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筆數的分析
成交筆數分析乃是依據成交次數,筆數的多少,了解人氣的聚集與虛散,進而研判價因人氣的強,弱勢變化,所產生可能的走勢。
一般成交筆數分析要點如下:
(1)在股價高檔時,成交筆數較大,且股價下跌,為賣出時機。
(2)在股價低檔時,成交筆數放大,且股介上升,為買入時機。
(3)在股價高檔時,成交筆數放大,且股價上升,仍有一段上升波段。
(4)在股價低檔時,成交筆縮小,表即將反轉,為介入時機。
(5)成交筆數分析較不適用於短線操作。
亦可采用平均量指標研判
運用原則
平均量就是每筆交易的平均成交量,它是用來測知大戶是否進場買賣股票的有效方法,從平均量的變動情形將可以分析股價行情的短期變化,其研判原則如下:
(1)平均量=成交量÷筆數。
(2)平均量增大表示有大額的買賣,平均量減小表示參加買賣的多是小額散戶。
(3)在下跌行情中,平均量逐漸增大,顯示有大戶買進,股價可能於近日止跌或。
(4)在上漲行情中,平均量逐漸增大,顯示有大戶出貨股價可能於近日止漲下跌。
(5)在上海或下跌行情中,平均量沒有顯著的變化,表示行情仍將繼續一段時期。
(6)在一段大行情的終了,進入盤局時,平均量很小且無大變化,則表示大戶正在觀望
數據分析家技術分析包含:價格,成交,時間,人四個要素。前三要素常規技術分析較為常用。第4要素人可大致分為:散戶和主力的關係。數據分析家的籌碼雷達主要側重於對人的行為的分析,對每天成交中散戶和主力的籌碼進行對比分析。
筆均量可以解決人的要素但基本的分析:價格,成交,時間是基礎,要相互結合才行。
一、什麼是每筆均量?什幺是每筆均額?
由於交易所沒有在行情庫中公開發布成交筆數數據,因此目前在軟件中,市場股票的成交筆數,是指通過行情係統接收到的成交次數,而不是真正的撮合成交次數。而數據分析家籌碼雷達的成交筆數是交易所公布的。
筆均量=成交量/成交筆數。每筆成交均量是使用成交量除以滬深交易所公布的個股成交筆數。
每筆金額=成交金額/成交筆數。
二、每筆均量與成交量的區別
成交量反映了整個市場的交易量的水平。每筆均量是市場每筆成交的水平。
三、筆均量分析原理,每筆均量在分析中的特殊意義
筆均量隻反應主力當天的參與程度。主力吸籌和出貨要有一個過程。反映了主力機構參與(控盤)的程度。筆均量一般不能用於橫向對比。排序要用筆均額。發現主力要通過個股現在數據與曆史數據進行自我對比進行。
許多不少投資者產生了消息是造成股價變動根本原因的誤解,整天忙於打探各路消息。一年到頭,解套和被套的循環。
筆均量就是一天平均每一張合同的成交量,合同數和行情接收的筆數是完全不同的兩樣東西。大家體會一下你下一張300手合同的單在分時圖上分兩三筆成交就可理解其中的不同了。正是因為主力的運作和散戶不同:其資金量往往較大,所以每張合同的數量就會比較大。當這些合同較多時,當天的平均量就會較大。筆均量就是利用這個來觀察主力的活動的。
當然主力可以用軟件把同一數量的股票分成很多合同來降低筆均量,這樣筆均量就沒用了。不錯主力是可以這樣做,但是,這也是需要相當的成本的(多了每筆的過戶費用)。但這一般隻能用在收籌的初級階段,這個階段不是我們的介入點,所以不知也罷。隨著收籌的完畢,主力必然要令股價有異常的波動,要令股價有所波動就要用大手筆的成交。大家不防想一下,下一張100萬的單可能可以讓股價波動幾毛錢,將其分成100張1萬的單股價能波動多少呢?所以股價波動是主力活動的結果,其幅度與主力的資金實力相關,主力如果想把資金分散,那麼他就變成散戶了。這是必然的!
所謂莊家即有較強的資金實力,有些是機構券商、有些是超級大戶,由於他們的資金量大,因此進出量必然大。他們很少會像散戶那樣一筆單子隻買10手、8手,因此,他們一旦進場成交的手筆都會很大,少則100手,多則上千手,這樣便為我們發現莊家動向提供了機會。盡管莊家在進場時會時時刻刻隱瞞他們的進場動向,但是大筆成交常會暴露他們的身份,這也是中小投資者發現莊家的有效方法。
有時為了吸引散戶的注意力,主力也會進行大單的對倒,以激活市場人氣。
最後更新:2017-01-14 13:5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