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除了做一個手機係統,MIUI的未來還能是什麼樣子的?
36氪對小米聯合創始人、MIUI負責人洪鋒進行了一次專訪,談了談手機係統行業目前的整體局勢。在語音交互和AI大行其道的今天,作為手機的係統還能有哪些新的突破和暢想空間。
大約一個月前,小米在小米5X發布會上同時發布了MIUI9係統,和以往的係統相比,MIUI9係統的一大特點是應用啟動速度快,同時還可以通過新的幾大功能,如傳送門、信息助手、快速查找照片、分屏等功能全麵提升手機使用效率。
自2010年8月16日發布以來,MIUI係統已連續更新超過340周。小米聯合創始人、MIUI負責人洪鋒透露,截至目前,MIUI全球用戶已經突破2.8億,覆蓋142個國家地區。
MIUI發布至今已經過去整整七年時間,從第一代到第九代,MIUI所承載的角色也發生了變化,但洪鋒覺得無論如何,作為一個手機係統,MIUI的宗旨還是要滿足80%以上用戶的實際需求,提升用戶使用手機的效率。
36氪對洪鋒進行了一次專訪,談了談手機係統行業目前的整體局勢。在語音交互和AI大行其道的今天,作為手機的係統還能有哪些新的突破和暢想空間。
洪鋒認為,目前AI對於手機係統來說,更大的作用在於提高效率。“現在很多AI可以完成的工作,原來也存在,隻是之前是以人肉的方式做,更慢一些”,洪鋒說道,傳送門就是一種AI功能。
該功能可以通過對文字區域進行長按,觸發手機係統對文字內容的智能分析,從而即時反饋用戶最可能需要了解的信息標簽。目前,可以支持人物百科、影視劇、書籍、商戶、地理位置、鏈接及特殊鏈接預覽、火車和飛機航班信息等多維度信息查詢和推薦。
“本來我人工操作要七八步,MIUI9的傳送門一出來,一步就做完了”,洪鋒說到。
此外,隨著語音交互在手機裏麵的作用越來越強,也有很多看法指出未來語音交互可能會取代目前的觸控交互。但洪鋒不這麼認為,他認為,語音交互對觸屏交互是互補關係而不是替代關係。

“觸碰的適用範圍還是會很廣,語音會替代掉一部分,但從理論上來說,說話還是挺累的,說一個小時和做一小時的觸屏操作相比會累得多”。
另一方麵,MIUI未來也能扮演另一種角色。截止目前,小米生態鏈已經投了超過80家企業,平均一個星期至少能給小米之家提供一個新品,總計300至400個SKU,米家智能硬件IOT平台聯網設備超過6000萬台設備。
“未來這些智能設備之間還需要有統一的協議進行數據交換來更好的服務你,而手機可能是串聯起這些聰明的智能設備最好的介質,這背後就可能是手機係統要做的工作”。
未來一年,國際化也是MIUI的發展重點。目前MIUI的國際用戶日活躍占比已經超過了20%,預計在明年的時候超過30%。洪鋒的團隊還在增加各個國家當地研發團隊的人員投入,其中印度的研發團隊在不久後就會達到幾十人的規模。
以下是此次專訪記錄:
36氪:雖然MIUI9做了很多的精簡,但是對於一個剛上手的新用戶來說,會不會還是有些難上手?
洪鋒:其實MIUI一直在盡量在貼近用戶的直覺。比如MIUI9有很多大家沒有看到的工作,我們把“設置”整體結構進行了梳理,把豎狀的結構拉平了,很多設置裏的功能可以直接搜索。比如我就不是一個郵件整理型用戶,我是純搜索型用戶,用搜索來搜郵件,甚至搜索+語音的方式,這更符合直覺。
36氪:今年小米銷量有所增加,也有很多來自線下市場的消費者成為小米的新用戶,未來可能會針對線下群體開發新版本的MIUI?
