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63 返回首頁    go 微軟 go windows


小米6使用5天,寫下感受

首先樓主是從iPhone5s和iPhoneSE過來的,有幾年不用安卓機了,入了小米6之後就淘汰了i5s,所以本帖將在多緯度和iPhoneSE做對比。

1,指紋識別

    這點毫無疑問,iPhoneSE使用的是iPhone5s上那顆指紋Senser,全球首款用在手機上的電容式指紋Senser,性能上肯定是不如後來居上的匯頂科技,而且差的不是一星半點。從功能來說小米和蘋果的生態達到了一個水平,甚至在本地化方麵比蘋果有過之而無不及。我們知道很多國產小眾品牌(或其他低端機型)的指紋模塊要麼隻能用在微信支付,要麼隻能用在支付寶支付,甚至有的隻能用作解鎖,而小米6和蘋果都是全部支持。


2,性能

    2015年發布的iPhoneSE跑分13萬,而2017年發布的小米6跑分18萬,在同一個級別上,沒有質的提升。但是比驍龍810那撥機器是有了質的提升,經過眾多品牌的共同努力耕耘,安卓的硬件生態已經和iPhone基本處於同一水準了。


3,相機

    主打“拍人更美”的小米6,在人物拍攝方麵確實達到了旗艦機的水準,而增強的人像模式利用雙攝提升景深效果,國產機的強項“美顏”功能也是達到了神似的效果,奔4的大老爺們楞是拍出了17歲半的小帥哥效果還能認出來是我,真是技術活。白平衡也不是幾年前的水準了,而且iPhone的強項在於同時打開自動閃光燈和HDR功能,而在小米的相機上打開一個會強製關閉另一個。前置其實我是不關注的,不過既然寫了我就聊一下,蘋果的前置向來是不上心的,壓根也沒有美顏功能,不過有LivePhoto功能(我也不大用)。


4,通知管理和應用權限。

    現在的MIUI(或許是安卓底層?)在對應用通知和權限的管理上都達到了相當精細的程度,而且有了建議值,這點隻有交互不同沒有優劣之分。iOS設備是在除默認權限之外請求權限時詢問用戶,而MIUI是集中在安全中心的。以前用安卓機的時候真的特別擔心,擔心一不小心下到山寨應用竊取隱私和賬戶信息,需要權限管理必須先root,然後用360的權限管理器,現在完全不必了,係統自帶了安全中心。還有現在相關法律法規也都跟上來了,不是被自帶幾十個沒用的應用不root卸不掉的時候了,也就無需root了。


5,本地化。

    小米生於本土,在本地化上有先天優勢。其中小米公交就是一個非常實用的功能,還有雙卡雙待也是一個很實用的功能,在隱私底限頻繁遭遇挑戰的大環境下,你上午到小區對麵的房產中介登記個手機號到下午會收到幾十個來自不同單位的電話;你今天在招聘網站留個手機號明天就會接到賣保險的電話,這個時候另一卡槽就可以當作臨時號碼,這時除了第2個卡槽之外自帶的騷擾攔截功能也是非常有用的,可以根據號碼段攔截,直接把網絡電話號碼段全部屏蔽。還有不得不說的T9撥號,這是iOS用戶多少年的痛。在本地化方麵MIUI(或安卓)比iOS強大得多。


6,應用質量

    從原理策略來說iOS應用更有理由做出高質量的應用,原理嘛,iOS就那麼幾款機器,而且交互統一,這就為開發者做出更優秀的應用提供了更多可能,而安卓機型市麵上同時銷售的可能有數千種,不可能一一適配,要適配低端機型就必然犧牲高端機型的體驗;從策略來看,封閉的iOS係統,普通用戶不太會從AppStore以外的途徑下載應用,而提供商能收費就有動力提供更優質的應用,這方麵互聯網巨頭們出的Android應用和iOS應用不會在這個策略上有不同,但是小廠商或個人開發者就不會有動力在容易被破解、盜版的Adroid平台開發高質量應用。樓主在iOS平台有200多元的付費應用,有些在Android設備上根本沒有,人家壓根不做安卓應用,比如iShutdown、WebSSH_Pro等,還有一些在Android設備上使用國內不可用的Google地圖而在iOS設備上用其他地圖(比如Runtasic Pro)


