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熊市論並非聳人聽聞
美元以暴跌近10%結束2017年,又拖著沉重的步伐邁入2018年:昨日美元下破了92關口,刷新近三個半月新低。花旗更稱,美元正處於熊市周期,未來6至12個月來或再有5%的貶值空間。目前市場上從美聯儲加息、共和黨稅改、全球增長和利率、美元主要對手盤歐元的情況等方麵來預測美元強弱的觀點有很多,而對衝基金Horseman Capital Management合夥人克拉克(Russell Clark)提供了思考美元走勢的另一個角度:淨國際投資頭寸(NIIP)。

NIIP是指一國持有的海外資產減掉外資在該國持有的資產所得到的淨值。當NIIP為負值時,代表該國海外負債多於其持有的海外資產。從NIIP可以判定一國的財務和信貸狀況。克拉克發現,近年來因美國的海外負債持續上升,而持有的海外資產增長緩慢,美國淨國際投資頭寸急劇惡化,甚至到了嚴重扭曲的地步。
據美國經濟分析局(BEA)的數據,2016年NIIP占GDP的比重跌破負40%;上周BEA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末,美國NIIP錄得負7.7687萬億美元。從IMF提供的各國對比數據來看,明顯可看到美國的NIIP極不正常。

再細分NIIP的數據,可發現其中美國的直接外國投資自2000年以來首次跌至零水平以下。美國對外投資減少之際,國外資金卻不斷湧入美國股債期貨市場,使NIIP數據更為扭曲。數據顯示,美股中的外國資本(間接投資)占GDP比重從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的不到15%,飆升至現在的超過35%。

那麼研究NIIP的意義是什麼?克拉克稱,影響貨幣走勢的往往是利率,而決定這一走勢深淺的卻是一個國家的NIIP、經常賬戶盈餘、財政赤字等基本麵。從以往經驗來看,NIIP如此大規模的赤字往往是貨幣潛在弱勢的一個“靠譜”先兆,而如果貨幣無法作出調整,則會導致債市走軟。2007年的韓國、歐元危機前的歐洲外圍國家就是最好的例子。


盡管美聯儲去年一直遵循計劃進行加息,美元卻不漲反跌,這或許是因為上述情況已經開始在金融市場上得到反映。《金融時報》稱,股市、債市、大宗商品市場投資者都需要思考一個問題是:NIIP的持續惡化是否美元將難以擺脫低迷狀態、繼續倒地不起的一個重要警訊?如果克拉克的觀點正確,那麼2018年美元的弱勢將對金融市場格局產生重大影響。
(責任編輯:DF134)
最後更新:2018-01-03 19:40:24