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大選戰火即燃 六重點將扼殺“黑天鵝”?
在美聯儲大戲落幕後,接下來市場的焦點料在德國大選之上。民調顯示,默克爾正試圖贏得曆史性的第四任總理,這將是一場輕而易舉的勝利。但就特朗普意外當選和英國脫歐這些“黑天鵝”來看,沒有什麼是理所當然的,本文梳理了有關德國大選的一係列問題。
德國大選什麼時候舉行?
德國大選通常是在周日舉行,而今年的大選投票則放在了9月24日。高準確性出口民調在投票結束後將迅速出爐,我們可清楚地知道誰贏了,但聯合政府組建則可能需要幾周甚至幾個月的時間。
德國選舉製度如何運行?
德國有像英國一樣的議會製度,總理能夠控製議會多數席位。這個體係與英國很相似:沒有美國風格的選舉團,也沒有法國的第二輪選舉。
關鍵區別是德國的比例代表製,這使得壓倒性優勢很少見,也意味著權力鬥爭不會在選舉之夜結束:那隻是艱苦形成聯盟的開始。和英國一樣,贏得多數席位的政黨領袖獲得了組建政府的第一次機會。
誰是關鍵政黨和領導人?
在西方同代領導人中,63歲的默克爾是最後一位仍在職的。當她2005年掌權時,托尼·布萊爾是首相,George W Bush是美國總統。默克爾領導的中右翼基督教民主聯盟(基民盟)連續三次獲得選舉勝利,正在尋求第四次連任。目前它們的支持率在40%左右。
主要挑戰者是61歲的歐洲議會前主席馬丁·舒爾茨,歐盟理論家和英國脫歐堅定反對者。舒爾茨在3月成為中左社會民主黨(社民黨)領袖時,被譽為可以取代默克爾,但其目前支持率僅為23%。
競爭對手基民盟和社民黨目前聯合在一起,但在選舉中互相爭鬥,雙方都稱不想重演目前的“大聯盟”。
反對移民的另類選擇黨(AfD)在去年大部分時間裏,一直被視為對默克爾的主要威脅。但民調顯示黨派內訌和競選活動失態後,該黨支持率一落千丈,目前降至了9%。
其他政黨也值得關注,包括自由民主黨(自民黨),其在2009至2013年間與默克爾結盟,並被認為是她結盟的首選。該黨自2013年失去席位以來,目前正卷土重來,支持率約為8%。
左翼政黨,舒爾茨的潛在結盟夥伴,目前支持率也在8%左右;此外,綠黨也一樣,其可與主要政黨中的任何一個結盟。
這次選舉有何關鍵意義?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次選舉可能對歐洲的未來產生嚴重影響,雖然沒政黨提出德國脫歐,但德國是歐盟最大的經濟體和強國;且近年來,德國影響力不斷增強,柏林似乎是真正的權力中心,而不是布魯塞爾。
法國總統馬克龍就安全問題提議意義深遠的改革,這可能導致德法兩國更深層次的合作,據一係列信號顯示,默克爾正準備推動建設一支歐洲軍隊。
若默克爾輸了有何後果?
如果默克爾夫人輸了,那將是一個時代的終結,但德國可能會像以前那樣繼續下去。民意調查顯示,唯一有機會擊敗她的人是舒爾茨,盡管他們在某些問題上存在分歧,但兩人政策主張實際上非常相似。
從這方麵來看,德國大選與法國、美國有很大的不同。此前,馬克龍與反歐盟領袖勒龐政見迥異;特朗普也意在推翻奧巴馬的的政策。那些極端政黨未能成為德國主流。左翼黨,仍然是一個小黨,支持率小於10%。極右的AFD甚至影響較少,因為各方都發誓不去與其聯合。
在某種程度上,這是一種過時的選舉,兩個主要政黨爭奪中心地位。舒爾茨更多支持社會保障,默克爾更多支持國防,故雙方不想再度聯合,但已就國家總體方向達成一致。
英國為何需關注大選結果?
大選結果可能對英國脫歐產生重大影響,並影響可能達成的脫歐協議。德國是歐盟中最有影響力的國家,它曆來是英國在歐盟中最親密的盟友之一。
默克爾已明確表示,她不會在諸如人員自由流動等某些關鍵問題上妥協。但她也被英國議會視為一個實用主義者,將為德國和歐盟尋求最好的協議,並對“懲罰”英國不感興趣。
相比之下,舒爾茨是一個歐盟理論家,其政治生涯大部分時間都在布魯塞爾。作為歐洲議會前議長,他明確反對英國脫歐;去年他揚言要實行“最困難式英國脫歐”。雖然他沒有表明是否會繼續走這條路線,但現在他已經進入德國政壇,若舒爾茨勝利將使得英國議會緊張。
更通俗來講,德國是英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之一,而英國在穩定的德國經濟中有既得利益。德國也是北約重要盟友,參與國際反伊斯蘭國家行動,是同盟國抵禦侵略的重要堡壘
(責任編輯:DF134)
最後更新:2017-09-21 20:5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