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21 返回首頁    go 微軟 go windows


海外外匯市場發展回顧

  美國經濟在19世紀迅速崛起的時間大約在1870年以後。不過,美元國際化要到1910年之後才開始。1913年至1940年之間,各國在國際經濟活動中習慣用英鎊來進行計價和結算。直到20世紀40年代中期,仍有40%的國際貿易是用英鎊結算的。

  圖為廣義美元指數月度走勢

  布雷頓森林體係的建立加強了美元的國際地位,兩次世界大戰加速了美元主導的國際貨幣體係的形成。在布雷頓森林體係下,以製度的形式確立了美元盯住黃金、各國貨幣盯住美元的體製,美元成為等同於黃金的唯一國際貨幣。

  1973年布雷頓森林體係的金匯兌本位製崩潰,美元絕對霸主地位有所動搖。但是幾乎所有的大宗商品都用美元計價、幾乎所有的國際經濟活動都用美元結算的格局,在布雷頓森林體係解體以後延續了下來。在1976年以後形成的“牙買加體係”中,美元仍然是最重要的國際貨幣。

  德國馬克的國際化之路本質上是德國通過其強大的製造業輸出德國馬克。在此期間,德國製造業逐漸從標準化產品向專業定製化發展。這些定製化產品存在較高的技術壁壘和較長的生產周期。為了規避匯率風險和降低交易成本,具有較強議價能力的德國企業普遍要求用馬克來結算。德國企業在出口過程中大量使用德國馬克計價和結算,直接促進了德國馬克在國際貿易領域的使用,這客觀上造成了馬克的國際需求,進一步助力了馬克的國際化。受限於德國政府穩健和嚴謹的態度,馬克的金融領域國際化落後於其在貿易領域的作用。隨著歐元的誕生,2012年1月1日馬克退出了曆史舞台。

  1973年,布雷頓森林體係解體,美元等同於黃金的地位不複存在,美元幾乎作為唯一國際貨幣的格局也被打破。與此同時,在日本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對外貿易不斷發展的情況下,日本政府開始積極推進日元國際化。盡管日元在市場驅動和政府推動下走向國際化,但日元國際化程度並不高,遠沒有取得與日本經濟相應的地位。到2010年,在世界各國的外匯儲備中,日元隻占3.8%,還不如國內生產總值隻有日本一半的英國英鎊。日元國際化沒有達到效果。

  自日本經濟遭遇地產泡沫破滅而陷入“失落的10年”之後,韓國經濟崛起。為了韓元能走向國際化,韓國啟動金融改革。1990—1992年,韓國將韓元兌美元日均波幅擴大至0.8%。1993—1995年,韓國先貸款後存款、先長期後短期實現利率市場化,但對資本管製問題非常謹慎,資本管製程度較高。盡管韓國遵循先內後外的改革次序,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重創,影響了韓元國際化。

  回顧曆史,美元、德國馬克、日元等貨幣國際化都是建立在經濟實現強勁增長的基礎上。例如,1913—1944年,美國人均GDP占全球經濟比重大幅攀升;1960年戰後重建,德國經濟超過美國和英國而迅速崛起;1970年,在歐美發達國家陷入滯脹之後,日本經濟迅速崛起;1990年日本房地產泡沫之後,韓國等新興國家經濟崛起。

  (作者單位:寶城期貨)

(責任編輯:DF306)

最後更新:2017-07-20 08:42:15

  上一篇:go 全球精英正發動現金戰 紙幣進入供應短缺時代
  下一篇:go 市場懶理美國喜人數據 英鎊/美元方向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