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Oracle收購SUN的結果,分析未來企業上雲的趨勢與方案
最近,Oracle公司的一些舉措再次引起了業內的廣泛關注:
News:
1、八月中旬,Oracle開源庫宣布現在向廣大C和C++ 開發人員開放;
2、八月底,隨著Java EE8 近期的可喜進展,Oracle決定移交Java EE 的主導權,希望開源社區有更多力量參與進來,共同促進Java EE 發展;
3、九月初,國外網站披露了Oracle 對Sparc 部門的裁員新聞,硬件部門被解散;
4、加上去年12月份,Solaris團隊被解散停止研發;
上麵最後兩條也意味著Solaris正式退出市場。
我相信很多人都關注到了,也有一些人為此而感歎,SUN被收購五年之後的今天,還會剩下些什麼?今天我們從技術本身的角度來分析,SUN的產品為什麼會被逐漸淘汰?
作為最早唯一支持與Oracle數據庫集成的操作係統平台,Solaris在2000年初擁有強大的市場,當時包括Solaris在內的各種Unix操作係統比WindowsNT能更好地利用計算機資源,尤其是當計算機係統龐大、用戶數量巨大增加時。
Solaris的優勢在於硬件,其長久以來的商業模式都是在依賴硬件掙錢,然而它的處理器的開發進度趕不上摩爾定律要求的速度,這正是導致它後來失去了大部分市場的原因。
SPARC架構的成功和Solaris係統有著分不開的關係。當計算機係統龐大、用戶數量巨大增加時, Solaris能更好地利用計算機資源,是所有商業版中最可靠最完善的版本。隨著Solaris的離去,Sparc僅存的優勢隻有與Oracle數據庫的兼容性。因此此次消亡雖然備受矚目,但不過是必然趨勢。
Oracle在收購SUN之初,埃裏森就說他對商品化服務器市場沒興趣,會淘汰掉Sun的眾多產品線,隻集中於非常強大的高端產品。
在最近幾年,我們看到Oracle硬件部門的財年報告:
在2017財年,硬件收入為41.5億美元;
在2016財年,46.7億美元。
在2015財年,52億美元;
而2014財年,53.7億美元。
以季度劃分,我們來看其硬件更詳細的收入情況:
隨著雲在各大企業的落地,企業對於硬件的使用需求和控製需求都在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商品化的服務器正在沒落,Oracle正是意識到這一點,因此一直致力於研發預裝和集成好了所有用戶需要或想要的OS、數據庫、中間件、應用程序和Java等的一體化硬件平台,讓用戶即插即用。因此,來自SUN的硬件產品線,都將會麵臨被淘汰的結果。隻是時間的問題。
有人說,x86的成功在於英特爾從沒有自己開發過服務器。無論從IBM小型機還是Sun的Solaris的沒落,我們看到,集成式的服務的確會在某一時期帶來巨大的利益,在安全和穩定性上更有保障。但是同時也完全斷了單個產品的生路。近幾年,蘇子和企業對於自身IT係統的自主可控的需求的增強,當性能優越但昂貴並且可控性低的小型機不再被需要,相關的所有產品都沒有生路可尋。
在SUN的產品中,MySQL與Java是麵向開源的兩大代表產品。同時也是Sun被收購後依然保持正常生存的兩大產品。那麼,到底是不是正常生存呢?
MySQL的發展
Oracle在收購Sun之初,對於MySQL做了許多保證,對外隻是收購了MySQL的所有權,並沒有足夠的權利砍掉MySQL。從目前的情況來看,MySQL作為最受歡迎的關係型開源數據庫,仍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Oracle數據庫走高端路線,MySQL在中小型企業的市場上依然保持盈利。
但近幾年,Oracle做了很多向非結構化數據、大數據的大規模遷移,以及NoSQL的興起。這些都不免讓廣大用戶擔心,再過5年,MySQL還健壯如初嗎?