7,係統交互與UI

    係統交互這點現在已經沒有優劣之分,都已經相當成熟了,隻是果粉被一代代教育下來對iOS的交互已經爛熟於心,自然而然的會認為iOS的交互更優秀,而Android手機卻有著眾多品牌,做品牌切換的時候如果交互產生變化就會導致體驗落差,主觀性會比較強。

    UI來說有點跟風的意思,說安卓的UI設計抄iOS不冤枉,而iOS也沒少剽竊Android。還記得個科技大牛好像是說過“iOS7圖標從擬物轉為寫意的第二天,安卓應用在夜之間全把自己的圖標拍平了。”這點也無所謂優劣,兩者既是競爭關係也是相互學習的關係。

    不能理解的是MIUI在很多係統交互上添加了推薦功能,挺讓人厭惡的,不過好在都可以關掉,基本上在廣告出現的頁麵上找設定按鈕,如果找不到就退一步到應用的設定層就能找到關閉推薦選項。


8,其他硬件

    發現最不爽的指南針,幾年前用Symbian、Android的時候知道每次啟動指南針之前需要先繞8字,用了iOS設備之後才知道原來隻要在激活向導的時候畫一個圓圈以後都不用再畫了。回到安卓居然不用繞8字了,可是每次啟動時候還是要畫圓圈。技術上不懂,難道霍爾傳感器不同?

    靜音切換開關,這東西挺實用的。開會的時候想起忘記靜音了,根本不用拿出來點亮屏幕,在口袋裏一摸閉著眼睛就把靜音開關打開了。可是這種設計貌似隻在一加上看到了,可惜還是3段的,3段的就不如2段的可靠。舉例來說,我需要把2段的開關放到關的位置,我隻要往關的位置撥,如果它本來就是關的就是確認位置,如果它本來是開的就是撥到關的位置並確認;假設需要把3段開關放到中間位置,我該怎麼確認開關位置?

    藍牙,N年前安卓對藍牙的管理策略應該是有問題,多設備切換體驗特別不爽,經常出現掉線後連接不上的問題,當然這個問題現在已經不存在了。而第一次體驗iOS設備時被藍牙管理策略征服了,真穩定!不過藍牙音頻設備的延遲卻始終百思不得姐,後來聽說一詞,Apt-X,這詞一出才知道差別在哪裏,我到Apt-X官網一查,蘋果和小米都沒有一款設備是支持Apt-X的,而一些日係品牌和國際一線的音頻品牌有很多產品是支持的,我手裏的7個藍牙音頻設備居然全部不支持。

    線性馬達,這東西太魔性了,用了之後瞬間就嗨了,回到傳統的轉子震動馬達真的是沒法形容。蘋果新的機型也采用了線性馬達,聽說比小米6的更大,手感也應該會更嗨。


9,智能設備可玩性

    樓主手裏有30多個小米/米家的智能設備,在iPhone上發現一個功能,後來才知道是iOS設備專屬的,就是基於手機GPS位置的條件觸發,於是我到家之前空調就已經打開,一出小區空調就自動關,後來又用樹莓派架了個智能網關,一些設備可以跟Siri愉快的玩耍,根本無需接觸手機,手機在桌子上直接對著Siri喊命令,感覺還是很愉快的。入了小米6之後本來覺得應該會解鎖更多新姿勢,畢竟都姓米嘛,意外的是隻有小米路由器和小米電視機的交互體驗是明顯提升的,安卓設備上增加了橫屏鏡像功能,因為安卓的文件管理器開放,所以路由器管理界麵可以直接和手機互傳。體驗下降的地方是小米的語音助手並不能操作智能設備,鎖屏下也不能控製智能設備。


10,ID設計

    不得不說,iPhone6以及之後的機型ID設計上是退步的,凸起的攝像頭和醜到爆的天線條全在為金屬一體化機身讓路,而小米5起的前幾代機型一直是把攝像頭拍平的,而玻璃/陶瓷後蓋增強質感的同時無需為天線讓路。這是我選擇小米6手機的重要原因之二(1是攝像頭不凸起,2是陶瓷後蓋不易刮花且不用考慮天線問題)

最後更新:2017-09-27 01:34:53

  上一篇:go 徽章
  下一篇:go 你們有遇到小米6開QQ語音的時候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