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央妈变得铁心肠 其他什么都没变
摘要
大空头Albert Edwards表示,市场可能距离下一次大危机已经非常近了。
法兴银行(Societe Generale)市场策略师、出了名的大空头Albert Edwards表示,市场可能距离下一次大危机已经非常近了。
Edwards在近日发布的报告中回顾了20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最终他得出结论:什么都没变。
Edwards解释道,过去的20年实际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各国央行在面对危机时,只知道采取更夸张的货币干预政策,导致的结果就是制造出了一个又一个泡沫,最终世界走到了今天的局面。
Edwards在报告中称,现在全球金融系统实际上处在非常危险的境地,只不过表面被看似正常的状态粉饰着。
多机构警告危机将至
和Edwards观点相似,国际清算银行(BIS)在6月末发布的报告中也表示,如果低通胀诱使各国央行即使在必要时也不上调利率,那么将危及全球金融系统的稳定性。Edwards指出,BIS正是少数几家在本世纪初精确地预测到了金融危机即将到来的机构。
国际清算银行的报告还称:“各国央行可能并不在乎自己的零利率政策以及宽松政策对债务和资产泡沫会有什么影响,但国际清算银行则很担忧央行在犯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他们所犯的相同错误。”
对于各国央行如今开始纷纷紧缩的政策,Edwards认为,市场在持续缺乏波动性的情况下给了各国央行错误的前瞻指引,而最终的结果就会错得让人尴尬。
这一次美联储究竟不同在哪儿?
更关键的是,Edwards认为,美联储思考的方式似乎出现了改变。
Edwards指出,市场对美联储目前转向鹰派的态度似乎并不是太在意,认为下一次股市哪怕出现小幅下滑,美联储也会立刻来救场,但其实不然。
“想象一下,美联储真的不再那么在乎数据,并且不在乎经济有多强,也不在乎收入通胀是否真的在走高,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吗?很多人似乎认为,和过去一样,一旦状况恶化,美联储就不会继续紧缩,但这一次恐怕不会如此。”
Edwards则认为,事情可能比国际清算银行所警告的更严重。
不久之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就警告称,在美国企业债泡沫的影响下,20%的企业在加息之后可能面临债务违约。而在英国,数据显示近期该国储蓄率从一年前的6%下跌到了记录低点1.7%。美国家庭储蓄率则大涨到8个月高点的5.5%。

Edwards指出,美联储绝非唯一一个失去信用的央行,看看瑞典央行这几年的贴现率预期。

瑞典央行豪猪和英国债股咸鱼
为何美联储态度转变?
至于为什么美联储开始转向紧缩,金融专家、畅销书作者John Mauldin认为,耶伦治下的美联储已经不那么依赖数据表现了,而是更看重自己会留下些什么“遗产”。
Mauldin指出,目前美联储有7个官员职位等着美国总统特朗普指定人选,并且耶伦和费希尔还很可能离职,也就意味着更多新人加入,所以目前这套美联储的班子都希望在他们离任之前让美国的利率回到“正常”水平,因此他们也就不那么在意经济数据和通胀的表现。
Mauldin表示,目前美联储FOMC的官员们都希望把自己倾向的政策实施到位,让2018年以及之后新的多数官员们没法做出改变。“耶伦、费希尔和杜德利似乎都是这么想的,而他们现在都转向了鹰派政策。这就是为什么他们不愿意谨慎行事,不愿意在紧缩措施之前等待更多证据的原因。”
另外,美银美林(BofA)的Michael Harnett则认为,美联储越来越关注宽松政策所带来的不平等。
Harnett表示,此前美联储寄希望于通过刺激经济来提高普通美国民众的收入水平,“美联储有2年的时间来解决不平等问题,他们可以让穷人变富或者让富人变穷。”Harnett认为,美联储最终选择了后者。
(责任编辑:DF134)
最后更新:2017-07-07 20:1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