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盤商品暴漲還能走多遠?關鍵看“央媽”
摘要
大宗商品出現大幅下跌是經濟複蘇和再通脹交易麵臨的最大風險,也是今年最看不清的地方。
在2017/03/01Q&A本輪經濟複蘇的可持續中,我認為,大宗商品出現大幅下跌是經濟複蘇和再通脹交易麵臨的最大風險,也是今年最看不清的地方。
商品是實物資產,不像股票這樣的金融資產基於預期現金流,現貨市場是一定要出清的。其出清價格取決於供需的絕對水平,而不是需求(GDP或投資)增速。即使需求增速有所放緩(但為正),在供給不變的情況下,價格也有上行壓力,所以下半年GDP或投資增速放緩理論上並不是阻礙商品價格上漲的理由。
況且商品供給本來就是滯後的,難以對需求和價格上漲迅速反應,商品供給周期和經濟周期經常不同步。2010年下半年,需求回升,但供給吃緊,許多商品庫存消耗很快。

目前很多商品庫存處於曆史低位,加上供給側改革和環保政策,增產受到很大限製,進一步加劇供需不平衡。


如果商品價格持續上漲會挑戰很多此前的主流預期,比如PPI增速下半年會顯著放緩(做經濟預測隻看翹尾因素豈不是太簡單了點)>名義GDP增速高點已過>今年流動性最緊的時候已經過去了>回購利率不會再往上調了>國債利率和信用利差高點已經過了等等。
國內大部分投資組合的商品敞口是不足的,在這種情景下會非常suffer。基於股、債、商品的風險平價組合是應對這種宏觀不確定性比較安全的選擇。對一些無法投資商品期貨的機構,可以通過精心構造的商品股票籃子大致獲得商品的回報。

最近10年,大宗商品基本決定於中國需求,而中國需求很大程度由貨幣政策決定,因此能夠觀察到商品價格與中國貨幣政策之間非常高的同步性。今年初至6月的市場也基本符合這一曆史關係,央行收緊流動性,造成貿易商被動去庫存,大宗商品的價格下跌了約20%。但最近幾周,商品出現了非常強勁的反彈,技術上站上了所有均線,完全扭轉了下行趨勢。很多人都關心這波商品的反彈是否能否持續。

最近10年,隻有2010年下半年至2011年上半年出現過中國貨幣政策已經收緊,但商品仍大幅上漲的情景。在這期間,全球經濟動能明顯反彈,中債和美債利率上行了100bps.

這樣的情景是否會在下半年重現呢?我認為至少發生的概率被大大低估了,雖然全球貨幣政策在邊際收緊,廣義的貨幣金融條件仍是繼續放鬆的,尤其是美元大幅走弱,對商品非常利好,這與2010年下半年非常相似。

在全球經濟同步複蘇的大背景下,複蘇的內生可持續性被低估了,企業盈利好轉,投資衝動提升,對商品的需求將保持強勁。
內盤行情
黑色係兩極分化螺紋鋼大漲雙焦下挫
商品新聞
世界黃金協會:上半年全球黃金總需求降14%.
螺紋鋼“凶勐”:價格創三年新高 淡季為何不淡?.
國家能源局:防範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刻不容緩.
(責任編輯:DF134)
最後更新:2017-08-05 00:5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