牙齦溝的巴氏刷法,白色細短絲主要刷到的是牙齦部位,更細軟的磨尖絲能夠更少的刺激牙齦、避免損傷牙齦,對於有牙齦炎的用戶也有能減輕刷牙痛苦。
▼ 中間前端的螺旋磨尖刷絲是三種刷絲中最硬的,這是整支牙刷最強的清潔力戰鬥先頭部隊,稍長的身位,不僅能夠清潔牙齦溝,還能清潔最裏麵的一顆磨牙。後端的抑菌黑絲,硬度和直徑都是居中的,做進一步的清潔工作。
▼ 和日版獅王A31相比。A31是我過去兩年使用最多的手動牙刷,同樣是更適合亞洲人口腔的小刷頭設計,但全部隻有一種透明的刷絲。從下麵第二張突來看,A31每一個植毛孔植入的刷絲數量明顯更少。
這裏詳細說說刷絲。我寫過牙膏專題,因為我曾經無限的接近口腔行業。對於一支牙刷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刷絲和刷絲的設計。從文案中可以看到,這支牙刷的黑白兩種磨尖刷絲的供應商是日本東麗,東麗不僅是磨尖刷絲的發明者,更是刷絲行業的佼佼者,國產牙刷(包括國產的國際品牌牙刷)都極少會使用日本東麗的刷絲,甚至我目前了解到的,國產牙刷無一使用東麗刷絲的。螺旋絲來自德國的PEDEX,也是螺旋刷絲的發明者。整個刷絲的布局設計,則完全是奔著貼合巴氏刷法去的。
▼ 以下圖解巴氏刷法。正是山形和三明治結構的刷絲布局,才能叫這支牙刷叫做巴氏牙刷。
▼ 刷頭、刷絲的拆解。忍痛切開了一支新牙刷的刷頭(此刻允許我哭一會兒……)。
▼ 這就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抽出來的“鎳銀固定片”(非常小)。每一個植毛孔就有一個鎳銀片,起到固定一束刷毛的作用。鎳銀片相比傳統的通鐵片,更不易生鏽,而且銀離子能夠抑製細菌。
▼ 三種刷毛列個站個隊列吧!
使用感受和總結
四個月來,我和家人都在使用貝醫生巴士牙刷,從眾籌版讓後過渡到市售的改進版。由於以前使用的絕大部分都是日本海淘的手動牙刷,但從沒使用過40元以上的牙刷,比較下來,在都有優質的刷絲和結構的情況下,貝醫生牙刷則勝在了巴氏設計之上。
我認為貝醫生牙刷的設計獲得紅點獎,並不是因為設計得多好看,而是這種山形和三明治的三種刷絲布局非常好的貼合了巴氏刷法。正是由於這種名稱和設計,能夠更好的“督促”我嚴格使用巴氏刷法。而這種刷牙姿勢的“矯正”,明顯感受到牙齒刷得更幹淨,即便是磨牙縫隙也更加爽滑了。
滴滴滴!!!下麵是吐槽時間!
一般來說,都是建議早晚刷牙的情況下三個月換牙刷。但全家體驗下來,明顯感受到兩個月就要換了,因為這種磨尖刷絲提供了溫和的刷牙感受之後,更容易彎。當刷絲變形、外擴,刷牙體驗會急劇下降,刷牙效果也會大不如前。扔了換一支牙刷是免不了的動作。所以,對於使用貝醫生牙刷每天早晚刷牙的用戶,我也建議大家兩個月一換!
價格方麵,由於是兩種包裝,但每一種都是折合每支10元以上。我們看過了太多了對標同類多少元多少元產品的標語,但你麵對的市場到底多少是你描述的那種高階用戶?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不管是買好牙刷還是差牙刷,對牙刷的售價其實已經有固定思維:最好不超過10元。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中觀點不代表小米社區
最後更新:2017-05-31 20:5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