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3
微軟
windows
“程序猿”的大學回爐重造記
摘要:十餘載寒窗,一朝邁入社會,翹首以盼中結束的學生生涯往往也是糾結的開始:目光轉向同學斬獲的各種offer,兩手空空的不甘與無奈誰人能懂;帶著歡快的心情走向工作崗位,競爭的激烈卻讓自己處處碰壁。在雲棲社區與雲翼計劃聯合主辦的《首屆互聯網新兵進階在線峰會》上,阿裏雲開發工程師犬蟲主要介紹了他進入阿裏的麵試經曆,以及在阿裏巴巴這所大學中學習到的東西。
本文內容根據演講嘉賓分享視頻以及PPT整理而成。
今天主要分享一下我與阿裏巴巴的故事,希望能夠對於有誌於加入阿裏這所“大學”的同學們有所幫助。大家都知道馬雲大大之前是做過老師的,所以馬老師創辦的企業其實也非常像一所大學,今天就與大家聊聊自己對於阿裏巴巴這所“大學”的印象,在這裏的學習經曆以及感悟。
首先就和大家聊一下大家最關心的事情,對於大家而言,比較關心的就是如何進入阿裏巴巴以及在阿裏能夠如何快速成長和發展。那麼下麵就和大家聊一下如何進入阿裏巴巴以及我自己的麵試經曆。
1.我的入學考試
最開始我知道阿裏巴巴這個詞的時候是源於關於淘寶的一些新聞。其實我在大學本科的時候學習的是通信工程專業,這個專業出來的對口專業本應該是華為等一些硬件企業,但是峰回路轉,等到我快要畢業的時候,整個互聯網的形式越發地熱烈起來了,反而是硬件廠商的日子感覺有點開始走下坡路了,所以我在畢業的期間又選擇了考研。由於本科學習的是通信工程專業,並沒有特別適合於互聯網浪潮的缺口職位來麵試,所以考研的方向是軟件工程相關專業的研究生,在這個專業學習了兩年,也經曆了一些困難之後終於進入了阿裏巴巴。在最開始的時候其實我在阿裏的崗位其實是測試工程師,在這裏分享一下關於麵試的一些東西。
在最開始其實經過內推進來沒有首輪的筆試,然後就是兩輪電麵之後的一輪技術的現場麵試和一輪HR麵試,在最後的技術麵試和HR麵試之前的晚上,我自己非常緊張,因為我總覺得我的能力可能還是比較薄弱,不一定能夠順利地通過麵試,所以那天晚上我就一直在想,阿裏巴巴究竟需要什麼樣的人?我自己有什麼樣的特質能夠符合阿裏的需要?所以思來想去這樣一整夜都沒有睡著覺,在後麵的時候無形中翻到了一篇文章,那是關於筷子的故事。大家對於筷子肯定不會陌生,大家每天吃飯都會使用筷子,但是我們對於筷子的了解又有哪些呢?為什麼筷子正好是七寸六分長呢?這些問題又來自哪裏呢?其實筷子是可長可短的,斷了的筷子也照樣可以用,而筷子的長度印證的卻是中國文化的底蘊。
那天晚上我就在想這些問題,但是這些東西其實與自己的麵試一點關係都沒有,但是還是思來想去睡不著覺,就這樣參加了第二天的麵試,在剛開始的時候,技術麵試官同學也是非常耐心地問了一些問題,麵試同學首先拋出了一些簡單基礎開發的技術問題,然而我自己在這一方麵的積累不是特別深,開始有點支支吾吾答不出來。最後想了想應該怎麼辦,感覺這次麵試要完了,於是就回頭想想昨天晚上想到的一些事情,然後就開始和麵試官講,什麼樣的測試才是正確的測試思維,就拿剛才提到的筷子來說明,筷子這麼長並不意味這筷子的功能就需要它這麼長,而是其背後由於一些文化的含義寓意著它需要這麼長,所以對應於測試環節的了解而言,其實在整個測試中,除了功能測試以及相關的測試之外,是否還需要有更多的人機交互以及相關的一些比如像背後的底蘊的事情來關聯呢,於是就將這個故事講給麵試官,麵試官也是哈哈一笑覺得我的腦洞比較驚奇,有點脫離技術問題,但是還是順利進入了後麵的麵試。在後麵的麵試中與HR同學聊的應該是比較開心,所以整體而言還算是比較順利的。所以從整個過程看來,自己還是有一些欠缺的,基礎知識方麵亟待補充,而且對於麵試官或者HR究竟需要什麼樣的人需要更加了解,可能是因為我在展示自己的環節上有一些不同於其他同學的思考和想法,所以才能夠順利地走下來。
