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二季度虧損4.03億元 促銷大幅抬升成本
618大促後,京東的交易總額、營收現新高,費用和成本大幅上漲,盈利承壓。金融業務剝離完成交割,京東物流訂單增速不及成本增速
財新記者 王瓊慧
京東(NASDAQ:JD)在8月14日美股盤前發布了截至2017年6月30日第二季度財報,在有傳統主場大促618,京東的交易總額、營收都達到新高,但與此同時費用和成本也大幅上漲,給盈利帶來壓力,錄得4.03億元的運營虧損。京東盤前一度跌超3%至45.5美元。
財報顯示,上個季度,京東剝離了京東金融業務,在第二季度中,剔除京東金融後,京東淨收入(持續經營業務)為93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3.6%;持續經營業務的淨虧損達到2.87億元。這也意味著,京東金融的虧損超過2億元。
報告期內,京東的主營業務費用超過806億元,同比增長約44%。京東稱這主要由於網上直營業務的增長、流量費用的增長、以及提供給第三方和供貨商的物流費用上漲。此外,市場費用同比上漲63%至41億元,物流費用和行政費用均同比增長39%至64億元和15億元。相比之下,上個季度京東以GAAP計扭虧,主要是由於市場費用大幅減少。
第二季度,京東的交易總額(GMV)234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6%。根據京東此前公布的618業績,有1199億元是在6月1日開始的18天中產生。
值得注意的是,京東的非電業務增長迅速。財報顯示,日用商品及其他品類商品(非3C和家電品類)的交易總額相比去年同期增長55%,占總交易額比例上升至51%,達到1196億元。京東稱這得益於京東的女性消費者顯著增加並日益活躍。
截至2017年6月30日,京東過去12個月的活躍用戶數為2.583億,同比增長37%。
此外,第三方平台賣家銷售為982億元,同比增長50%,占整體GMV的42%。自2014年起,京東第三方賣家業務就維持在40%左右的比例。截至2017年6月30日,京東第三方平台共有大約13萬個簽約商家。
第三方平台賣家銷售額與非電業務的增長是長期觀察京東發展的兩個重要指標。以自營和帶電業務起家的京東,長期以來其客戶畫像為一二線城市的中年男性,在電商整體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吸引女性用戶、尋找新的業績增長點成為京東電商業務發展必須解決的難點。
這也涉及京東的核心優勢壁壘物流服務,能否在獨立之後承接足夠的外部業務,支撐自身盈利。從京東物流集團來看,“什麼時候上市不重要,以什麼姿態、以什麼成績單上很關鍵。”7月份,京東物流CEO王振輝接受財新記者采訪時表示。(參見《財新周刊》京東物流入局平台戰)
過去半年中,京東發力服飾品類,與國際潮牌聯合JD (x) 時尚計劃,推聯名款服飾,6月投資3.97億美元與時尚電商平台Farfetch結成戰略聯盟。
財報披露了京東金融剝離進度。6月30日,京東金融重組已完成交割,京東金融的財務數據將不再納入京東集團的合並財務報表。
3月2日,京東集團出讓其持有的京東金融68.6%的股份,以此獲得約143億元人民幣現金,並在京東金融未來實現累積稅前盈利後,獲得其稅前利潤的40%。
根據京東金融方麵的數據,截至2017年7月底,京東金融累計服務超過1.5億個人用戶和50萬家企業用戶。其中,京東金融消費金融業務在2017年收入同比增長近200%;供應鏈金融業務服務京東體係外客戶營收增長超過300%。此外,結構金融業務累計發行資產證券化產品達450億元,包括京東體係內的消費金融以及供應鏈金融資產,以及京東體係外企業的消費金融類資產。
4月25日,京東正式成立物流子集團,接連推出京準達、京尊達服務。6月26日,京東與中國東方航空集團公司簽署協議,打開航空領域拓展腳步。半個月後,京東又與亞洲冷鏈“頂級選手”日本最大快遞企業雅瑪多合作,探索標準化冷鏈解決方案。
報告期內,京東物流完成訂單量為5.912億,同比增長41%。京東物流的履約費用(包括每個訂單產生的人力、物流、包裝、冷鏈建設等在內的綜合成本)在第二季度為640億元,同比增長39%。單個訂單的履約成本提高。截至2017年6月30日,京東在全國運營335個大型倉庫,總麵積約710萬平方米。
【轉載指引】
最後更新:2017-08-20 00: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