洪鋒:我覺得可能性不大。你想讓所有人都喜歡確實很難,但是我希望我們做的東西還是能獲得絕大多數人的認可,或者說很大一部分人的認可。劉德(注:小米合夥人之一,小米生態鏈負責人)以前也說過,我們設計生態鏈產品的時候針對80%的用戶。
36氪:很多手機廠商還在往係統裏增加功能的時候,MIUI9卻做了很多的精簡,拿掉了很多東西,為什麼這麼做?
洪鋒:因為大家處於不同的曆史階段,我覺得每個廠商可能都會經過這麼一個階段,都有一個“加”的過程。到了一定階段之後,再開始一定程度的精簡,或者加一些減一些。MIUI在ROM研發上做得比較早,加上每周更新的機製,基本走過了功能疊加這一過程——當然現在根據用戶的需求,也還會加入一些新功能的。
36氪:小米Note2是曲麵屏,包括小米MIX是全麵屏的,有沒有針對這些屏幕不一樣的產品做一些專門的定製?
洪鋒:有一些專門的適配工作,但是並沒有在產品麵上明顯地體現出來。不同的屏幕、不同的屏占比,包括邊緣的誤觸處理等等,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這些工作,有時候大家感受不出來的——這也說明你可能做得比較好,越不被感知可能越是好功能,做係統的沒必要天天刷存在感。
36氪:您怎麼看待小米目前的智能家居布局,在小米生態鏈和米家中,MIUI在這裏麵扮演的角色?
洪鋒:現在機器起的作用已經越來越代替你生活中的各種服務崗位。我覺得智能設備和智能設備之間應該會有一個統一的協議進行數據交換和能力交換,讓它能夠更好地為你服務。這裏麵來看,手機可能是最了解你的,手機可能是串聯起這些聰明的智能設備最好的介質,這背後就可能是手機係統要做的工作。
現在是社會化的人和人之間的協作,以後有可能出現智能設備之間的協作,也許在你不知道的時候,它們說了很多“話”就把你的事情給辦好了。手機上積累的行為數據是最大的,其他的智能設備就可以通過手機幫你更快提高效率。不過現在有一個問題,各個智能設備體係之間好像還不是太兼容,就像人與人之間溝通的語言問題,如果它解決好了,將來你會發現其實智能設備的協作也正是對人類社交的映射,甚至是更高效的協作。
36氪:安卓8.0發布後,小米什麼時候可以適配?
洪鋒:我們還在評估整個適配的過程,適配的時間表不是小米獨家決定的,它還牽扯到我們芯片合作夥伴的時間,我們其他元器件合作夥伴的時間,隻要當中有代碼的地方,大家都要合在一個時間表裏。除非自己做芯片,適配說不定能快一點。
小米在安卓新版本出來之後,會第一時間做很多跟穀歌、芯片廠商之間溝通和交流工作。比如當芯片廠商對安卓版本的支持有限的時候,我們還會把穀歌版本中和芯片部分關聯不強的部分,手工移植到的老版本安卓係統上上,無論是穀歌還是我們做了很多工作,當然在用戶看來隻是一個版本號,但可能我們在Android 4.4上很多代碼都已經是5.0、6.0的代碼了。對於我們來說,隻要這個東西能夠讓用戶得到好處,我們都盡量會去做。無論從安卓版本的更新覆蓋和我們自己的覆蓋來說,我覺得我們應該在所有的手機廠商裏麵都是做得比較好的。
36氪:這次MIUI9精簡了很多功能,在這些功能取舍的時候,你怎麼權衡高端機用戶和低端機用戶的需求?
洪鋒:到目前為止我們其實並沒有做太多功能上的高端機和低端機的區分,我們做的更多是在性能上的區分。在不同的機型上的過渡動畫,美觀性的考量是不太一樣的,因為每個機器的特性可能都不太一樣。
但是從功能方麵來說,我覺得手機作為一個大眾型的產品,特別你是做操作係統的,差異不應該太大,用戶的差異可以通過他裝不同的第三方軟件來實現差異化,我覺得在係統或者基礎應用這個角度來說,我們做的大部分功能還是要做成大眾型。
36氪:MIUI9好像支持到小米2、2S,現在還有多少用戶?