總結而言,相關的麵試技巧就是這麼幾點:對於基礎而言,這方麵真的很重要,在麵試之前我也是殫盡竭慮看了很長時間的書,最後還是覺得準備的不充分,可能這個過程對於大家而言都是比較痛苦的,但是這是每個人都需要麵對和經曆的事情。而自己的優點可能在於願意去思考問題的不同角度來反推這個事情是不是合理的。其實對於新人而言,最重要的在於思維性,就是需要能夠看到問題的不同層麵,願意去深入地分析這個問題,而不在於目前的技術積累。因為技術積累可能在目前而言是比較可靠的,但是對應而言,更重要的在於能夠思考和繼續去學習。

2.我的學習之路
接下來分享一下我來到阿裏巴巴之後的一些經曆,在進入阿裏巴巴之後我最開始從事的是測試工作,主要是麵向於阿裏雲官網的一些操作,驗證頁麵的操作是否正確,功能是否正常,就是每次迭代發布之後的功能是否符合預期的要求,保證不會出現一些常見的Bug。對於我而言,最開始的工作感覺有點小兒科了,點來點去的事情其實非常無聊,所以就在想一些自動化解決的方案,所以也做了一些能夠自動進行回歸測試的Demo。
因為阿裏雲其實比較趕潮流,也是向著穀歌等公司進行學習,所以大概三四個月之後開始從測試轉向開發。在阿裏雲通用的語言是Java,但是在我之前學習的時候基本上沒有接觸過Java。Java對我而言最繁瑣的莫過於一堆莫名其妙的各種配置項以及各種框架的事情,剛開始的時候我覺得這個真的非常難,並且感覺非常抗拒,但是上麵的意思是我必須要學,也必須要去做,然後我就被投到了一些項目組中進行功能開發。在剛開始的時候,我覺得這是一件非常有挑戰性的事情,但是我的基礎真的是非常差,所以為了這個事情就需要加班加點搞起,深入之後感覺其實所有的事情並不是那麼困難,可能在剛接觸的時候會覺得需要掌握的知識點比較多,那麼在最開始就慢慢地進行知識的積累。我最開始上線的一份代碼去修改一些很簡單的配置項,給人的感覺就是開發工作其實很簡單,尤其是在現成的平台基礎之上的開發工作,不需要去管平台基礎的東西,簡單而言隻需要往上堆業務就可以了。開始時我覺得比較無聊,後來慢慢開始了解框架背後的事情,因為對於真正的做業務而言,業務邏輯除了if-else還能有些什麼呢。於是後麵開始了解業務背後一些事情,比如整體的流控框架、整體分布式流計算控製等一些。
可以說從2015年開始到2016年3月份的這段時間自己經曆了一次比較大的洗禮,我們團隊三個人進行封閉開發使用了三個月的時間上線了一大塊的功能,這個功能由於是在線的,所以風險非常大,當時修改了大量的業務邏輯,我個人的感覺是參與其中能夠了解很多細節的東西,也成長了很多。但是這次發布卻非常不順利,發生了一次比較大的故障。那天發布的時候就非常不順利,發布那天晚上的時候,我們準備淩晨發布,準備了一天之後到了晚上12點,開始去做準備發布的事情了,從這時候開始一直在出現各種問題,當我們努力解決了很多問題之後事情並沒有想象的那麼順利,這時已經到了第二天的十一二點了,但是還是存在很多的問題,於是馬上開始繼續修複代碼,所以整個發布過程給人的感覺就是一波三折,但是我從中學到了很多東西,經曆了一次比較大的洗禮。對於我而言,有這樣的一個機會去了解和參與到這麼核心的工作,並且麵對這麼大的流量切換過程,阿裏給我們的平台非常大。其實很難想象有上百萬流量、上百萬UV的情況下去做一些事情,這是一個方麵。通過整體開發的相關工作,我了解了很多東西,也成長得很快,對於一些技術框架背後的相關事情我開始深入地去學習了。
總體而言,最開始的時候我隻能是拿著類似於《Spring實戰》這樣的書本來看,感覺一頭霧水、不明不白,後麵慢慢來看之後了解了更多底層的東西,也開始發現有很多東西我們可以做的更好一些。這次故障給人的感覺就是對於整個人的洗禮,讓我產生了對於故障的敬畏並且讓自己能夠有機會參與到其中的一件事情,我覺得非常開心。回憶整個事情,雖然項目組出現了很多的人員問題,所以導致整個工期非常緊,但是我感覺全心投入的感覺非常棒,所關注的隻有一件事情那就是將這個業務做上線,雖然結果不太樂觀,但是對於個人的成長而言,是一個比較大的洗禮。經曆了這次發布之後,後麵的事情就慢慢開始變得順利起來了,對於老大的層麵而言,可以更有經驗地應對這樣的事情,我們也開始在後麵做一些更細節、更嚴謹的發布流程的製定以及程序流程的保證。