Java未來主權將被移交
而在Java產品上,自合並以來,Java標準版隻發布了兩個主版本:2011年的JavaSE 7和2014年的JavaSE 8。而在Java SE 7之前,該平台差不多每年或每兩年就要發布一個新的主版本。Oracle是一家比SUN更加封閉的商業公司,在忙著賺錢的時候,Oracle還有多少心思做學問,去推動Java呢?
果然,我們從Oracle 官方博客獲悉,隨著 JavaEE 8 的可喜進展,Oracle為了讓 Java EE 更開放、更靈活、更加貼近開源社區,決定要移交Java EE 的主導權,同時希望開源社區有更多力量參與進來,共同促進Java EE 發展。
同時,最近宣布的Oracle開源庫宣布現在向廣大C和C++ 開發人員開放,這一舉措,對與Java未來在Oracle的生存,是否會有影響,我們拭目以待。
隨著Sun的產品漸漸退出市場,我們也許為此感到惋惜。但商場如戰場,偏離了未來技術的發展方向,則必然會被淘汰。
那麼,未來在IT技術領域,究竟是什麼樣的發展趨勢?
我們看到Oracle在將Sun的一些產品淘汰的過程,事實上是為它登雲掃除障礙。Oracle在全力將公司重心向雲上轉移,雲成為Oracle 唯一的核心,這些不論從它的雲產品以及數據庫的雲化轉型都可以看出來。
最近在群裏麵有人提了這樣一個問題:我們現在很多的業務應用都部署在雲上,同時數據庫也需要部署到雲端,但部署的過程非常麻煩,也遇到很多問題。那麼。雲到底是不是必然的趨勢?
這個問題,我相信從七八年前就有人開始問,經過這幾年雲計算的發展,答案也越來越清晰。是的,雲是毫無疑問的大趨勢。那麼為什麼很多企業在這個時候會提出這樣的疑問?
一項技術從提出到發展成熟到落地實現是需要漫長的磨合過程的。我把這個過程理解為:“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
看山是山:
一項技術最初進入人們的視野的時候,一般我們考慮是技術本身的趨勢。拿雲計算來說,提供超強大的計算能力,擺脫對硬件的依賴,按需付費,高可用易擴展等。那時候如果我們問,雲是未來的趨勢嗎?我相信對於概念有簡單了解的人,答案都是肯定的。因為雲能提供的這些功能來講,都是我們想要的。
看山不是山:
任何一場革命都是腥風血雨的。技術的革命也從不例外。勝者為王敗為寇。當雲的革命襲來的時候,技術世界的變革是天翻地覆的。很多舊的企業倒下去,新的企業建起來,這無關你曾經多麼強大多麼渺小,時代在快速發展,站對了風口,豬也能飛起來,站錯了風口,瞬時銷聲匿跡。
隨著雲計算進一步地發展,很多企業逐漸一時到,業務必須變革,架構必須變革,但是,企業能否在雲中搭建出真正解決業務問題的可行的解決方案,這是一個重大的問題。轉型成功,引領浪潮,轉型失敗,功虧一簣。這時候,很多企業都會問,雲真的是必然趨勢嗎?我們是否可以通過其他解決方案達到同樣的目的?
