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73 返回首頁    go 微軟 go windows


大宗商品有望構築 W底重啟新周期

摘要

2017年全球市場最大的變量是美元,在美聯儲加息預期越來越強烈之際,美元指數卻持續下跌。

  2017年全球市場最大的變量是美元,在美聯儲加息預期越來越強烈之際,美元指數卻持續下跌。而大宗商品卻進入調整周期,與2016年暴漲的走勢相反,大宗商品開始二次探底。大宗商品價格主要受中國需求的驅動,中國經濟周期在2016年見底回升,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就是經濟的先行指標;但是,為了抑製房地產泡沫,2017年嚴厲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出台,大宗商品需求預期發生改變,中國經濟增速的調整在所難免,大宗商品價格的二次探底正是這種預期的提前反應,美元的強勢也不支持大宗商品價格繼續上漲。

  近期看,大宗商品可能構築W底之後重啟新周期,螺紋鋼價格已經率先創出新高,其他大宗商品都有觸底成功的跡象。盡管經濟不可能出現V型反轉,但是,大宗商品的走勢反映這輪經濟增速回調可能好於預期。

  2016年人民幣貶值和美元上漲帶來外匯儲備急劇下降的風險,即便這樣也沒有影響大宗商品價格的回升,大宗商品與經濟需求直接相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經濟周期見底的雙重作用刺激了大宗商品價格大幅回升。2017年嚴厲的房地產調控出台,金融監管去杠杆收緊流動性,經濟增速可能回調,大宗商品的預期才發生改變。大宗商品周期、房地產周期和經濟周期變得高度相關。

  但是,2017年全球金融市場出現一個最大的變量是人民幣升值,美元貶值。全球經濟複蘇的趨勢好於預期,歐元區和日元區都出現複蘇,全球避險需求下降,美元的持續貶值將變成大宗商品市場的一個新變量,金融因素變得有利於大宗商品價格。中國經濟因為外部經濟複蘇和人民幣貶值帶來的出口恢複增長,出口從負增長到正增長,經濟增速回調幅度將好於市場預期。

  2017年國家收緊了海外並購,人民幣換外匯的政策尺度收緊,人民幣暴漲扭轉了貶值趨勢,美元開始持續貶值,外匯儲備重新回升。很多人都有點看不明白,美聯儲加息預期這麼強烈,為何美元卻不斷下跌?

  人民幣加入SDR後成為國際貨幣市場的新貴,美元是最大的國際儲備貨幣,但全球金融市場的美元增量購買力都來自人民幣,人民幣因為有巨大外匯儲備與美元相聯。2016年中國向全球提供了美元流動性。美聯儲加息預期強烈,美元持續走強,人民幣貨幣政策寬鬆,利率很低,人民幣貶值,國際流通的人民幣因為避險需求都換成了美元,借人民幣換美元也成為外資機構的一種潮流,國際市場做空人民幣迅速興起。央行在外匯市場幹預人民幣貶值,拋售美元買入人民幣但都收效甚微,外匯儲備不斷縮水。

  2017年這一切發生了改變,中國、歐洲和日本經濟都出現複蘇,國際機構都紛紛調高全球經濟增速。歐元區和日元區經濟開始複蘇,資金流入美元區的避險資金也減少,人民幣區收縮海外並購和兌換外匯政策之後,人民幣換美元的巨大購買力急劇下降,美元失去了強有力的支撐,美元指數開始下跌。從美國經濟基本麵來說,美國債台高築也難以支撐美元的持續走強,希望弱勢美元能支持美國經濟。

  美元的持續貶值為全球經濟提供了流動性,全球經濟增速又有加快跡象,外部環境對中國經濟增長開始提供正麵支撐,中國經濟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去了,企業盈利恢複,房地產調控和金融領域縮表帶來的經濟增速調整遠不如預期差,經濟增速的調整可能是短暫的兩三個季度,在可控範圍。這些因素都意味著大宗商品的需求不會因為中國因素而減弱,在全球經濟基本麵和美元貶值的金融因素雙重作用下,大宗商品有望構築W底重新走強。

  當然,美元的貶值需要一個持續積累帶來的爆發點,大宗商品會因為通脹預期成為避險配置資產。直到美聯儲真正大幅度加息抑製通脹的時候,大宗商品的趨勢才會先於經濟結束。

(原標題:大宗商品有望構築 W底重啟新周期)

(責任編輯:DF155)

最後更新:2017-07-15 07:47:08

  上一篇:go 美/日再遭拋售 美6月零售銷售下降通脹堪憂
  下一篇:go 英國央行可能成為美聯儲加息的第一個跟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