3.我的大學生活
接下來分享一下除了學習和成長之外,阿裏給我的印象。對於我而言,阿裏真的非常讚,尤其是整個雙11晚會或者其他的事情,公司比較倡導的就是“快樂工作,認真生活”。對於工作而言,當你全情投入的時候,就會樂在其中,這時候就會覺得所有的事情都易如反掌,雖然很多時候需要麵對挑戰,但是卻都會慢慢提升整個人的境界。有時候覺得有點虧待生活,對於生活而言,公司可能就是全部,但是公司裏麵也有各式各樣的東西,舉個例子來說我比較喜歡打球,公司內部就有籃球場能夠滿足我的需求。對於大家都有所了解的事情,比如雙11晚會,我自己經曆過三次,從2014年到2016年,整體而言我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可能越來越重要,最開始的時候可能就是下班了,好了自己去玩吧,可以去手機淘寶。到了2015年的時候就開始跟進線上的事情,整體而言就是需要在11號淩晨進行一些監控流量並保證服務正常運行。在2016年也基本上是在站點上進行維護,保證服務能夠正常運行。總體雙11給我的感覺是大家買的很爽,但是對於我們而言真的很痛苦,兩班倒、不休息一直等到下一班同學來接班,整個過程中給人感覺像是過節一樣,非常累但也非常有意思。
後麵分享一些其他的事情,比如阿裏雲的事情,每年都會有開年吉利,下圖是每個人收到了一朵竹,然後各種活動中會發一些紀念品,對於阿裏而言,發的比較多的是淘公仔。每個項目相關的團隊都會發一些杯子,雖然隻有簡單的一個名字,但是會覺得非常有意義,整個參與的事情也給人感覺自己受到了重視。還有籃球賽,比較遺憾的是部門內部拿到了第二名,但是相對而言有一群一起打球和調侃的小夥伴,能夠在正常的工作之外還可以有業餘活動還是非常開心的。剛剛過去的510阿裏日給人的觸動非常大,尤其是未婚的同事,也希望有朝一日自己能夠找到一個她一起參加阿裏日的集體婚禮,這是一件非常值得向往的事情。最後附一張與去年與馬老師的合照。
總結而言,從最開始對於阿裏的誤解、不了解到慢慢的理解過來,明白它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個剁手黨最愛的淘寶,而是還有其他很多事情要做,尤其是在風口上的阿裏雲。對於阿裏雲而言,整個集團的技術力量都在往阿裏雲不斷注入,很多的技術大牛都在湧向這裏,在這裏很多問題都可以找到資深的技術專家去了解和詢問。對於作為一個程序員的自己而言,往往會出現一些奇奇怪怪的問題,就非常希望能夠找到一些技術解決方案,而在我們內部的分享交流網站上就有很多的技術積累,很多的技術問題前人都已經給出了指導了,比如我最開始需要了解的Java編程規範,到底什麼樣的代碼才是大家看得懂的和喜歡代碼在內部網站上都能夠找到。總之,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平台,這個平台之上有很多能夠學到的事情,所有的事情都能夠找到具體的原因以及背後的事情,能夠深入地學習和了解。
從2014年10月份到現在將近兩年半的時間,整個部門調整了多次,從簡單的測試部門轉變到測試開發融合,然後轉到整體的業務線下。在我們開發項目的時候,可能由於人員變動的原因,時間比較著急,但是新同學的進度往往不理想,這樣在做事情調整的時候,如果看到新同學的進度慢就去幫助他了解業務的事情並幫助他完善功能,給人的感覺就是隻要你有能力就可以去深挖、探索和學習,就好像有點在搶事情做一樣。總體而言,阿裏是一個非常好的平台,在上麵工作也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而且在這裏也有很多技術前沿會議和討論可以參與,可以幫助大家著眼於未來的發展。
最後更新:2017-06-14 01:3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