根據Gartner的新技術成熟度曲線報告,我們看到雲計算此時處於“過熱期”和“幻想破滅期”中間的某個地方。這意味著,在這個過程中,人們產生的懷疑和抵製也是最多的。這些阻力,一方麵來自技術本身的複雜性,另一方麵,關於技術的標準問題和安全問題就會凸顯出來。
看山還是山:
任何一個行業都不是自然而然發展的,而是被行業內的某些領軍企業推動著走的。總有一些企業更樂於嚐試新的技術與挑戰。如果這樣的嚐試同時能夠創造更多的商業價值,帶來更多的發展機會的時候,對技術的需求就會上升。那些先驅者的嚐試會被當做最佳實踐被宣傳和模仿。於是將技術推向到看山還是山的階段。
就雲技術而言,近幾年隨著多數雲服務提供商開始在商業級雲之外交付企業級雲服務和產品,同時再很多企業成功轉型之後,其他企業便不再甘於做旁觀者。而最終形成了企業大規模擁抱雲計算的潮流。
是的,經曆了十年的發展成熟,今天,雲計算已經正式落地,進入各大行業與企業。對於大部分企業而言,最主要的問題已經不是要不要上雲或者為什麼上雲,而是如何上雲。
Michael J.Kavis說過,企業能否在雲中搭建真正解決業務問題的可行的解決方案,取決於是否進行了合理的架構設計。
我們知道,IT架構通常由業務架構、數據架構、IT基礎架構和應用架構構成,而數據架構則是整個IT架構的中心,企業最核心的資產就是數據。
為了更好地支撐業務的發展需求,作為企業核心的IT係統,必須做出重大的變革。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各組織都在試圖構建麵向互聯網+的安全可控的技術架構,在互聯網轉型升級壓力下,需要對IT係統重構、而數據架構是IT重構的基礎和核心。因此傳統的IOE架構正在逐漸演化為新一代以X86架構、開源應用平台、數據平台等為技術基礎的新一代技術架構。
雲和恩墨作為數據服務行業的領軍企業,在多年的服務經驗中,結合用戶目前對於係統的高性能,高可用,低成本,自主可控等需求,自主研發了zData一體機解決方案。
以x86服務器為基礎,使用閃存卡、InfiniBand 交換機,為Oracle 數據庫提供超高處理能力和IO吞吐量。可支持10000個設備,最大容量20P,最大支持1024個存儲節點,單個節點支持設備數31,計算節點支持32個,資源池最大為64個,支持不同存儲介質構成的存儲資源池。超百萬IOPS,吞吐量超過10GB/s。
由於采用開放的x86架構,以及高帶寬和低延遲的InfiniBand網絡,可以隨時在線增加存儲容量、存儲節點和數據庫節點,實現隨時擴容,以及擴容後係統性能和處理能力的近線性增長。
在過去幾年中,雲和恩墨已經為運營商、醫療、互聯網、保險等各大行業提供zdata方案和服務,幫助企業成功地進行雲化轉型。同時,在今年在山東電力,與openstack的ESCloud平台的融合,是zData方案麵向以OpenStack為基礎的雲平台的創新,這也意味著企業的核心Oracle數據庫完全可以在雲上落地,在享受到雲的靈活性和彈性的同時,獲得高性能、高可靠的計算平台。
在當前的市場變革下,x86架構在互聯網、電信行業已經被廣泛應用,在各種公有雲和私有雲環境下已經構建了大規模基礎平台,各大廠商在x86環境下的係統軟件和應用軟件也更加成熟可靠,選擇由x86服務器組成的分布式存儲架構,搭建虛擬化雲平台,是各大企業雲化的必經之路,也將是當前互聯網化的最佳實踐。雲和恩墨的zData解決方案助力核心數據庫上雲運行,為企業關注的核心問題掃清了最後一道障礙。
在數據庫上雲的過程中,廣大用戶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在此分享Oracle雲技術專家Joel Perez在Oracle數據庫上雲中的嚐試和最佳實踐。
1、https://www.oracle.com/technetwork/articles/cloudcomp/fail-over-reinstate-database-cloud-3842666.html
Oracle Cloud上的數據庫故障轉移
2、https://www.oracle.com/technetwork/articles/cloudcomp/migrate-db-to-cloud-with-datapump-3843098.html
使用Data Pump將數據庫實例遷移至雲端
3、https://www.oracle.com/technetwork/articles/cloudcomp/migrate-db-to-cloud-tsport-tspace-3843168.html
通過傳輸表空間技術將數據庫遷移至雲端
5、https://www.oracle.com/technetwork/articles/cloudcomp/migrate-db-to-cloud-remote-cloning-3843156.html
通過遠程克隆技術將數據庫實例遷移至雲端
雲正在落地,你準備好了嗎?
原文發布時間為:2017-09-05-06
本文作者: 孫雪
本文來自雲棲社區合作夥伴“數據和雲”,了解相關信息可以關注“數據和雲”微信公眾號
最後更新:2017-09-07 13:3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