洪鋒:500萬活躍用戶。
36氪:直達服務在MIUI內部投入了多大精力去做?怎麼在前期激勵這些開發者?
洪鋒:我們投入的精力還是挺多的,我們有好幾支團隊組成一個虛擬團隊,有一個係統底層的團隊在做整個引擎,也有應用商店團隊和各個團隊都在配合做這個事情。
因為這件事情本身對開發者就是有利的,大家現在比較關注這件事情是因為這件事情可以實實在在地提高每一個開發者的下載激活轉化率。如果說一個應用本身就非常容易改寫成一個直達服務的話,他們的動力就特別足。比如媒體資訊、視頻、閱讀類內容,他們可以花比較低的成本極大地提高APP的交互性和轉化率,效果就很明顯。但有些應用就不太適合直達服務,比如說遊戲不可能用直達服務,它有很多複雜的交互,所以我覺得直達服務也不是包治百病。
36氪:MIUI有哪些東西,你覺得不夠完美的?
洪鋒:傳送門裏麵,我們對於很多語義的理解還不是太全麵,比如說有些地址的分析,或者說有些POI的分析。這個知識圖譜還不是太完整,這是一個逐步完整的過程,而且有很多知識圖譜也難免會出現歧義,同樣的東西可能是個音樂,可能是個書名或其他什麼。
現在用到MIUI9的用戶才幾十萬,如果有幾百萬、上千萬用戶使用的話,用戶會給我們更多反饋,他們也會發覺到我們之前沒有發現的處理方式等等,這些都是慢慢磨合出來的結果。
36氪:前兩年還有獨立存活的第三方ROM,最近都慢慢消失了,剩下的ROM都越來越像,越來越趨同,MIUI是怎麼體現出差異化的?
洪鋒:這個其實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就比如智能手機越長越一樣之後,應該怎麼去突破的問題。從智能手機操作來說,大家都在尋找一些突破的東西。MIUI9這次做的東西,可能還沒有到突破的階段,背後很多技術能力還沒有太成熟,或者說它太耗電、或者說太怎麼樣,可能很多的基礎原料都還沒有齊全。但是我覺得方向已經對了。但是當它真正出來之前,你也很難描述。
36氪:所謂係統的同質化,是不是受到硬件的限製?還是說目前在交互上沒有突破?
洪鋒:這倒不是,硬件能力會有所限製,但是我感覺現在軟件上的所謂逐步趨於同質化不是硬件原因造成的。
是不夠努力造成的。你做了一段時間之後,你會習慣於在這個思維框架下進行思考,這時候你要突破出來的話,是需要一些勇氣的。
36氪:現在MIUI國際化的狀態是怎麼樣的?接下來有什麼打算?
洪鋒:國際化對我們來說越來越重要了,我們的國際用戶日活躍占比超過20%,而且可能明年這個時候肯定會超過30%,所以它的重要性對我們來說是不言而喻的。
相關的投入在快速地增加,在北京,我們MIUI有一個專門的團隊是研發國際化方麵的事情。我們在各個重要的市場,也會成立當地的研發部門,其中印度的研發團隊會達到幾十人的規模。
明後年非常有可能去到一些重點的國家,比如說在印度尼西亞,甚至在俄羅斯,因為這些地區印度、俄羅斯本來就是IT人才非常豐富的地方。而且很多國際版的事情還是需要當地人來做,因為很多事情是一個外國人所無法理解的。
文 | 方園婧 36氪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觀點不代表本人及小米達人先鋒隊,如有侵權請私信聯係樓主
https://mp.weixin.qq.com/s/bEk6iLMK2OZ2Eq7LBZfWnQ
最後更新:2017-08-25 17:4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